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义 | 甘于恩:词汇的本体系统(上)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7



第三章  词汇的本体系统(上)

第一节  同音词和同形词




      刘叔新说:“汉语同音词较多,和词的语音形式简短的特点是相关的。”(188页)这一节谈谈汉语的同音词和同形词现象。

       一、同音词:指两个或几个语音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词。同音词包括以下三类:

       (1)同形同音词,即语音形式相同、书写形式也相同,然而意义却不同的词。比如“稻米”的“米”与度量衡单位“米”,写法及读音皆同,可是语义却毫无关联,后者来自英语的meter。再如“砖瓦”的“瓦”与功率单位的简称“瓦”(瓦特)也是这种关系。

同形同音词的产生除了语言中音节组合有限,会导致重合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音变造成的,例如:

别(分别、别离)              别(别去)

后一个“别”是否定副词(祈使语气),是从“不要”音变而来的。

       还有一种就是由于多义词的分化,而造成了同形同音词,多义词后来产生的意义离开原义越来越远,使得今人难以察觉其间的意义联系,于是便被视为同音词。例如:

        白(像霜或雪一样的颜色:白纸→有亮光的时间:白天→清楚明白:真相大白→未加什么东西的:空白、白饭→空的、徒劳的:白跑→无代价:白吃、白看戏→象征反动、消极:白区、白事→用白眼珠看人表不满:白他一眼)

     从第三个义项(环节)可引申出“说明”的意义(表白、告白),但是由于意义联系比较远,一般人感觉不到“说明”与“白色”的关系,《现代汉语词典》也就将这两个“白”分列为两个词条了。

      方言词进入普通话,也可能造成同形同音词。最典型的例子还属“窝心”一词,在南北方言中意义竟然互为对立,又先后借入普通话。

       2008年6月15日父亲节,《羊城晚报》13日的“家居周刊”做了一个特别策划,标题是《给父亲一个窝心的空间》,巧合的是父亲节那天《羊城晚报》又出现了“窝心”一词,不过这一次“窝心”的意思完全不同,“广州连线”《连日暴雨拷问公交文明》一文提到:


      连日暴雨人心烦躁,频频有市民致电本报诉说雨中的“窝心事”——公交车溅湿行人、雨伞水滴车座……(2008年6月15日A4版)


      查《现代汉语词典》对“窝心”的解释是:“‹方›因受到委屈或侮辱后不能表白或发泄而心中苦闷。”显然意义与后一例子相符。那么,“给父亲一个窝心的空间”中的“窝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很明显这里是积极义的用法,从上下文来看,近乎“可心”的意思。有网友谈到积极义的“窝心”来自港台地区,道出了部分事实,可是并不准确。

      其实,“窝心”最早来自吴语的苏州方言,苏州评话《岳传•龙门败十将》有云:

      

      余化龙听见交关窝心:先生喜欢我,我是先生的关门学生。(引自《吴方言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


     《明清吴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则将“窝心”径解释为“‹形›高兴;开心”,例句是:你发现成的财还不窝心吗?(商界现形记5回)并引《清稗类钞•苏州方言》曰“窝心,适意也”。

       国民党退守台湾时带走了众多江浙籍的官兵,这些官兵的语汇对台湾国语有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台湾国语与大陆普通话的语音差异),使得台湾国语接纳了“窝心”的积极义用法。而“窝心”指“心里窝火”,则来自北方方言,这个含义大众一般较为熟悉。这就形成了台湾国语“窝心”积极义、消极义共存于一体的奇特景象。

       大陆汉语使用“窝心”指“可心、适意”,是近年来的事情,猜测可能跟台湾商人大量来大陆投资以及台湾流行文化风行很有关系,香港歌星邝美云国语歌曲专辑《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其中便有首曲子叫做《窝心》,其中唱到“你若是季节我就是春天”,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热烈情感。网上“窝心”的这一用法也时而可见,如《很窝心,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2)异形同音词:指语音形式虽然相同,但书写形式不一样,意义也有所差异的词。如:

       廉洁——联结       

攻势——公示——公式

千军——千钧(意义差别较大)

噩梦——恶梦

年轻——年青

       树阴——树荫(近义,意义差别小)


     古汉语也有这种现象,如“叵”(居心叵测)其实就是“不可”的合音,合音之后便与“笸”(笸篮:一种用柳条编制的篮子)成了异形同音词。

       (3)简化同音词:这是一类特殊的同音词,这类词原来属于异形同音词,经过简化之后,成为同形同音词,也就是说共时形态与历时形态有所差异,例如“歴”(歴史)与“暦”(日暦)本是异形词,“裏”(裏面)与“里”(公里、华里)也是这样。

       简化字中,有不少这类关系的词,如“后(皇后)”与“後(後面)”简化后成为同形词,有些人不了解原形,繁化为“皇後”。

       (4)同音词的应用:利用同音关系,可以在语词修辞上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传媒标题常见,例如:

       乌兹响三枪,国足成别客(新京报2007年7月19日A33版)

       破费后继有人(设歧,《南方都市报》2007年3月13日A28版)

      广告也常常利用谐音手段,如高州市区有这样一幅广告(羊晚2009年3月24日A19):

最后性减

      在粤西方言中,“性感”和“性减”同音,广告上配上一位穿低胸衣服的女模特,另加一行说明“已经最低!再低就不可能了!”其实做的是服装的促销广告。

不能再低了 3月22日摄于高州市区街头(莫晖 甘锋)

      二、同形词:指汉字相同,语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的词。同形词严格说来只是字形相同,音形并不同。它跟同形的同音词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语音是否相同。同形词多为单音节,故在语文教学上又称“多音多义字”。如:

长 cháng(形):手很长 —— 长zhăng(动):她长高了

难 nán (形):作业难 —— 难 nàn (名):灾难、矿难

当然,同形词也有双音节的,如:

大意 dàyì (形):粗心大意 —— 大意dàyì(名):段落大意

同形词有一部分实际上反映了古汉语的构词形态,即通过语音的内部屈折来构成新词,比如:

担 dān(动) —— 担 dàn (名)

衣 yī (名) —— yì(动,使动,给穿)


       这种构词形态,由于汉语朝着双音节构词的方向发展,使得音节内部的屈折成为弱势的构词手段,有些古汉语有声调区别的词语,现在已经泯然无别了:

行 xíng(动)—— xìng(名)

但是,在一些汉语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中,变音依然是一种能产的构词手段,例如四邑方言的代词复数:


也有变调构成动、名(体)的差异,请见下表:

     此外还有入声变调的现象。变音构词在普通话中不多,但并非绝无仅有,例如:

男人(nánrén,指男性成年人)—— 男人(nánren,指丈夫)

女人(nǚrén,指女性成年人)—— 女人(nǚren,指妻子)

肚子(dùzi,指腹部) —— 肚子(dŭzi,指动物的胃)


参考文献

       刘叔新1990: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邵敬敏主编 2001: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往期热文

讲义 | 甘于恩:词的定义、词缀、短语(上)

专题丨邵慧君 甘于恩:粤语词汇讲义

专题 | 甘于恩:谈谈科研项目申报的若干注意事项


图文:老甘

编辑:Lam

责编:老甘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