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介(视频)| 周炜、吴芳:hɔ²²le³¹!来自深圳红罗畲寨里的畲歌(深圳畲语)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hɔ²²le³¹![1]来自深圳红罗畲寨里的畲歌
周炜 吴芳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
畲族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地。据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畲族总人口为70余万人,其中广东畲族人口有3000余人,当中潮州潮安、梅州丰顺两县境内凤凰山区最多,其次是深圳深汕合作区、惠州惠东的莲花山区,以及博罗、增城的罗浮山区。
畲族人使用着两种语言:畲话和畲语。畲话严格意义上来说应是汉语方言,使用人口占畲族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广东境内,潮州潮安、梅州丰顺两县境内凤凰山区的畲族人主要使用畲话,而居住在惠州博罗、惠东,广州增城,深圳深汕合作区等四县区的部分畲族人使用的则为具有浓厚苗瑶语特征的畲语。
深圳深汕合作区的红罗畲寨原属汕尾市海丰县鹅埠镇,2011年5月,海丰县鹅埠、鲘门、赤石、小漠四镇建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属深圳市管辖,海丰红罗畲寨成为深圳市内唯一少数民族村寨。
鹅埠镇位于海丰县西南面丘陵地区,四面环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与惠东县吉隆、黄埠镇接壤,东北与赤石镇相接,全镇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红罗畲族村毗邻赤石镇,位于鹅埠镇西南面的罗裙山麓,红罗原意为“红色的罗裙山”,坐东北向西南,向东通往圆墩村,向南通向上北村,距海城镇约65公里。全村面积2600亩。鹅埠镇镇内通行占米话、客家话、学佬话等汉语方言及畲族语言畲语。占米话使用人口约占全镇人口80%,且集中在鹅埠镇中心地带,是鹅埠镇内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客家话的使用者主要居住在上北村,毗邻红罗村,因此,虽镇内客家话使用人口不及占米话,但畲民使用频率最高的汉语方言仍为客家话。学佬话使用人口约占5%,主要分布在南门河出口处的几个村落,但因学佬话为海丰地区最通行的汉语方言,鹅埠镇居民很多也会听懂且能说学佬话。
明嘉靖《海丰县志》上卷《田赋》中便有了畲族无需缴税的记载:“土田:邑土田凡四等,而徭人畲田不与焉。”清乾隆《海丰县志·杂志》中也有相关论述:“傜者,盘瓠种也……其在海丰者,皆来自别境,椎髻跣足,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复徙一山。家供画像,犬首人服,岁时祀之。厥姓有五:盘、蓝、雷、钟、苟。自为婚姻,士人不与通婚。”记载了畲民的外貌、姓氏、民族传说以及刀耕火种、禁止通婚的生产生活习俗。
从地方志可知,至少在明嘉靖之前,畲民就已在海丰繁衍生息。据蓝贤鑫先生基于畲族祖祠对联“汝南世泽长,莆田家声远”的一系列考证,他认为畲族祖先由河南汝南迁徙至福建莆田,再迁至惠州大禾乡。明末清初,由大禾乡迁至海丰莲花山北麓嶂背村,此为畲民迁徙至海丰定居的首个村落。清朝后期,受战乱影响,由嶂背村迁至上北镇罗裙山山腰,邻近汉族村落,畲民开始学习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此为畲民迁至海丰定居的第二个村落。1958年由罗裙山顶迁至半山腰,此为畲民迁徙至海丰定居的第三个村落,受1995年台风影响,村民住宅受损严重,历经几年的考察与选址,2001年畲民进行了第四次迁徙,由罗裙山山腰迁至罗裙山谷,建立红罗畲族新村。红罗畲族新村有蓝、雷、黎三姓,蓝姓祖籍河南常州府,后迁至潮安凤凰山,于清雍正年间迁至海丰,人口占全村绝大部分,雷、黎两姓随之由惠阳山区迁徙至此。截至2020年8月,全村共49户,243人。畲语濒危,但记录保存在进行……
让我们先听听畲民高歌一曲!
[1].hɔ²²le³¹为“畲人”的意思。
//////////////////////
01
歌词
高山无树成荒岭,
大河无水成沙坝。
畲人没有共产党,
千年万世翻不了身。
东方岭顶出太阳,
男人男女真安乐。
过去畲人低三寸,
今现畲人高万丈。
乡村做起真是好,
幸福好日讲不完。
图1.红罗畲寨村牌
图2.红罗畲寨广场规
图3.红罗畲寨祖祠祭祀
本期编辑:朱晓璨
本期审读:钟运渔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