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 | 甘于恩:《芦洲方言研究》序
2020年即将结束,张屏生先生的《芦洲方言研究》书稿从办公室到住处,不知往来了几个来回,张兄所嘱的序言迟迟未能动笔。这一年经历了颇多事变,最大者即是遇及百年未见的新冠疫情,所有的计划皆被打乱。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与外界的直接交往几乎停顿,虽说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为教学与研讨带来了诸多便利,但这毕竟不能替代人际之间的当面互动,更无法替代语言的实地考察。
我与屏生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认识的,算起来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交情。第一次见面是在海南大学开闽语研讨会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都对学术研究怀有满腔的热情,见了面有谈不完的学术话题,也有聊不完的学术愿景。后来,我们便各自分开,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我在经历了一些曲折后,回到了暨南大学,开始潜下心来做广东方言的调查研究。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暂且不表。
2008年,汉语方言研究中心迎来了中兴的时刻。除了重新恢复之外,又被列入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研究基地,伍巍教授是基地的首任主任。2009年年底,我接任了中心主任,为了中心的发展,这几年算是出了些力。
不过,比起屏生兄,我在学术上自愧不如。屏生是方言学界有名的“调查狂人”。这些年来,他不但走遍广东的山山水水,而且周边的省份如福建、海南等地,他都做了许多调查,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发表了不少论文和调查报告,深得学界的赞赏。
芦洲话是台北西北部的一个同安腔,我们从书中的记录可以发现,它与厦门话有不少近似之处,按说这样的方言,提不起学者的多少兴趣。可是,在屏生教授的眼里,任何方言皆有其特色之处,皆有其值得钻研的地方。关键在于你用什么样的方法、用多大的精力去研究它。
《芦洲方言研究》不仅描写了共时的语音面貌,而且揭示了该方言的文白异读系统。这种材料对于研究闽南话语音的动态面貌及发展变化,尤其难得,我特别希望各地闽南话的研究都要有这方面的信息。作者还描写了芦洲话的词汇特色及其变化,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值得学者关注。作者还提及“禁忌词”的调查,他说:
调查技巧是要靠经验的积累,在课堂上也无法教,总是要碰到状况,随机应变。(P79)
典型的例子是“豚母”和“扎布”的调查经历,颇具启发性。真是“不入其境,不知其味”。
说明:甘于恩教授2013年出席第11届闽方言研讨会(右一,福建漳州)
(本文作者甘于恩教授)
好在现在终于放下肩上的担子,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来做方言的深入调查,以及词汇的深度研究。古人云“见贤思齐”,屏生兄的《芦洲方言研究》便是一个榜样,我希望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写成一部类似的著作。祝贺《芦洲方言研究》的出版!
是为序。
甘于恩
2020年12月25日平安夜于广西桂林
12月28日改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往期回顾:
图片 | 甘于恩
文字 | 甘于恩
图文编辑 | 邓依苹
审读 | 陈小净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