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诵读经典(音频)| 上官冰玉: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河南渑池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ancient  poetry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诗歌是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对于苏轼这个人,我想我可能没有必要再一五一十地讲解他的生平了,因为我们早就对此熟识于心。在我们心中,苏轼这个名字好像从来都是跟“旷达”联系在一起的,就连林语堂也说,苏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他的人生哲学中有禅学的痕迹,又带了一点老庄的色彩。融这份理趣于诗歌中,便形成了他独有的人生思考,代表作便是他早期诗作《和子由渑池怀旧》。



这首诗是苏轼二十五岁的时候,也就是1061年的时候所写,当时他到陕西凤翔做官,途径渑池,想起了之前和弟弟子由赴京赶考时路过此地,住县中僧舍、于壁上题诗的经历,又看到子由之前在送他做官的路上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诗中写道:“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苏轼因作写了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与之相和。


人总想在生命中留下点什么,说是执迷不悟也好,说是孜孜追求也好,毕竟前路不可知,往事又回不去。这份人生痕迹在苏轼的眼里,宛如飞鸿踏雪泥。飞鸿落爪的地方本就是偶然所得,而爪痕顷刻即灭,更有世事无常,人生无定之感。清人查慎行《苏诗补注》中记载,雪泥鸿爪的比喻是化用《景德传灯录》中天衣义怀禅师的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在苏轼眼里,这路过渑池的经历正如征鸿留爪一般,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在偶然的际遇中,便更要以随和自然的心态去面对。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因此,当苏轼看到当年的老僧已死,题壁已坏的时候,这生死之变让他沿着雪泥鸿爪的奇妙想象,更觉得人事无常,陈迹易消。子由的诗中担心兄长“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苏轼最后也与之相和,用“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作结。正因往事艰难,才更要珍惜未来;正因世事变幻莫测,才更要觉得人生可贵。


总的来说,苏轼的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全篇从最深处的性情出发,比喻奇特,一气呵成,又用畅达的笔法、恣逸的意境入诗,虽是怀旧却不悲凉,反倒有一种舒缓乐观的情绪萦绕心间,给人在无定的命运中往前的力量。东坡本色,尽显如此。


往期推荐

方言诵读经典(音频)| 苏轼: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饶平钱东话:黄杏丽)

方言诵读经典(音频)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饶平钱东话)

方言诵读经典(音频)| 辛弃疾 (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饶平钱东话:黄杏丽)


本期编辑:上官冰玉

本期审读:李柯汝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