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义 | 甘于恩:闽粤文化碰撞下的广东闽方言(上)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0

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我们!

要了解广东闽方言的特色,必须对闽、粤两种文化有所观察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广东闽方言的特色,跟这些闽方言接受了粤文化的影响、浸润,有密切的关系。

闽南方言是闽方言的一个下位分片,广东的闽方言分布在东西两端(潮汕、雷州半岛),除佛山、东莞、江门、肇庆之外其他各市都有零星分布,使用人口接近2000万。但实际上,闽方言的大本营在福建,我们今天的讲题,就先从闽南话的源头福建讲起。



第一节  闽文化与闽南文化


一、福建与闽文化的形成

福建简称“闽”,省会福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福建依山傍海,有九成的陆地面积为丘陵,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的得名跟福州、建州有关,唐朝初置“建州”,先后改名为“泉州”“闽州”,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改名为福州,州治在今天的福州。

闽文化,又称“八闽文化”,得名与南宋时期所设的1府5州2军(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今南平一带】6个州,邵武、兴化2个军),其形成经历了漫长时间,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它的形成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远古特性:古越文化的遗风。古越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福建的土著居民是古越族的一个分支,称为闽越人。(2)中原影响,闽文化毕竟是受中原文化深刻影响的一种地域文化,通过移民将中原的先进文化带来闽地,这种影响无论是语言、农业、建筑等等,都可以观察到。(3)地域多元特性(海洋特征与山地特征交融)。


二、闽文化的下位区分

    按照语言的差异,闽文化可以分为:闽东文化、闽南文化、莆仙文化(又称“妈祖文化”)、闽中文化、闽北文化,另外西部的闽西文化,基本上是以客家话为内核(有部分闽南方言),与客家文化有所交叉。

    闽南文化还有一些次文化的区分,主要可以分为:

域内闽南话(厦漳泉)闽客过渡闽南话(龙岩地区、大田、尤溪部分)潮汕闽南话(粤东地区)东江闽南话(广东惠州一带)粤西闽南话(雷州半岛及云浮一带)广西闽南话(广西中南部地区)浙南闽南话(浙江南部沿海地区)海南闽语(海南岛闽南话)赣东北闽南话海外闽南话等。



第二节 闽南方言文化的特色



一、宗族观念浓厚,俗语中流浪与思乡情绪兼具

 闽南人的宗族观念浓厚,注重“慎终追远”,这反映在建筑文化、族谱文化和通俗文化上,讲究孝道与家庭伦理,如俗语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兄弟”“兄弟同心金不换,同姒(妯娌)齐心家不败”“富贵不离祖,贫穷不离某”等等,但因为闽地资源有限,闽南人大多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外则多属“聚方言而居”,这也说明了闽南方言在域外的艰难环境中可以存续的最主要原因。闽南人又是一个集尚义和重商思想于一体的族群。由于经商、应酬的需要,闽南男性大多善饮,客观上催生了酒文化的发达,闽南话流行歌曲中有不少歌咏饮酒的作品,如《爱拼才会赢》《酒国英雄》《烧酒话》等,其中的一些俗语借此风行一时。


引进台湾版的“闽南语至尊金曲


二、语言相对统一,内部可懂度较强

从福建闽南地区到粤东、粤西,距离几百公里,虽然内部有语言差异,但因为文化上相对同源,所以内部的可沟通度比较强。比如声调多为7-8个,一些基本词也相同,如“甚乜”“扌+罪”(找)“侬”(人)“拍”(打)“勥”(或写成“强+力”,有本事)等。

但是,域外闽语(潮汕、雷州话)都表现出不少变异特点,如潮汕声调多为8个,声母为18音系统,韵母也有一些变异(如有些阴声韵读为鼻化);雷州话鼻化韵基本消失,东西两端的闽语文白异读趋于简化(参考甘于恩、周洪涛《典型特点与变异特点》,暨南学报)。


三、海洋文化色彩较为明显

古城泉州有一种建筑叫“骑楼建筑”,俗称“五骹忌(架)”。至今包括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山路、改扩建后的涂门街、东街等街巷仍保留这样的建筑格局。除了外观上的红瓦大坡屋顶、燕尾脊以及清水砖或出砖入石的外墙面具有显著的闽南古建筑特色外,这种骑楼建筑正是源自于泉州华人华侨侨居地的南洋,并成了泉州传统地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沿海一带都建有一些建筑材料来自海洋的房子,如“蚝壳厝”(不限闽南地区),更是海洋文化的实证。

红瓦大坡屋顶(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

闽南建筑燕尾脊

泉州中山路骑楼

骑楼建筑的产生与海洋性气候有密切的关系,闽、粤沿海一带多台风且多雨,骑楼的设计乃是为了方便行人和顾客避雨,客观上也有助于商铺的生意。

福建闽南话中有不少与海相关的成语、俗语。(例如“憨蟳等鳖”“掠龟走鳖”)雷州闽语分布在雷州半岛,四面环海,山地甚少,这种特点也反映在口语中,如说太阳下山是“日头落水”。

福建泉州蟳埔村的蚝宅(蚝壳厝)

四、书面语体系和口语体系互补,文白异读复杂,同时训读情况较为严重

由于闽南话(本土)的地方文学较为发达,所以便带来书写的需求,较之其他方言,其书面语体系就比较完整,有不少的方言俗字,如“阮”(我们)、“咱”(包括式)、“囝”等;也有一些方言自造字,如“冇”(泛)、“冇”(加一点,硬的意思)、“七迌”(玩)、“玍”(卵)等。

虽然不少人标榜闽南文化的正统性、古老性,但是由于其远离政治中心,产生了一定的文化偏离现象,训读现象严重就是其中一种表现。例如读“人”为“侬”、读“越”(程度递加)为“愈”、读“脚”为“骹”、读“蚊”为“蠓”等等。


五、各地都有一些以闽南话为载体的曲艺形式

闽南地区有多种剧种存在,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雷剧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曲)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

泉州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 ,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百度百科: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

向下滑动查看


1872年刊行的《文焕堂指谱》书影,曲名为《五操金钱经》


撩拍图示


泉州南音演奏现场





往期回顾

讲义 | 甘于恩:岭南方言与方言文化概说

讲义 | 甘于恩:论广东粤方言的声调格局(详细摘要)

讲义 | 甘于恩:汉语歇后语性质、特点及其方言对应形式 ——以普通话和粤方言为例


本期编辑 | 李烨彤

本期审读 | 李烨彤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扫码关注我们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