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宁都中村傩戏
赣南傩戏作为长江流域客家傩文化的代,宁都中村傩是至今赣南唯一仅存的一处傩,历史悠久,遗留着古行傩制,保留着驱鬼逐疫的原 始面貌。同时有些节目则吸收赣南采茶戏的演唱方式,幽默诙谐,展示了傩向民间戏曲延伸的艺术形态。
古老的傩戏,是 3000 多年前由驱鬼逐疫的 傩舞发展而成,因演出时要戴面具,故又名“师公脸壳戏”。中村傩戏是赣南地区唯一现存的傩戏,具有独特的表演程式和传承价值。
一、由来和传承 古代傩祭、傩戏的流行面很广,赣南早期 城乡均有傩戏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演变,城 乡傩戏基本消亡,只有中村傩戏传承下来,有近 500 年的历史。中村傩戏起初是在福主庙进行的。福主庙 是一座由上、下两栋房屋组成的,类似宗祠的建 筑。上栋的正面为神龛,神龛分左、中、右 3 间, 正中一间安放着 14 尊木雕神像。神像自上而下 排成 4 列:最上列正中为华光,左、右为钟馗、 清源祖师;第二列为赖公、判官,左、右为天仙 兵、地仙兵;第三、四列为杨泗将军、麒麟狮子 兵,左、右是旗头。左、右两间供表演者游傩时 放置傩面具。下栋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戏台, 下层为走道。庙内可容千人看戏。这里的傩戏与 庙会是紧密相关的。傩戏是属于庙会的,而庙会 又利用傩戏来禳神。相传傩戏传人有师传秘诀,否则不灵验。其秘诀就是师父教你如何“起水碗”,即在福主 坛前打一碗静水,点香画符,念咒语:“紫竹云山, 天地娥麟,尊神六位大将,钟馗、尊神,千兵万 马,万万兵将,各位显光灵通。齐心合口,心叫 心应,齐心合口,应口齐心,娥王灵灵显神通。” 二、剧目类别与演出程式1)剧目类别。中村傩戏原有很多节目,如《开 天辟地》《后羿射日》《判官醉酒》《刘海戏金 蟾》等。在巡回演出中,一般只演其中三个:《判 官点书》《钟馗斩金鸡》《打冬易》;要停下吃 饭,就加演《王卯醉酒》;在住宿的地方,7 个 节目全部要演。2)演出程式。傩戏演出程式是 先人确定的,不能随便变更,即使是中途吃饭、 住宿等,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走路也要照规定顺 序:挑菩萨的在最前面,后面分别跟着挑香炉兼 打锣、打鼓的,挑香烛的和挑粮米的。中村傩戏 与庙会禳神密切相关。这里的禳神,就是把华光 福主抬到附近村里去游,每到一村,周围群众早 已提着装满了香烛、供品 ( 鸡、鸭、鱼肉 )、白 米的竹篮站在门口恭迎,看见傩班到来,大家赶 忙点燃爆竹,躬身相迎。傩班被迎入众厅之后, 立即从戏箱内取出携带的木雕神像 ( 独脚魔王、 河仙兵、海仙兵、和合三仙、左旗头、右旗头 ), 傩面具 ( 飞天雕子、赖公、钟馗、王卯、姜太公、 冬易仙、判官 ),以及米斗、兵旗、宝剑、香炉等, 依照固定模式,摆放在厅堂上方的四方桌上,组 成临时神坛。在场的群众则争先恐后地在坛前焚 香点烛,上供礼拜。信众们刚刚把香烛点燃,傩 班中的挑香人便会将其逐根熄灭,放入携带的箩 筐中,仅留一对敬神。据说这些香烛须由他们带 回福主庙,供全年使用。礼拜之后,傩班便依次 表演傩戏。表演完《打保安》节目后,戴着钟馗 面具的傩要到各个厅堂走一圈,有的群众也会请 他去家里走一走,以示驱邪逐疫。傩戏班内供奉 的祖师是“西川灌口清源妙道真君”和华光福主, 凡出神或演出前后都要焚香祷告,请神和谢神。还要特别提到的那只福主老爷变的“飞天雕子”, 它虽是木雕的,但凡是出神演出,都要把这“飞 天雕子”带去,代表华光福主,被傩班视为神鸟 供奉。每次出神前,傩戏传人要请神。请神词为:“弟子请神,口叫口应,随叫随应,齐心应口, 千兵万马,万马兵将,锣鼓奏响,请神上马。” 每到一村,进了屋场后,又要念请神词,只是最 后一句,改为“请神下马”。傩戏班所到歇宿地, 为防止妖魔邪鬼乘机捣乱,傩班一进坛场,便要 端出一碗清水,手持雷令,在水面上画符念咒, 名曰起水碗。据说起了水碗,就会有千千万万个 阴兵守卫在旁边,谁也奈何不得。碗里的水第二 天要干,不干就不吉利。三、中村傩戏音乐风格 中村傩戏的各个剧目都有各自的音乐,但 其音乐结构很简单,有《赖公射月》调、《王卯 醉酒》调、《判官点书》调、《打冬易洞》调、 《太公钓鱼》调、《钟馗斩金鸡》调、《打保安》 调等 7 种。表演时有锣鼓伴奏,人声帮和 ( 戏剧 中称帮腔 ),或称和合腔。帮腔指在戏曲演出中, 后台或场上的人员帮唱,用以衬托演员的唱腔, 渲染舞台气氛,或叙述环境和剧中人的心情。最 初见于南戏。今地方戏曲仍用帮腔者有川剧、湘 剧、赣剧、潮剧、安徽青阳腔等,宁都采茶戏也 常有帮腔。中村傩戏常借用戏曲帮腔来渲染气氛, 运用很普遍。中村傩戏所使用的乐器一般是堂鼓 一面,大锣一面。在舞傩中既可作乐器用,同时 鼓声又可“惊破地狱”,锣声可“效狮子吼, 以吓走邪鬼”。此外还有小鼓、钹、唢呐等。常 用的锣鼓谱主要有《出台引子》《进台锣鼓》《宜 黄路》《挑槌》《扎槌》《长锣》等。常用的唢 呐曲有《公婆吹》《打马进城》等。 四、中村傩戏的艺术特点1)介于舞蹈与戏剧之间。例如在傩戏《太 公钓鱼》,传说姜太公怀才不遇,在渭水以钓鱼 为业,等待文王,希望有朝一日得到文王的重用。演出采用哑剧的表现手法:演员戴上姜太公面具, 手持鱼竿上场,他东瞧瞧、西看看,似乎在寻找 下钩的地方,然后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 位上分别下钩,并把钓上的鱼一只只放进随身携 带的背篓中。忽然,他看到一条很大的鱼正在水 中游来游去,于是赶忙下钩,可是晚了,鱼跑了, 他感到非常惋惜。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了,他收起 鱼竿,卸下鱼篓,把鱼篓放入水中,荡去里面的 泥土杂质,再称一称,足足有数十斤!于是,他 心满意足地靠在一棵大树上打起了盹……演员表 演得风趣幽默,把姜子牙的老态龙钟活灵活现地 表现出来。2)傩戏传人介于祭司与演员之间。中村的傩戏传人不仅是傩戏的表演者,还是禳神 的主要祭司。例如在《钟馗斩金鸡》表演中,演 员脸戴黑色钟馗面具,右手持剑,向东、西、南、 北、中五方,右脚跪地,左手做抓鸡状,右手剑 向下斩三下,以示斩杀邪魔,驱除鬼魅,保佑地 方平安。3)表演形式介于艺术性与宗教性之间。例 如在表演《打保安》时,剧目的内容是请神,请 各方神灵和天兵天将,再就是请傩师中三十二代 承传的祖师爷下界来,保佑地方平安、人寿年丰。演出时,妇女均须自动退场,只留下男户主面对 神坛垂手而立。演员则如同民间道士一般,于坛 前焚香稽首,逐个请神,所有在场男性都要下跪 祈祷。祈祷后,演员向在场信众拱手作揖,祝贺 “满堂得福”。至此,傩祭宣告结束。信众们各 自撤下供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白米倒入傩戏班 携带的箩筐中,同时从傩班的另一箩筐中再取回 一点点白米,名曰换米。除此之外,每家户主还 会给傩班送上一个红包表示感谢。 文章引自知网:程明《赣南客家傩戏文化探析》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乡村文 化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程明 (1979 ~ ),女,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为乡村艺术发展。参考文献 [1] 张勇华 . 江西宁都中村傩戏研究——一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J]. 赣南师范学院 学报 .2008(01)
本期编辑 | 黄美英
本期审读 |唐榕蔓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方言与红色文化(音频)丨陈兰英:宁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江西宁都长胜话)
方言与红色文化(音频)|王艺:于都长征第一渡(于都梓山客家话)
方言与红色文化(音频)| 张睿轶:赣粤湘边纵队驻地旧址(江西定南城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