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美食(音频)| 张蕾蕾:早餐担担面(甘肃陇西话)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早餐担担面
陇西担担面
担担面,就像陕西的臊子面、兰州的牛肉面、广州的云吞面一样,在当地面食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陇西人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北关吃担担面去”。
陇西二字,总给人一种“大漠孤烟直”的荒凉之意。在历史上,陇西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生活区域的边界,影视剧中常常出现西北汉子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形象。兰州牛肉面在全国的风靡,也让“牛羊遍布”成为国人对甘肃的印象。陇西不大,以钟鼓楼为中心,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展出去的街道,就筑成了一座小城。
陇西钟鼓楼
然而,虽然地处农耕区与游牧区的边界,但陇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中部,陇西的先民们过了千年精耕细作的农业生活。而耐寒耐旱小麦,不仅填饱了陇西人的肚子,也满足了他们的味蕾。
明清时期,陇西县是巩昌府的附郭县,商贸发达。陇西的小贩们将制作好的面试担出去上街叫卖,便成了“担担面”。
面馆师傅起床可比食客早,因为陇西的食客对于担担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差一点都会被冠上不正宗的“罪名”。
担担面师傅最看重的,首先是面条的劲道。他,们往往在凌晨三点起床。
首先,他们从面柜里盛出用陇西本地出产的小麦在土磨坊中磨成的白面,因为陇西人总对本地产的小麦有一种自信,认为本地小麦做出来的面才好吃。选好面粉后,师傅开始了和面的工序,撒入冷水打入鸡蛋,最重要的便是揉面了,这个活儿往往会考验师傅的臂力。待面团揉好,师傅会把面分成块,双手一扯,在案板上摔打,“砰砰砰”的摔面声中,整个城市也开始渐渐苏醒,每当这个时候,师傅会将面团抹上土产的胡麻油,进行醒面,同时往大锅里倒水,开始做汤。
在传统农耕地区,往往缺乏油脂和蛋白质,而西北人大都从事重体力劳动,吃了面又容易饿。担担面师傅们想到了绝妙的方法,他们发明了“糊汤”。 “糊”是担担面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碗糊汤里,确实也有着一些门道。水烧开后,先将八角桂皮香叶花椒放入锅中熬汤,待味道溶入后捞出调料。再将已经准备好的“水面粉”从锅边淋入,充分搅拌,这时锅中的汤已变得浓稠。此时再将切好的芹菜、豆腐放入锅中,不仅增加了鲜味,还增加了色彩。最后放入一把胡椒粉、一把盐,这汤便成了。
起锅烧水,师傅将醒好的面在案板上摔打几下,再在怀前一番拉扯,中间厚两边窄,一指宽的面条被扔入沸水中。
从县城四面八方赶来“吃头碗”的食客也纷至沓来。面条出锅入碗,淋上胡麻油,舀两勺糊汤,浇上芥末汁、蒜泥、本地香醋、甘谷辣椒炼成的油泼辣子,端在食客面前。一番狼吞虎咽之后,如果还没饱,囊中羞涩的顾客往往会说:“老板,再舀一勺糊汤。”老板往往边舀边说;“没吃饱是再拾上半碗面。”顾客会回:“不了,再喝两口糊汤刚合适。”半碗免费的糊汤下肚,食客心满意足,前去结账,顺手把正在吃饭的老相识的帐给结了,再仰头说一句:“你慢慢个吃,我结过账了。”,便扬长而去。虽然兜里没钱,但淳朴的西北汉子讲究面子、义气。
刚出锅的担担面
如果刚发了工资,那也有另一种吃法。端上一碗面,在面馆旁的卤肉铺切上二两肥瘦相间冒着热气的卤肉,再切上一段肥肠,浇上半勺卤汁,一碗“豪华版”担担面便诞生了。端回面馆,发现已没位置可坐,便在门口台阶上一坐,路边的车水马龙的景象也成了一种特殊的下饭菜。
作者 | 张蕾蕾
方言点 | 甘肃省陇西县
排版 | 张蕾蕾
音频 | 张蕾蕾
责编 | 甘于恩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精彩回顾方言与美食(音频)| 钟运渔:漫漫长夜,乡音乡俗乡糍相伴(广西钟山话)方言与民俗(音频)|阿晴:打边炉(方言点:佛山南海)方言与美食(音频)丨陈雅婷:咯摊(永春岵山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语言资源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