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论 | 徐英:从罗田方言语法特征看江淮官话黄孝片与赣语的关系[转发]
语
地
言
理
引言
一、罗田方言与赣方言语法特征比较
图1 “等”字被动句方言地理分布图
根据上图1,我们可以看出:用“等”作为被动标记的方言区域主要集中在赣语区,以此可以推出“等”作被动标记是赣语区的一大特征。除了赣语区外,还分布在受赣语影响比较大的江淮官话黄孝片,如黄梅、九江;与赣语密切联系的客家话(江西上犹社溪、福建武平武动)、吴语(浙江京华、江西上饶县)、湘语(岳阳县、湘阴)。湖北沔阳话属于西南官话,但就其特殊的人口来源和地理位置来看,使用“等”作为被动标记似乎也可以得到解释:湖北沔阳在历史上曾经是重要的独立行政区域,据沔阳县志记载,沔阳也是曾经江西移民的重要接纳地,受江西语言文化影响很深;从地理位置来看,沔阳府东南所临的州县基本是赣语区,虽然划属西南官话区,但不可避免要受到赣语影响,而“等”作被动标记是赣语区的一大特征。 赣语很多区域,“等”字已经语法化为被动标记,且成为了众多地区,如彭泽、汉寿、南昌唯一或者是主要被动标记词。罗田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其祖上大部分来自江西移民,因人口的迁徙,语言接触引发语法复制,用“等”作为被动标记词,引出施事成分。3.“驮”字被动句在罗田方言中,“驮”字是被动标记之一,如:(1)你出的馊主义,回去驮我老头子一顿臭呾骂了。(2)我细时候小时候可怜得很,光驮我大儿娘打驮我大儿呾。 “驮”字作为被动标记词在其它方言中难寻,但是在江西南昌、东乡、宜黄、黎川等地方言中“驮”已经发展成为很成熟的被动标记词。如:(1)冒跑几远就驮人家挘到了抓到了。(魏刚强、陈昌仪《南昌话音档》)(2)什哩事驮渠晓得了,就跟上了广播样。(刘经纶《客赣方言比较研究》)在南昌方言里,“驮”的遭受意味强烈,还可以跟某些动词组合形成固定结构,如:驮册被骗,驮提被捉弄,驮眯被戏弄,驮削挨打、驮打挨打,驮表扬受表扬。罗田方言与之相似,“驮”的遭受意味也强烈,也可以跟某些动词组合形成固定结构,如:驮呾,驮骂,驮削,驮打,驮表扬,驮嚼被说,驮说,驮[luo45liɛn53]批评,驮吵、驮官司吃官司。
罗田方言、南昌方言等地“驮”表示“被动”义应该是从表示“挨,遭受”义演变而来,因为“挨,遭受”义在这两种方言中反复使用,出现频度高,就容易语法化为为被动标记词。罗田方言“把”字被动句、“尽”字被动句、“等”字被动句、“驮”字被动句四合共存,其中有三种被动标记在赣方言中都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特征。(三)双宾语句双宾语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句型,一般而言,双宾语句指的是一个动词后面带两个名词性的成分,其中一个是直接宾语,表示物,另一个是间接宾语,表示人。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直接宾语记作“O直”,间接宾语记作“O间”,因此我们可以把双宾语句表示为:S+V+O间+O直(Ⅰ式),S+V+ O直+ O间(Ⅱ式)。罗田方言双宾句有两种语序,一种是句式Ⅰ,一种是句式Ⅱ,如:(1)除去开支,你今年落我几多钱除去了开支,你今年赚了我几多钱?(2)你把点东西我你给我一点东西。罗田方言的各类动词构成双宾语句有以下特点:一是“把送”类动词双宾语句是典型的“给予”类双宾语句,经常使用的句式Ⅱ,也可以变换成句式Ⅰ,变换后意义不变;二是“抢扯”类动词双宾语句是“取得”类双宾语句代表,一般使用的句式Ⅰ,这类双宾语句也可以变换成句式Ⅱ,但转变为句式Ⅱ后,句式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三是“租借”类动词双宾语句是“予夺不明”类双宾语句,两种句式都可以使用,可以互相转换,转换后句式意义却有变;四是“其它”类(包括“叙称”类、“差欠”类、“泼洒”类、“花用”类、“制作”类、“放置”类、“急吓”类)动词双宾句,不能随意变动两个宾语的位置,转换语序后,意思就表达不清。罗田方言双宾语句的这种句式特点在赣方言中也有所体现,如:泰和方言,赣语:“给予”类动词所构成的双宾语句可以用句式Ⅰ,也可以用句式Ⅱ;“取得”类动词所构成的双宾语句只能用句式Ⅰ,可以移位,但句意改变。(戴耀晶,见李如龙1997:240-241)。大冶方言,赣语:其“给予”义双宾语句以句式Ⅱ为常,两个宾语可以移位,移位一样不改句意;“取得”义动词所构成的双宾语句以句式Ⅰ为常,两个宾语可以移位,移位后意义有变;其他类的“叙说”类、“泼洒”类、“差欠”类、“称叫”类、“学帮”类动词等所构成的双宾语句只有一种语序,那就是句式Ⅰ式,抄写类只容许句式Ⅱ,不能移位。(汪国胜2000)赤壁方言,赣语:“给予”义双宾语句以句式Ⅱ为常,两个宾语可以移位,移位一样不改句意;“取得”义动词所构成的双宾语句以句式Ⅰ为常,两个宾语可以改变移位,移位后意义有变;其他类中“该欠”类、“叙称”类、“花用”类、“喷洒”类等动词所构成的双宾语句只有一种语序,那就是句式Ⅰ式,“制作”类、“放置”类等动词所构成的双宾语句,使用句式Ⅱ。(陈莉琴2009)嘉鱼方言,赣语:“给予”类动词所构成的双宾语句以句式Ⅱ为常;“取得”类动词所构成的双宾语句以句式Ⅰ为常;“言说”、“称呼”类等以句式Ⅰ为常;制作类动词所构成的双宾语句以句式Ⅱ为常。(谢文芳2010)从上例可以看出,罗田方言与赣方言的双宾语句句式特点相同,即“给予”类动词所构成的双宾语句以句式Ⅱ为常;“取得”类动词所构成的双宾语句以句式Ⅰ为常。不难看出,今罗田方言继承了赣方言语法的诸多特征,理应已与赣方言结上了亲密关系。[1] 魏刚强,陈昌仪:《南昌话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版第80页。
[2] 李蓝:《贵州大方话中的“到”和“起”》,《中国语文》,1998年第2期。
[3] 高福生:《<金瓶梅>里的句尾“着”》,《语言文字论稿》,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
二、罗田的人口迁徙与江西移民的联系
[1] 萧红,徐英:《试论江汉流域方言格局的历史演变与移民因素》,《长江学术》2013年第1期。
[2]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结论
[1] 邢向东:《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的关系及其形成原因》,《中国语文》,2009年第2期。
参考文献
安徽省地方志编辑委员会1997 《安微省志·方言志》,方志出版社。
曹志耘 2008 《汉语方言地图集(语法卷)》,商务印书馆。
陈淑梅2005 鄂东方言“把得”被动句,《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陈晓云2007 阳新方言被动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范新干2006 湖北通山方言“把得”被动句,《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1997 《中国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黄晓雪2006 《方言中“把”表处置和表被动的历史层次》,孝感学院学报第4期
胡松柏,葛新 2003 《赣东北、吴、徽语接缘地带方言的处置介词与被动介词》,载《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241-245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何洪峰2004《试论汉语被动标记产生的语法动因》,《语言研究》第4期。
何亮2005《方言中“等”字表被动的成因探析》,《语言科学》第1期。
罗田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1998《罗田县志》,中华书局。
李如龙、张双庆1992 《客赣方言调查报告》,厦门大学出版社。
李 荣2002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综合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丘磊 2010 《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孙叶林2005 《邵阳方言“把”字研究》,《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第4期。
魏刚强、陈昌仪 1998 《南昌话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
汪国胜2000《大冶方言句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许宝华等 宫田一郎1999 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第2586 页,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熊正辉 1995 《南昌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詹伯慧、李元授1987《鄂南蒲圻话词汇语法特点》,《武汉大学学报》第5期
周士宏2005《汉语被动标志的类型学研究》,《汉语学报》第3期。
赵日新2000《绩溪方言的介词》,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丛书《介词》, 暨南大学出版社。
张林林 1989 《九江方言中的“等”字句》,《九江师专学报(哲社版)》第2期和第3期。
张伟然 1999 《楚语的演替语湖北历史时期的方言区域》,《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纂 1987《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出版。
作者简介
徐英,武汉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三峡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专题丨海内外一家亲,相聚紫荆花城——第7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方言诵读经典(音频)|梁实秋:粥(张璐诵读,茂名化州白话)
方言与美食|黄莉莉:南方黑芝麻糊(广西容县话)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