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甘于恩:广东两阳方言语法特点概说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一、引言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南与江门接壤,北与云浮市相邻,西面则是著名的石油城茂名市。阳江市原为县级单位,1988年初成为地级市,辖江城区和阳东县、阳西县和阳春市。面积7859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左右,市政府驻江城区。“两阳”是对阳江地区的习惯称说,“两阳粤语”也即阳江、阳春一带的粤方言。
阳江方言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方言,老一辈语言学家黄伯荣先生(1990)曾对阳江方言的动态进行过考察研究,为了解阳江话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本文参考黄文,并利用本人亲自调查的田野材料,对两阳诸点的语法特点进行归纳。本文侧重于与广州话的比较,必要时亦提及相关的周边方言。主要分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二、词法特点
2.1 在构词法上,两阳方言的主要特点是:
2.1.1 “子”尾较多,体现出与周边方言相异的独特性,这点从以下词语与广州话的对比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又如“李子”、“桃子”、“梨子”、“卜子”(柚子)、“蕉子”(香蕉、粉蕉等)、“榔子”、“痱子”、“筷子”、“柿子”、“狮子”、“马蹄子”、“鱼眼子”、“荔枝子”等,多为名词。
除上述名词带“子”尾外,个别代词和形容词也以“子”为后缀,如“□[ti55]子”(怎样)、“拱=子”(这样)、“□(能=nɐŋ21)子”(那样)、“白白子”(有点儿白)、“苦苦子”(有点儿苦)、“傻傻子”(有点儿傻气)等。
此外,阳江市区把“父亲”称为“老子”(广州叫“老豆=”),把“苍蝇”称为“蚊子”(广州称“乌蝇”),在粤语中也是比较特别的。
2.1.2 与上一点相似,两阳方言有较多“仔”尾,一些带有小称意味的词语广州话用变调方式表示或其他构词形式,两阳则多用“仔”尾,如:
又如“细仔”(小孩子)、“佬仔”(男孩儿)、“妹仔”(女孩儿)、“牛仔”(小牛)、“狗仔”(小狗)、“椅子”、“刀仔”、“鞋仔”、“袜仔”等均带明显的小称意味。不过,某些称谓词例外,不表小称,却带一定的喜恶的感情色彩,如“公仔”(老大爷)、“婆仔”(老大娘),而带有亲昵色彩,而“日本仔”、“鬼仔”、“北仔”、“败家仔”等则有贬义色彩。
2.1.3广州话“阿”作为词头,可以放在姓之前,说成“阿王”、“阿陈”、“阿邓”等(低调的后一音节往往伴随着变为上扬调),带有非正式的、亲切的意味。而两阳方言一般可在单名或称谓名词前加“阿”,但不可在姓前加“阿”。如“阿标”、“阿照”、“阿公”、“阿婆”。
2.1.4 动词、形容词的重叠与广州话多有不同,如广州话常用“V下V下”或“V V下”表动作的不断持续,“V埋V埋”表反复状态,阳东各点重叠方式是用“VV子”或用实词来表达相似的语义,如“我走着走着迷了路”等例句各点的表达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阳的优势表达是“VV子”或“VVtit5”,两者有可能同源,而阳江市区作为城市方言,表达格式与广州话完全相同,则很可能属于外来形式(亦即其早期形式很可能还是“VV子”)。
在形容词的重叠方面,阳江话可以用单音形容词的双叠式、三叠式,甚至四叠五叠式都可以,双叠式表示“很”,三叠以上的形式表示“非常”。在读音上,重叠形式中的第一个字与后面的字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且第一个字得变调,如“白白白白”、“长长长长”,形容程度的加深,这类重叠不见于广州话。
2.1.5 第三人称代词单数较多用“其”(阳平),少用“佢”(阳上)。如:其好开心(他很高兴);我之前见过其(我以前见过他);我未去过其屋(我没去过他家)。
2.1.6 人称代词复数与四邑话一样,为入声,三个复数分别是:Nk21(我们)、niEk21(你们)、khiɛk21(他们),三个形式可能来自“单数+屋”合音后的音变。所不同的是,四邑话还有用变调(低调)构成人称复数的情况(甘于恩 1997、2002),而两阳方言没有这种类型。但是,阳江话中人称代词的领属形式只能用在亲属名词前面,无论单、复数意义,皆用复数形式,且由21变调为43。如“□Nk21姐”(我/我们的姐姐)、“□niEk 43爸”(你/你们的父亲)。这一点未见于广州话,但与四邑话中的荷塘话相类。
2.1.7 量词“个”搭配能力强,除用来指称某些动物,如“一个牛”、“一个猪”、“一个猫”、“一个鸡”外,“个”甚至可以指称山、井、梳子、电视、笔筒、蝴蝶、蜜蜂、萝卜等。量词“个”搭配能力强,这点与四邑片相类。
2.1.8 指示代词的基本式为:近指“估=”(这)、“改=”(这儿、这里),远指“那”(那)、“乃=”(那儿、那里);表动作方式的指代词与表程度的指代词不分,都是“拱=”(这么)、“□nɐŋ21”(那么)。另外,“亚个”是阳江话常用的不定代词,用来代替一时想不起名字或者说话双方都知道的人或物,如:“亚个来都”(某某来了)。
2.1.9量名短语(如广州话的“件衫”、“支笔”)的定指功能较弱,对应于广府片的这类结构,阳江方言往往要加上近指指代词“估=”(或远指指代词“那”),这一特点与周边的粤西白话类同,如“张凳系我买嘅”多说成“估=张凳系我买个”。
三、句法特点
3.1两阳方言句法及体貌范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3.1.1完成体标志用 [ tou33],其语源疑为“到”,一般写作同音字“都=”,阳春话、阳西话为 [pou33](其语源当系“逋”)。
3.1.2进行体标志多用“紧”,如“我来紧”(我正赶来)、“我洗紧衫”(我正在洗衣服),这种形式与广州话和四邑话无异。有所不同的是,广州话进行体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为N+系处/度+VP,其中宾语“处/度”是绝对不可省的,而阳江方言则既可以为N+在改+VP,也可以省去宾语“改”,直用N+在+VP,且后一表达形式较前一形式更为常用。如:
这种表达形式也与四邑话相异。
3.1.3遭遇体标志广州话多在动词后加上“亲”,来表示一种不好的意味(甘于恩,邵慧君 2003),而阳江方言则多用“紧”来表示,如“其跌紧手”(他跌伤了手)、“其俾水淋紧”(他被雨淋湿了)等。
3.1.4起始体、持续体等广州话常见的体,两阳方言大多用其他体貌来表示,如广州话的“佢喊起上来”(他哭起来)、“佢唱起歌来”(他唱起歌来),阳江话说成“佢哭都”(直译为“他哭了”)、“其唱歌”(直译为“他唱歌”),动作行为的起始状态无从体现;又如广州话“你只手攞住乜嘢”(你手上拿着什么),阳江话分别说成“你只手拎紧乜嘢?”、“你只手攞紧咪嘢?”,其持续体与进行体无异。
3.1.5至于广州话的近经历体、回复体,在两阳方言中亦多不存在,或者说亦多以其他体貌来表示,请看以下两个例句:
在两阳8个点中,只有阳江市区和阳西县城有近经历体,至于广州话的“叹番下冷气”这种回复体,两阳诸点无不采用短暂体来表达。
3.2. 否定表达与广州话及周边粤语有一定相异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3.2.1否定词“无”[ mou42 ]的使用频繁,它与“冇”[mou21]的区别,相当于广州话的“唔”(不)和“冇”(没有)(即普通话意愿否定词“不”与曾然否定词“没有”的区别),例如:
①你去无?(普:你去不去?)(广:你去唔去?)
无去。(普:不去。) (广:唔去。)
②你有冇估=本书啊?
(普:你有这本书吗?)(广:你有冇呢本书?)
冇。(普:没有。)(广:冇。)
③华=无去看书?(普:还不去看书?) (广:仲唔去睇书?)
无! (普:不!) (广:唔去!)
3.2.2否定词“未”的使用比广州话要广一些,可对动作行为进行直接用“未”否定,如“我未考试”(我还没考试)、“我未去过北京”(我还没去过北京)等,与广州话一样。但与广州话不同的一点是,阳江方言“未”可以与“有”直接组合,表示“没有”,例如:
①你洗都碗未? (普:你洗碗了吗?)(广:你洗咗碗未?)
未/未有。 (普:没有。) (广:未洗。)
②你去过北京未?
(普:你去过北京吗?)(广:你去过北京未?)
未/未有。 (普:没有。)(广:未去过。)
③你华=未去书房?
(普:你还不去上学?)(广:你仲唔翻学?)
未/未有到钟。(普:还没到时间。)(广:未到钟。)
要说明的一点是,从上述例子可看出,两阳方言的“无”与“未”可以是非黏着的,而广州话的“唔”和“未”则是黏着的,后面一般必须带上所限定的动词或形容词,如“唔使”、“唔走”、“唔靓”、“唔新”等。
3.3 广州话可以有“复合趋向动词+宾语”的格式,如“佢行咗出去街”,两阳方言的说法是:“其去/行都街”(直译:他去了街)。
3.4 “V唔V”正反问句较少用,广州话“V唔V”格式,在阳江方言中说成“V+无”,例如:
①今晚其来无?(普:今晚他来吗?)(广:今晚佢黎唔黎?)
②□niEk 21吃虾饺无?(普:你们吃虾饺吗?)
(广:你地食唔食虾饺?)
③你回屋无?(普:你回家吗?) (广:你返唔返屋企?)
3.5阳江话极少用处置式“将”字句,“把衣服收回来”一般不说“将衫收回来”,而常用动宾句式(加补语),说成:“收衫回来”。
3.6 阳江方言在语气词上与广州话也有不同,其是否问句多用“无”结尾,如3.4例①②③,又如:你系老师无?(你是老师吗?)、“你有咪事无?”(你有什么事吗?)、“晚黑你得闲麽?”(晚上你有空吗?)等等。
而且“无”、“呢”[ne21]可以连用,“增加探究的语气”(彭小川、张秀琴 2008),例如:
①你有小弟无呢?(你是有弟弟吗?)
②你使人帮手无呢?(你要人帮忙吗?
③你听过估=首诗无呢?(你听过这首诗吗?)
(原载《汉语南方方言探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有修改)
往期精彩
﹀
﹀
﹀
本期编辑|薛 欢
本期审读|赵雪羽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关注我们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