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说起戏曲,我们可能经常听到“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然而在中国戏曲中还有一枝奇葩,被专家誉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耍孩儿”。
“耍孩儿”,又称“咳咳腔”,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与一般戏曲行当不同,“耍孩儿”分红、黑、生、旦、丑五行。其主要伴奏乐器以板胡、笛子为主,音调旋律欢快活泼。既有固定曲牌,又灵活多变。耍孩儿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唱腔发声使用后嗓子,声音从喉咙下面发出,听起来浑厚、质朴。耍孩儿有自己的传统剧目,其中代表性的有:《狮子洞》《刘家庄》《打佛堂》《翠屏山》等,这里我们选择的是《打佛堂》经典片段。《打佛堂》的故事发生在明代,讲述的是一位姓黄的员外去山中讨债,在这些日子里,发生的一场由家中的十二把金箱钥匙引发的家庭悲剧。
作为戏曲史的“活化石”,独特的演唱发音方法、欢快火爆的打击音乐、取材广泛的丰富剧目、别具一格的剧种风格使得耍孩儿这个古老剧种日渐为专家学者所瞩目。然而因资金、人员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耍孩儿这一古老剧种因此也已濒临失传。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