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论 | 阮咏梅:浙江温岭的一个闽南方言岛——箬山话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在文末标明,敬请谅解!
浙江温岭的一个闽南方言岛——箬山话
阮咏梅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浙江宁 波ruanyongmei@nbu.edu.cn)
提要 箬山话是浙江温岭的一个闽语方言岛,至今仍然保存着非常鲜明的闽南话特征,但它在和温岭方言的长期接触中也带上了浓厚的吴语色彩。作为一个闽语方言岛,它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萎缩。
关键词 箬山话 闽南方言岛 吴语 语言接触 语言演变
壹 概况
1.1箬山位于浙江省温岭市东南海滨,面积L68平方公里,原为箬山镇,2001年并入石塘镇①,有10个行政村。箬山现有L3万常住人口,占浙南100万闽南话使用者的1%多。正如李如龙、姚荣松(2008)所说:"如果说,两宋时期的闽南人外迁多半是沿着海岸向南走,那么,到了明清之后,则多半是沿着海岸向北走。据《温岭县志》记载,明正统二年(1437年),福建惠安陈氏族人迫于福建地少人多只得外迁,看到箬山三面环海,是天然的避风良港,地形和惠安海边很相似,就在此定居。清康熙癸亥年(1683年)解除沿海海禁后,许多外迁的惠安陈氏族人回到福建故土时已无屋可居,于是大规模结伴出海迁来箬山。与陈氏移民同来的还有朱、郭、胡、黄等姓渔民,他们主要来自惠安、泉州、厦门等地,而以惠安最多。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后,这种绵延不断的迁徙才停止下来。如果按照流传在石塘当地的民间传说,福建先民最早定居于箬山的年代则要上推至南宋末年。这样,箬山的闽南源流至今就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箬山常住人口绝大部分为闽南移民后裔,他们操着与闽南话同宗的箬山话,住着石头砌成的民居,穿戴着富有闽南特色的服饰,敲打着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奏鼓”,信仰着保佑渔民们出入平安的妈祖文化。箬山就如同来自闽南的一块“飞地”,镶嵌在温岭的东南隅,而箬山话则是漂浮在吴语汪洋中的一个闽南方言岛。
本文的箬山话语料为笔者于2009年8月到箬山实地调查所得②。由于惠安、泉州和厦门是箬山人的主要祖籍地,所以本文选取了泉州话和厦门话来比较。泉州话的语料来自林连通主编的《泉州方言志》,厦门话的语料来自《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有文白异读的字音如无特别说明,本文只列白读音。
本期编辑:龙祉均
审读:陈绮琪
责编: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学术探论 | 甘于恩、董一博:河南新乡方言子变韵的语音类型
学术探论 | 张静芬:潮阳地区四降调系统的变异及演化【转发】
学术探讨丨屈赋楚语的秭归方言探赜【转发】
语言资源快讯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