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 | 黄景湖:《汉语方言学》前言
《汉语方言学》前言
黄景湖
我国幅员广大,被称为古汉语“化名”的方言分布在大江南北,其复杂丰富,举世闻名。但目前对汉语方言的挖掘研究,还远远赶不上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以致近年来语言学界在拟订全国语言科研规划时,把编写《汉语方言学》排在方言研究时间表中的后头。这就给我们汉语方言学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编写这方面的教材,既不能瞎诌,也不能躐等,怎么办?我在1974年编写《汉语方言学与方言调查》,1980年初次修改和今年再次修订时,除了参考袁家骅等著《汉语方言概要》、李荣《汉语方言调查手册》以及一些兄弟院校编写的有关讲义和新近在书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资料外,在教材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法的考虑方面还参照了以下几点:一、师辈(黄典诚、李如龙老师)教学、科研的有关指导和自己修业、实践的回顾,二、近几年来兄弟院校交流教学这门课程的经验体会;三、指导毕业生外出调查实践时的一些经验教训;四、平时修这门课程的同学们的反映等。但是,由于自已水平不高,编写时间匆促,舛误在所难免,恳请批评、指正!
我们觉得,无论从学和从教的角度看,教材采取“弹性式”的处理有它的好处。即主要内容在教材“正文”里叙述,参考的东西编在后附的“资料”里。这也是近来国内外语言学者编写教科书时渐渐多起来的一种作法。这样做对“少而精”的原则可能会得到较好的贯彻,对“多面杂”的毛病可能会较容易避免。另外,我们这样做还考虑下面一些因素:经过十年的浩劫,过去一些书刊、资料少而缺了,我们把有关的资料附在“正文”的后面,可以减少学生普遍反映的借阅图书资料的困难。同时,也为自已今后修改教材时作参考。而将来同行们群策群力,共同来编写一部理想的《汉语方言学》教科书时,也许会减少翻检之劳。
还有一点需要申明的,是本教材中从内容到后附的有关材料,闽方言的资料相对多些。“就地取材”“能近取譬”是老一辈语言学家共同的经验谈。记得李荣先生1979年4月14日在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讲方言的调查研究时,曾谈到“近读身,远读外”的道理。1980年他又一次指出“在可能范围之内,就地取材,深入研究各地区的方言,这样子,教材就可以适当利用当地的方言,‘能近取譬’,提高教学质量。”(李荣《吴语本字举例》,《方言》1980年第2期)为了配合教学和辅导学生撰写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的文章,我们已选编了两本《汉语方言调查研究论文选》,无论是语音论文选或词汇语法论文选,也都是闽方言的篇幅略占多些。
从1975年到1981年,曾多次与复旦大学许宝华同志、北京大学王福堂同志、中山大学黄家教同志和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诸同志,当面或通过书信交流过教学汉语方言学与方言调查的经验和体会,得到他们的不少帮助,特在此表示谢忱!
1985年本教材由学校呈送给国家教育委员会审阅,得到国家教委的重视和关怀,纳入1985-1990年编选计划,作为推荐教材。本教材在今年第二次修订时,得到吾师黄典诚先生再一次热情的帮助和指导,并为本书题写了书名,作者表示衷心感谢!郑文贞学长和周长楫同志对书稿提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谨此致谢!
本书所用的记音符号繁多,在排印和校对时难度较大,所以还得由衷感谢出版社和印刷厂同志们的帮助!
黄景湖
1980年12月第一次修订于厦门大学勤业楼
1986年12月第二次修订于厦门大学白城新村
(《汉语方言学》,黄景湖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定价:平装1.90元;精装3.30元】
本期编辑:温海怡、罗兰姣
审读人员:区淑妍
责任编辑: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精彩
词典学 | 甘于恩、刘倩:方言正音字典的定位与体例问题——评《广州话正音字典》
喜讯 |《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概要》获教育部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