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乡情(音频)| 张旸:厦港,海岛之南是吾乡(厦门话)
厦港,海岛之南是吾乡
在鹭岛的西南部,老厦门人习惯把从演武路到大生里一带的靠海地域称作“厦门港”。
厦港在厦门人心中是一个充满历史意义的老渔区,随着时代变化,如今最能代表厦港风韵的当属蜂巢山下的沙坡尾避风坞。
儿时的我,常常在避风坞边的石板路上跑动,那段时光也不记得演武大桥是否已经建成,但在我印象中沙坡尾渔港是相当热闹的,“闽厦渔”(渔船名)停遍了避风坞,成群的白鹭飞到岸边沙洲上停歇,渔民们一边忙着补网,一边用闽南的粗言俗语教训那些在船上跑来跑去的调皮囝仔……
想来我是渔家疍民的后裔,却不似祖辈们长年累月在船上,“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渔为生,飘荡江海”那种敢于向大海讨生活的勇气。根据厦门文史专家陈复授先生《厦门疍民习俗》一书的记载,厦门早期的疍民形象概括起来是一首歌谣:一只小船挂破网,长年累月漂江上,斤两鱼虾换糠菜,祖孙三代睡一舱。
也许是久居校园的缘故,人变得胆小谨慎,乡音也慢慢说得不再地道利索。求学阶段几乎没离开厦港,在南溪仔墘的渔民小学、在碧山岩下的华侨中学,每当失落郁闷之时,常常想到沙坡尾避风坞散步,走一趟,便什么都忘了。
厦港渔民虔诚信仰各路的神明,故此地宫庙殿寺遍布,其中与渔家疍民关系较为密切的就是朝宗宫和龙珠殿,祭祀着钩钓王、钓艚王、妈祖等神明。传统民俗方面也是传承良好,农历五年两闰的送王船引来不少新闻媒体、高校师生、两岸游客跟随观看。
2015年6月我高二时,一张突如其来的沙坡尾避风坞封闭整治公告发布,那些长期停泊的船舶全部离开了。很多人前来拍照留念,我想也许从演武大桥竣工的那一刻起,平静的沙坡尾就注定成为没落的海港,再也留不住老去的闽厦渔们。封港以后,每每路过沙坡尾,常看见阿公和几位老渔民坐在坞边的石凳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往事,仿佛昔日沙坡尾经历的天风海涛再度重现。
现在的沙坡尾,以一种温和开放的方式去包容和接受新鲜事物,接纳一批又一批现代文艺青年喜欢的文创产品,给古老的渔港带来了一丝丝年青的活力。游客们来厦港找寻“亲爱的汉堡”、“JUICY面包”和各式各样的日式茶点,而承载着老厦港人味蕾记忆的“芋包嫂”、“亚海面线糊”、“永丰鱼丸”以及各类海鲜大排档,依旧是本地居民“呷茶话仙”的好所在。
文字来源:张旸
文字、音频来源:张旸
本期编辑:叶清华
本期审读:甘于恩
责任编辑:甘于恩
图片来源:张旸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