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民间音乐(视频)丨李胤萱:西河大鼓《玲珑塔》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10-10

西河大鼓《玲珑塔》

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曲形式,是传统曲艺曲种之一。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河北河间西河大鼓的主要发源地。西河大鼓起源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北京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在流传过程中西河大鼓曾有过“梅花调”、“西河调”和“河间大鼓”等名称。因为天津人习惯把大清河、子牙河统称为西河,而原有的天津梅花大鼓在此两河流域最为发达,为了将二者区分开来,便把冀中传来的梅花调称作西河大鼓了。



西河大鼓的起源木板大鼓,创始人一般认为是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起源时间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早期,西河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如《杨家将》、《呼家将》等。西河大鼓传入天津后,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艺人,产生了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以及20世纪40年代由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创立的专工短段的马派。这些不同的流派使西河大鼓展现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


图片:民国时期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属于鼓曲类曲种,表演方式十分简单。演员左手持两片钢板,磕打发声,右手以鼓键子击扁鼓,鼓板配合击打,为演唱击节。另外有乐手弹三弦为演唱伴奏。有说有唱,说唱相间,叙述故事。一人说唱,称“单口”;二人合演,称“对口”。伴奏乐器,起初主要是大三弦。后来,有的演出团队为了增加音乐效果,又加了四胡、扬琴、琵琶等。


图片:扁鼓


西河大鼓的传统曲目有中长篇150余部,小段370余篇。内容大部分是历代战争故事、民间故事、通俗小说、神话故事和寓言笑话等。其中不少书目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继承了中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2006年,西河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玲珑塔》是西河大鼓中的名段,是一段绕口令。其演唱者为马增芬,是马派西河大鼓的代表人物。


图片:马增芬

撰文:李胤萱

(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


图文编辑:李妍

推文审读:诺舟

责任总编: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

方言与民间音乐(视频)丨李胤萱:单弦牌子曲《杜十娘》

方言与民间音乐(音频)丨李胤萱: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

方言与戏曲(视频)丨李胤萱:豫剧的唱腔语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