人物 | 甘于恩:四邑话丰富而精彩
四邑话 丰富而精彩
——与语言学家甘于恩教授对话
人物简介
甘于恩,暨南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七彩方言——方言与文化趣谈》、《新闻语误评析》、《粤方言研究书目》、《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广东粤方言概要》。现主持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项目“广东粤方言地图集”,并参与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项目“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以及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汉语方言地图集”。
今年8月下旬,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认识了正在恩平研究四邑话的甘于恩。四邑话研究有哪些内容,它有何特点?记者就此请教了甘于恩教授。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研究四邑话有哪些内容?
甘于恩(以下简称甘):早期我主要研究鹤山话,以语音为重点,2000年后,开始转向四邑话语法。由于国家项目的带动,目前从语言本体上全方位地进行研究,但实际上,这只是基础的工作,要完整地保留、继承江门地区的地方文化,不关注、研究四邑话是不行的。听恩平的朋友介绍,当地的木鱼歌很流行,但木鱼歌的韵律如何,使用的方言有什么特色,保存了哪些早期粤语的语言特点,这些都十分值得研究,但目前这方面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希望将来有机会与当地的音乐工作者合作,为岭南文化的保留尽一分力。
我目前做的地图集的工作,可以说是将基础研究转化为社会应用,将四邑方言各种不同的说法,标注到地图上,使得方言差异可以通过地图这种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这对语文教学、刑事侦破、外地人学四邑话都很有帮助。
记:现时的江门地区俗称五邑,您为何仅研究四邑话?
甘:江门地区称为五邑,是后来的事。“四邑”是一历史概念,原指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台山、开平、新会、恩平四个县,与“四邑方言”的通行范围并不完全重合。1949年划新会县的一部分设江门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后,江门市脱离佛山专区,升格为地级市,并增辖原属佛山专区的台山、开平、恩平、新会、鹤山五县,因而又有“五邑”之称,但四邑话并非专指上述四县市的方言,中山的古镇话、珠海的斗门话以及鹤山的多数粤语,皆属四邑话系统,因此,四邑话指的是江门地区一带及周边的某些相类似的方言。
记:四邑话有什么独特性?其中恩平话的特点在哪里?
甘:对于四邑话的独特性,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声调以8个为多(恩平话只有7个),但有丰富的形态变调(如名词往往变为低调或升调);二是台山、开平方言有边擦音;三是有介音i、u;四是基本没有长短元音的音位对立;五是有不少与广府片方言相异的词语,如“臀”(屁股)、“做下”(恩平话指“全部”)等;六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与广州话也不同;七是完成体标记用“阿”或“都”,而不用“左”;八是形容词普遍有ABAB式重叠,如开平话的“饱头饱头”(有点饱)、恩平话的“憨似憨似”(傻傻的)。当然,四邑话的精彩之处还不止这些,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
我到恩平的次数有四五次之多,是所有调查点中去得最多的地方。讲到恩平话的特色,如果指江洲、恩城一带的方言,它跟台山、开平方言的不同大概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没有边擦音;二是声调(本调)较少,只有7个;三是跟闽语相同的词较多,如“三八”(形容女性泼辣)、“做下”(全部)、“门等”(门槛);四是语法上也有特色,如形容词ABAB重叠非常丰富,完成体既用“阿”也用“都”,后者可能跟阳江一带的方言有关系。我这次调查的沙湖南坑话则另有特色。
语言研究与语言应用应该并重。
记:请您说一说研究四邑话的意义。
甘:关于研究四邑话的意义,从直接的经济角度,似乎没有什么用处,但基础研究的用处有时很难即时体现,你能说“歌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处吗?方言研究也是如此。举个例子,前年省公安厅到广东各高校招潮汕籍的方言学毕业生,为什么非要学方言学的研究生?原因是在刑事侦破时,如果有方言学的知识,公安部门就容易判定犯罪嫌疑人的方言背景,锁定案发的地域,缩小侦破的范围。再举一例,广东地区的普通话教学是个难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方言的特点,还不知道它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如果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学习普通话就不再困难了,因此,方言研究对于语文教学和推普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此外,方言研究更有理论上的意义。研究四邑话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四邑话在多大程度上继承了古汉语,有什么发展变化,为古汉语研究提供活的素材。研究四邑话对于粤语的分区和分类,对于解决粤语的一些理论问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四邑话的形态变化,对其他粤语的同类问题也有启发意义。(文/图 本报记者 李明湛)
甘于恩(中)深入农家为研究四邑话搜集资料。
END
图文编辑:余裕
审 读:李颖慧
责 编:老甘
往期回顾
报道 | 【人文社科前沿讲座】史皓元教授: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记录的南方系官话(即以南京话为基础的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