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美食(音频)|陆敏:红与白的交融——火饺与茶干(江苏南通话)
火饺
火饺是江苏南通地方传统小吃,其制作比较简单。因制作时要求用正烧着的沸水,炸时用旺火热油,成品同饺子相似,故称火饺。火饺外菜美观,色泽金黄,外香脆,内软糯,馅心鲜嫩,富有卤汁,滋味鲜美。小时候常记在脑子里的一种味道,就是来自火饺的香气。
原料:
面粉500克、鲜肉茸500克、生姜、葱米、绍酒、味精、酱油、糖、盐各适量,素油1000克,(实耗100克)。
制作步骤:
将面粉倒入桶内,倒入正烧着的沸水,用木棍子迅速搅拌均匀成块。然后,倒在案板上,洒上冷水,分成小块。使之散出面团中热气,再揉成团,用湿面布盖着待用。
将鲜肉茸放入大碗内,加入酱油拌匀,再放入水、生姜、绍酒、白糖、盐,搅拌上劲,最后加入味精、葱花,拌和均匀即成。有时可加入皮冻。
将面团搓条,下一两三只的剂子,擀成圆皮,包入馅心,对折成半圆形,用手捏出花纹,成火焖饺子的生坯。
锅上火烧热,倒入素油。油温升到八成热时,再复炸,使之色泽金黄,外壳起泡,捞出沥油,装盘。
内陷的做法甚像包饺子,但是外皮的做工远比包饺子要难得多,金黄酥脆,入口鲜嫩,香气迷人,隔壁小孩儿都馋哭了。逢年过节来上这么一桌,温蕴着一家人的幸福。也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的好兆头。
白蒲茶干
白蒲“三香斋”茶干(简称白蒲茶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名吃。“白蒲茶干”选用优质大豆,多种香料精制而成。内含易于人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及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B1和B2和钙、磷、铁等,还含有动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弥补动物菜肴的缺陷,对增补人体和营养极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韧性,色泽美观,形状方且薄,别具一格,经济实惠,驰名四方,极受群众欢迎。
起源
“白蒲茶干”始制于清朝康熙年间,一门姓屠的湖州人在白蒲北街开的一豆腐干店,店号“三香斋”,又名“屠三香”、白蒲北街是南北交通要道,商业较盛,油饼粮行,京货店,水烟栈,各式菜馆,点心店,鱼行、茶馆等店铺林立,来往商人,小贩很多,每日清晨,商民,街坊乡老,小贩等都喜欢坐茶馆,闲谈生意经,山海经,一边谈心,一边买来屠氏的豆腐干佐茶。因其近似茶色,又是名茶配食的佳品,故取名茶干。到康熙丙子年(康熙三十五年,即一六九六年),“屠三香”生产的茶干由于加工工艺精细,用料考究进嘴细软劲韧,美味可口,算得上色、香、味俱佳,茶干上模压店号,很有特色,被誉为白蒲一绝。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地方官特别选择了“三香斋”茶干作为贡品,请皇上品尝,乾隆尝后甚悦,又听该店独家经营的介绍,便御笔写下“只此一家”的题字,赐予褒扬。屠氏得此御笔欢喜欲狂,并将“只此一家”制成金字匾额,悬于店堂,自得御笔“只此一家”,“三香斋”茶干驰名大江南北。嗣后“三香斋”茶干店,生意更加兴隆。
吃过茶干的人都知道,白蒲的茶干味美,主要是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操作认真,一丝不苟。人们检看茶干质量,常将茶干对角相折,总不断裂,而芳香扑鼻,“进了三里墩,闻到茶干香”,可见其味香沁人。这也是我小时候家里常备的零食,口感软弹,气味沁甜,这一口下去,是幸福,小时候的我,总是一边吃着茶干一边转圈,小孩子对于茶干的狂热喜欢,由此可见一斑。
白蒲茶干传统的操作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浸豆、糙皮、磨豆、扯浆、煮浆、点浆、包、榨、剥、煮、扎等,细说有二十一道工序。白蒲茶干传统的加工,不仅工序多,而且每道工序的技术性都较强,与产品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以煮浆来说,烧火要旺,煮得越快越好,如慢火烧,则易潮浆,对质量,产量都有不利影响。煮好的浆出灶入缸时,要坚持“过筛”这一道工序,将扯浆或套浆时从布眼中漏出的反渣去尽,提高豆浆的纯度,这样做:①浆中的飞渣越少,生产出的茶干韧性越强。②韧性强的茶干在煮制过程中破碎少,成品产量高。③韧性强的茶干耐煮制吸味足,口味好。
再拿煮制茶干来说,各种配料齐全,用料恰当,这也是保持名特产的重要环节。煮制的配料有白大川,元回、丁香、精盐、味精及自制的三伏酱油等,特别是自制的三伏酱油,要熬得浓,熬得香。此外,在选择黄豆豆种,浸豆的时间,气温季节的变化,煮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和技术要领。
咬开的茶干,乳白的内心,茶褐的外表,口里填滋着芳香和甘味,是身心的愉悦,是味觉和嗅觉的狂欢,无不诱惑着人们:“快来尝尝我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白蒲茶干的起源
作者 | 陆敏
方言点 | 江苏省南通市
排版 | 陆敏
音频 | 吴美芳
责编 | 甘于恩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