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田野杂记 | 白云:《广西疍家话语音研究》后记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广西疍家话语音研究》
后 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从博士论文的完成到本书的出版,先后历经了五年时间。如今,校样改定,面对这仍不尽如人意的起步之作,感慨万分,难以言表。
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潘悟云教授。悟云师以其超人的卓见、渊博的学识、敬业的精神熏陶着我,感染着我。从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无尽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在博士论文的写作期间,无论是从选题到构架,还是从学术观点到材料的处理,无一不得到老师的精心指导。潘老师还反复为我编改电脑程序,帮助我建立方言数据库,教会我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语音材料。论文从初稿到定稿,直至最后成书,潘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今,书稿完成了,恩师又在百忙中慨然赐序。对老师多年来的教诲、培养和激励,我永远铭刻于心。
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刘村汉教授。1996年,我在村汉师的引领下踏上语言学习和研究之路。11年来,老师从没有停止过给予我学业上和生活上的指导和关心,对我而言,他既是严师,也是慈父。硕士论文写作期间,老师除了悉心指导、纠正缺失外,甚至不顾长途跋涉的辛劳,陪着我到几百公里以外的方言点核实材料。在我博士学习和论文写作期间,先生仍不断给予我关心和指导,并提供很多宝贵的材料。攻读完博士学位后,我回到老师的身边工作,更是时刻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关怀,受益良多,无法一一历数。如今,书稿之得以出版,更离不开老师无私的付出。由于书稿中有大量的音标、字表,出版社建议我们自己排版。就在我感到万难的时候,刘老师提出由他来排版。于是整整一个月时间,老师为此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在排版过程中,老师对书稿收字的原则、字表次序的拟定、多字音的处理等等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书稿中的多处错漏进行了补正。除此之外,老师还为本书撰写序言,对我多有激励之辞。面对我无以言说的感激,老师只是淡然一笑说,他这是在为我赶制“嫁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我深感其中所饱含的一个父亲对孩子般深厚的爱。师恩浩大,我无以为报,唯有今后更加勤勉,才不负恩师的教诲。对我的两位师母傅伟平女士和马容芳女士,我同样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她们如母亲一般关注着我的学习和进步,关心着我的生活和健康。在我人生遇到低谷的时候,她们给了我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力量。
同时,我还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郑张尚芳先生。2000年,我有幸聆听了先生的汉语方言学课程。先生深厚的学养令我终身受益。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张惠英老师。我与张老师虽只有几面之缘,却承蒙张老师惠赠大作和疍家研究资料。张老师如此无私地提携后学,实在令我钦佩和感动。
感谢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壮文室的覃忠群副主任,他为本书的排版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感谢本书的编审以及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我的研究生韩霏、黎艳萍、徐国莉等同学。
另外,我还要感谢各代表点的发音合作人以及所有为我的田野调查工作提供过帮助和便利的朋友们。
最后,我要把深深的谢意献给我的家人,谢谢他们对我无私的爱。由于在外求学和工作,多年来,我未能对年迈的父母恪尽孝道,但他们毫无怨言,反而时常担心我的身体;我的婆婆本已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但却一直帮我操持家务,付出了多年的辛劳;特别还要感谢的是我的夫君张艺兵,多年以来,他始终是我坚实的后盾,是我和家庭的主心骨。
本书的研究和出版得到了上海高校语言学E - 研究院项目和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建设基金的资助。谨表谢忱!
本书编排过程中还须要说明的是:一些章节曾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过,此文重排时,出于系统考虑,有一些作了更改处理。
白云
2007年5月
于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南院
(《广西疍家话语音研究》,白云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本期编辑 | 尹晓慧
本期审读 | 李柯汝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