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齐鲁风物(音频)| 高策:博兴柳编(山东滨海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博兴柳编




大约是小学三年级吧,那时同学间总流行一句话,现在想起,依旧觉得十分骄傲,那句话是:“咱滨州上了世博会了。”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这是一场世界级的盛会,也是中华民族真正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开幕盛典。视媒报刊、大街小巷,无不流传着世博会的故事。在世博会花样百出的展馆中,有一座格外吸引人的眼球,那就是世博会的西班牙馆。这座展馆外观简朴,远远看去倒像是老式的草房,走近了才发现其中暗含的乾坤。展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采用天然藤条编织成的一块块藤板作为外立面,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上了世博会的,正是西班牙馆外面这一圈藤板,低调、简朴,却又有着厚重的历史气息,与现代建筑艺术结合,呈现出独特、大气的建筑之美。









柳编技艺源于旧石器时代,原始人为制作承载采集物的容器,采用譬如柳条等易于编织的植物,借助编织技艺,制作出不同类型的柳编产品。此后,柳编历经各个朝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器具。博兴县志曾有记载,800年前,在博兴县兴福镇曾有一王姓青年,他具有高超的编织手艺,编、拧、织、系,无所不能,人称“王缠”。他游乡串里、为民传艺,后人便尊“王缠”为编织业先师,至今人们仍塑其像、燃香火纪念他。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柳编技艺这一民间传统,却一直在当地群众中家族相传、邻里相授、世代传袭。2008年6月7日,博兴柳编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编制品自此由乡野进入馆藏,被纳入了较高档次的工艺美术品范畴,声名鹊起。









现在我家中仍摆放着博兴柳编制成的沙发躺椅,夏天清凉,冬天阳光一晒又变得舒适温暖。柳条编成的座椅坚韧异常,坐上去却又贴身、柔软。不坐时,远远地摆在那儿,像个从悠远的时光中走出的老者,沉静、淡然,周身自带肃穆之气。走近了瞧,万千柳条细密交织,千丝万缕聚成一椅,又觉这是从哪个博物馆里走出来的艺术品。或许这就是博兴柳编历经千年而未绝的原因吧,这种古老奇妙的技艺,真真可以当得上巧夺天工四字。










往期回顾:

方言与民俗(音频)| 王宇坤:叮咯咙咚闹红火(山西祁县话)

方言与景点(音频)|王琦:佛首归来,带你走进太原天龙山(山西太原话)

方言与美食 | 李雨桐:文登粑粑鱼(威海文登话)



音频、文字、排版:高策

图片:网络

本期审读:黄纪莹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