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田野杂记 | 林春雨:重回南澳——趣记2016年南澳语保工程调查【重发】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1-12-03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理解!

重回南澳

——趣记2016年南澳语保工程调查


2002年我攻读硕士,师从我国著名方言学家林伦伦老师,硕士论文做的是有关南澳岛的语音调查,题目是《云澳话音系及其与汕头话、厦门话的比较研究》。当时在南澳岛扎根了好几个月,毕竟是自己的硕士论文,第一篇专业论文,所以一直对南澳岛怀着深厚的感情。还记得最后一次调查完离岛的时候,我望着南澳岛,心里有种奇妙的感觉,我对南澳岛语言的熟悉和了解的程度,比对我自己家乡澄海盐鸿镇的语言还要深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能再次踏上南澳岛,再一睹她的风采。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我还总是心心念念着南澳岛的语言,但其实也可能是念想着南澳岛鲜美的海鲜和清澈的海水,总想再去深入调查一次。所以当林伦伦老师再次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参加语保工程,再调查一下南澳岛的时候,我欣喜若狂,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个时候,距离我硕士论文的调查已经过去了13年。

电视台的要求都没咱高

2016年暑假,我整个暑假就驻扎在南澳岛了。我下榻在后宅镇海滨路上的前海假日酒店,出了酒店就是美丽的大海和沙滩,我还以为这样可以方便我工作之余多享受到美丽的沙滩和阳光,后来才发现是我太天真了,工作一开始就没完没了,而且时间紧、任务重,一想到家里还有个1岁半的小女儿在等着我,玩的心情就烟消云散了。我至今仍然很难想象,天天看着大海却一步都没踩上沙滩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工作最开始面临着寻找拍摄场地和发音人的双重任务,我的习惯性思维是,到了一个地方先摸清楚当地的基本情况,再请人介绍口音最标准的发音人。13年前的发音人,有去世了的,有年事已高不便打扰的,也有联系不上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最开始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李泽群主任,李主任一听我的任务和要求,感觉很惊讶,你一个女老师能做这些吗?拍摄、录音、调查,而且要求如此之高。他对我说,我直接帮你联系电视台吧,如果电视台都不行,估计你这个事情很难搞了。李主任太给力了,为了尽一切可能给我提供调查帮助,第二天晚上就帮我把南澳岛的文化名人全都请来了。好家伙,那个场面吓我一跳!他帮我请来了原县文化局局长、文联主席吴占才,原县文化馆馆长、文联副主席陈伟名,县电视台副台长、原文化馆馆长林楚南,县摄影协会会长、原电视台副台长吴文华,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刘子明,原县潮剧团副团长、国家三级编剧黄克强。后来他们中的好几位都成为我们的发音人。最开始我们去电视台布场,电视台的录音室各方面条件都很好。语保工程对于拍摄和录音的技术要求都很高,我最初是希望电视台能给我提供帮助,结果电视台的技术人员看了我们的参数指标后表示他们最好的设备也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他们的技术员也想参与我们的项目,向我们学习。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大家一起拿着书,一边看书学习,一边调试机器。我们的工作团队层次顿时升级了,台里的领导和技术人员都来帮我们布景、调试。县摄影协会会长、原电视台副台长吴文华老师本来就是技术方面的高手,他亲自指导我们,末了还把自己许多珍贵的电子照片拷贝给我们;县委办公室李主任还帮我们熨背景布,李主任估计同情我们人手少,把他回乡过暑假的宝贝女儿也叫过来帮我。表面上看是帮忙,实际上是南澳人多么热爱自己的语言文化,他们一听说有人要来采访调查他们的语言,那种自豪感真是溢于言表,他们觉得在潮汕地区讲着一口福建话多么珍贵和特别。在调查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南澳各界人士对我们语言保护和文化事业的支持,就连后来没有入选的口头文化发音人林大哥,下班之后还经常来看我们,自己掏钱给我们买腌螃蟹等宵夜。太美味了!真是淳朴的老乡们!

     李主任帮忙熨背景布                       电视台工作人员帮忙布景  

大家一起研究机器参数

从电视台转战宾馆

辛辛苦苦在电视台的布景准备就绪了,专业的录音棚和摄像机,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完美,我摩拳擦掌,感觉可以交出一份最好的答卷了,大家高高兴兴开始正式录制……一天录制下来,工作特别顺利,那天录得特别晚,可能是第一天大家都斗志昂扬的,我们离开电视台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不得不把看门的老大爷吵醒来开门,还好老人家乐呵呵的,没有责怪。晚上我回到宾馆,洗漱之后感觉还是有点不放心,把录制的音视频拿出来看,突然发现一个大问题!为啥背景噪音超标了!明明是专业的录音棚啊,而且当时没有感觉到噪音。真是一夜无眠……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赶紧去检查什么地方出问题了,电视台的技术员也都来了,找到最后原来是空调的噪音太大了!唯一办法,就是关掉空调录制!酷暑时节、密闭的录音棚,不一会儿大家都汗流浃背,严重影响上镜效果。休息的时候等待空调降点温,谁知电视台的老旧空调好久也凉不下来,年轻人还好点,年纪大的发音人感觉都要晕厥了。我怕真的出问题,只得赶紧暂停工作。电视台的人又笑我们,果然你们的要求比我们高很多啊,我们一直都没嫌弃过空调……这个问题太难解决了。不得已,我们只能放弃电视台这么好的录制环境。在考察了学校、政府机关大楼、好几个宾馆等地点之后,我们决定就在当时下榻的宾馆工作。这个宾馆是全新的宾馆,采光环境都很好,空调也是新的,噪音特别小。起初我们非常担心,因为我们要对宾馆房间作一番改造,宾馆的老板一听我们要做的事情,也非常支持,还叫员工来帮我们布置。我们最后要撤场离开的时候,才发现当时为了固定背景布贴的黄色胶带,黏在玻璃上根本撕不干净,给宾馆后期清洁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确实过意不去。

语保专家甘于恩教授亲自指导我们的工作

(背景布把宾馆的玻璃墙破坏了)

常备喉片和眼药水

选择老男发音人的时候,我考虑这个角色任务最重,除了要符合发音人的基本要求,还要尽可能找身体好、能熬的,所以老男的人选是最后才确定下来的。我们选中的曾凯忠大哥是当地一个婚庆主持人,人很有精气神,声音表情都是专业的。尤其他特别注重个人形象,听说是要上镜的,觉得是代表了南澳的形象,第一天就带了好几套衣服过来试,要上镜好看又要和蓝色的背景布相称。他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毅然推掉了带孙子的重任,随叫随到,把所有时间都给了我们。曾大哥严格按照我们要求,在录字音和词汇的时候,坚持做到完全不眨眼。摄像机上面有一个小光点,曾大哥看着镜头录像,时间长了,一个小小的光点发出的光线让他的眼睛感到越来越不适,开始红眼流泪,他录了一段时间就必须滴一下清凉眼药水,驻足远眺,缓解一下;有时候,他低下头擦一下流出来的眼泪,闭几秒眼睛,又马上抬起头展开笑颜录制。我们看了都不忍心。录了一段时间,曾大哥的喉咙又开始沙哑起来,于是我们又赶紧备上润喉片。即使是如此不适,只要发音不够好的、眨眼的,他还是坚持要求重录。曾大哥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还组了一支民乐乐队,调查之余会给我们吹笛子、拉二胡,真是极品享受。

               多才多艺的老男发音人曾凯忠                                         青男林欢哲帮我们制作照明设备

把青男半夜叫到房间

我们的青男是酒店的前台工作人员林欢哲,他基本上都在酒店帮忙。我们从电视台转战酒店之后,刚开始大家都觉得很方便,可以让他见缝插针地过来录。但轮到他录音的时候,工作还是经常被打断,要不是人家来找他,就是电话响了,或者他担心前台没人看管等等。有一次,有位口头文化发音人录音结束后已经很晚了,我送他出酒店回来看到小林,他正好没事,我就和他聊了几句。他觉得自己白天太忙,没法好好录音觉得很对不起我们,又无意中说起他一般就只有半夜比较有空,大家都睡着了没人找他。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就问他要不要半夜过来录音,他也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回想起来真是挺有意思的,夜里特别安静,录音效率又高、效果又好,对于夜猫子的我们来说,真是特别方便。只连续录了4个夜晚,青男的部分就完成了,还不耽误白天其他人的录音工作。还好没遇到来查房的,哈哈。说起欢哲,我们还真是得特别感谢他,除了帮我们布置录音场地,他还是个聪明的小电工,看到我们需要均匀平衡的光线,自己帮我们买来电线和灯泡,制作了照明设备;发现我们的电脑用软件合成音视频的速度特别慢,就知道是因为发热的缘故,又找来2个风扇对着电脑吹,结果合成速度提升了一倍,大大节省了时间。后来工作结束后,他还带我们进行了南澳一天游,真是意外的收获!

欣赏了精彩的潮剧和歌册

原县潮剧团副团长、国家三级编剧黄克强老师作为我们的口头文化发音人,为我们讲述了歌谣,还表演了潮剧,能如此近距离欣赏潮剧名家的演出,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一饱眼福。他还为我们张罗了一场南澳潮剧团精彩的潮剧盛宴。南澳潮剧团特地为我们举办一场演出,为语保工程记录下如此珍贵的一幕,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南澳人对自己文化、艺术与语言的热爱。我们的口头文化发音人之一,李少华大哥是一位公务员,他对传统艺术、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弹得一手好古琴。李大哥还为我们引荐了他婶婶的母亲,也是南澳著名作家林俊聪的母亲。老人家97岁高龄为我们演唱了歌册,她记忆力强,思维敏捷,声音清晰明亮,真是宝贵的材料,能听到百岁老人演唱的歌册,也是我们的福分。老人家今年已经101岁了,我们衷心祝愿老人家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97岁唱歌册的奶奶(中间)和口头文化发音人李少华(右一)

永远不变的南澳的爱

13年过去了,有些事情的确是改变了。语音是真的变了不少,感谢语保工程,让我们记录了真实而高质量的音视频,希望这些语音的变化能再慢一点、希望我们珍贵方言的消失能再慢一点。过去上岛,傍晚5点就停船了,上岛的时候交的就是来回双程的船费,坐船出来不需要再给钱;2015年1月1日通车的南澳大桥雄伟壮观、夜晚灯火通明。当然,也有些事情没有改变。比如始终不变的美丽的海岛风光、淳朴的南澳人民,便宜的海鲜,不会因为你是“大陆人”(南澳人把南澳岛以外的人都称作“大陆人”),坐三轮车或者小摩托就会被宰。最最重要的,始终不变的是南澳人对自己家乡深深的热爱。县摄影协会会长、原电视台副台长吴文华对他珍藏的南澳岛的照片如数家珍,一张张跟我讲,一讲就是大半天。他有好多好多胶卷和存储照片的硬盘,他说他要一直留在南澳,南澳太美了,他要一直为她拍照。现在我还经常能从他的朋友圈欣赏到美丽的南澳风光。我还忘不了跟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李泽群主任夜晚漫步在海边沙滩上,他一边走一边弯腰捡垃圾。现在南澳大桥通车了,虽然方便了,但是外面进来的人太多了,垃圾也多了好多。他说他没事就来海边走走,因为海边实在太美了,但我满脑子猜的却是他来海边肯定是为了捡垃圾的,因为那一幕实在是让我印象太深刻了。他路过在海边沙滩喝啤酒的小青年时,还会提醒一句,等下把瓶子丢到垃圾桶,不要丢在海滩。他带着我从海滨路的各个角度去看大海、看南澳大桥,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从这里看很美吧!我感觉他眼里闪烁着光芒,全是对家乡深沉的爱。南澳人个个都爱着自己的家乡,就连最后多人聊天的话题,也都是对南澳环境的保护。希望大家永远热爱着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么珍贵的语言、这么美好的环境,让我们一起,好好保护她。

     南澳海滨路(吴文华摄)


END


往期回顾

· 行走田野杂记 | 邓玉荣:秀水的清泉

· 行走田野杂记 | 瞿建慧:《湘西乡话的接触与演变》后记

· 行走田野杂记 | 田调遇风记

· 行走田野杂记 | 李宇明:语言学家的田野与田野里的语言学家 ——序《輶轩使者: 语言学家的田野故事》【转发】


本文作者 | 林春雨

本期编辑 | 陈小蝶

审读人员 | 江凡瑄

责任主编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2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