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景点(音频)| 唐若石:福州清真寺(福州话)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在福州市八一七北路的西侧,有一座灰白色砖石的三层建筑,它圆形穹顶上的蓝色洋葱头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显眼,它的尖顶大门上方有三个烫金的大字——清真寺,它是福州唯一的穆斯林礼拜场所。在它斜对面就是基督教的花巷礼拜堂。在不足百米的路上两大宗教和平共处,体现了福州人“海纳百川”的胸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寺内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建清真寺记》碑记载,该寺初创于628年(唐贞观二年),一般认为此说不可信。据考证,该寺址是五代时期闽王王继鹏的太平宫,936年(闽永和元年)王继鹏继承皇位,将宫殿舍为佛教寺庙万寿院,到元至正年间始归伊斯兰教所有。1541年 (明嘉靖辛丑)寺毁于火灾,后由印度使臣当时侨居福州的后裔主持重建,历时9年完成。1921年,厦门海关监督唐柯三等人又集资修缮福州清真寺,唐柯三还在寺内留下了一块“显扬圣教”的牌匾。由于寺内文物被破坏严重,1979年市政府也曾拨款重修该寺。1983年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门面是1989年在福州市穆斯林的要求下,将清真寺前的商铺拆除而建的。
清真寺
现建筑多为明代所建,维持了明代福州四合院式建筑的原貌,一共三进院落。三进皆有封火墙隔开,中辟石框门。马头墙上留下中阿两国文化融合的痕迹,既有中式的人形花纹,又有阿拉伯风味的花纹,这样的建筑设计风格在福建省仅存的四所清真寺中是唯一保存完好的。一楼走廊直通第二进的墙门,门额题“寻源”两个篆字。第三进门额上则嵌有辉绿岩阴刻阿拉伯文,其汉语意思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题字皆为民国时所书。大殿四面环绕长廊,殿中部原为一座面阔5间、进深4间的中殿,后改建成一座穿堂式中殿,形成了工字形大殿平面。
清真寺
礼拜堂在第三进天井后,面阔七间,进深七柱,平面呈正方形,外有木栏回廊,厅前是二十二扇花格屏门。殿正面墙壁及柱子上原有的泥金阿拉伯文《古兰经》,木刻大部分被毁,仅留有残片。殿正中木制礼拜坛顶悬挂有木匾,上面是浮雕阿拉伯文,汉语意为“你们平平安安地进入乐园吧!”匾下是一个有门框无门洞的盲门。礼拜堂旁边是诵经台。
寺内最珍贵的文物是一尊有阿拉伯文《古兰经》经文的铜铸三足鼎炉(已作为文物收藏),现在可以看到的是放置三足鼎炉的青石鼎座。宋代万寿院遗留了石栏杆,明朝遗留了六根石柱、四幅石屏(屏面上是浮雕花鸟,柱顶雕饰为花座朝上花瓣朝下的莲花)。寺内还有各种石碑七块(明朝二方、清朝四方、民国一方)。
本期作者|唐若石
本期审读|陈海婷
责任编辑|甘于恩
音频:唐若石
方言点:福建福州话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说说咱的家乡话(音频)|林佳慧:盘点陆丰福佬话中带比喻的俗语(陆丰东海话)
乡音山水(音频)| 汤芳平:相看两不厌,能不忆敬亭?(安徽宣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