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田野杂记 | 甘于恩:《恩平音字典》序
甘
于
恩平
《恩平音字典》序
序
我对四邑方言产生兴趣,应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我参加了暨南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重点项目,负责同属于四邑系的鹤山雅瑶话的调查。不过那时对四邑话的了解,还相当感性,可谓“仅得皮毛”。1999年以来,由于攻读博士学位的缘故,开始比较系统地调查研究四邑话,发表了几篇相关文章,也意识到以前对四邑话的认识,有的并不准确,这更增加我对四邑话的兴趣,决意将研究这种独特的方言,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来追求。
恩
平
与唐诗檾(立契)君的交往,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在我调查恩平话的过程中,唐君都是全程参与,认真记录,尤其是恩平话一些较为特别的语音现象,他皆能非常注意地听辨,了解国际音标的记法,在调查实践中增长理论知识。在我撰写博士论文《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期间,他多次来信、来电,探讨恩平话的各种语音问题。甚至在“非典”尚未平息的4月初,他冒着风险从恩平赶来广州,与我讨论具体学术问题,其对家乡方言的执着和热情,的确令人非常感动。
《恩平音字典》是第一部由恩平人自己编写的方言字典,该书体例完善、释义详尽、用途多样,对恩平人学习普通话、学习古代汉语、了解方言文化,都具有不可多得的价值;此外,由于字典标注了广州音,也可供非广州籍的人士学习广州话,我知道这部字典是唐先生历经十五年的艰辛工作,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结果,用“十年磨一剑”这句古语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值得赞叹的是,这部字典中有大量的古文字,即使是专业的语言工作者,有时也望而却步,而作者却十几年如一日,甘于寂寞,潜心钻研,并有所阐发,尽管某些见解还需要进一步斟酌、提炼和深化,但以作者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继续研究,是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果的。
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赵元任、王力等著名学者就已经注意到四邑话的特色了,可惜调查和研究都略嫌粗疏,而且恩平话在四邑话中的独特性并没有受到重视。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们对四邑话的基本面貌,开始有些初步的了解,对恩平话也做了一些描写,但是距离理想的境界,尚去之甚远,需要有志者作出更多的努力。因此,从纯学术的角度看,《恩平音字典》对于我们更完整地认识四邑话的特点,无疑会提供翔实可靠的语料。它对于学术界全面地认识四邑话与粤语的关系、对于汉语方言学的理论发展,肯定也是有帮助的。而目前对四邑话的研究,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我在《中国社会语言学》2003年创刊号中曾提出一个较新的观点,认为四邑话之所以与广州话有重大的不同,乃是因为它隐含多种方言的成分(如粤语、客家话、赣语、闽语),带有混合方言的性质(见拙文《四邑话—— 一种粤化的混合方言》),是否真的如此,还有待于对四邑话(包括恩平话)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我希望有更多人来注意、关心和研究恩平方言,希望有更多像唐诗檾这样的中青年学者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投身到恩平话的研究中,使四邑话的研究后继有人,希望早日弄清恩平话的来龙去脉。果真如此,则四邑地区的地方文化幸甚,汉语方言的研究幸甚!愿与读者诸君共勉之!
2003年五一节前夕于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恩平音字典》,唐立契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版)
本期编辑|博雅
本期审核|泳思
责任编辑|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精彩链接】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