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忆 | 黄涛:怀念“我们的”陈老师【转发】

以下文章转载于“语言文字微刊”,作者为黄涛,责任编辑为龎壮城,排版为吴琪琪。
怀念“我们的”陈老师

  虽然有更多似乎更“好看”、更“官方”的照片,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这张。这是陈老师自己钦点过的照片,一定是他心中所爱。图里有他爱抽的烟,有他标志性的笑容,连背景也尽显出惬意舒适的家常随性风格。这两天拟写的大大小小的关于陈老师的材料,常受篇幅所限,不能展示他的一切。我们只好在众多充满智慧的著述中小心翼翼地挑选,希望能揣测他的心意,把他自己更爱的、更有代表性的论著、文章,放在哪怕只是更加显眼一点点的位置。

  陈老师有大智慧。智者不惑,所以率真,连他的离开都是洒脱的,说走就走,没有给我们留下只言片语。连日来学生们点点滴滴地回忆起陈老师,仿佛他再一次、又一次、一次次地站在我们眼前。我本以为一向因材施教的他在各人的眼中会有所不同,没想到所有人心中的陈老师竟出奇一致。他真是通透、至真之人。

  陈老师博学。我们在陈老师的谈话和著述中不断地发现:陈老师知道很多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这些小小的发现最终汇聚成一个“宝藏”陈老师。原来,我们曾经以为巧合同名的辩论教材作者,并不是另一个人;原来,他还当过真正的律师,在法庭上口若悬河,义正辞严,为当事人据理力争,最终赢下官司;原来,他既可以将传教士文献译回汉语,让我们看到百年前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又可以将中国当代作家的文采转成英文,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陈老师睿智。我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篇文章,每一份申报材料,陈老师总能一眼就看到要害,他的意见总是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开题会、答辩会,学生们都围着陈老师等候意见。陈老师洞悉一切事物的关键,因而工作效率奇高。在陈老师的布局下,无论是开展研究还是举办会议,我们都倍觉轻松愉快,因为工作总是事半功倍的。

  陈老师慈爱。我们总在一个个细节里享受着陈老师的拳拳关爱。他会突然邀请学生到他家吃饭,而学生根本不知道他是从哪儿得来的消息,竟然知道自己假期偷偷留校。方言田野调查中,他会悄悄地帮我们探寻早餐店,减轻我们初来乍到的茫然感。陈老师是爱酒之人,可是对我等滴酒不沾的学生,他不但没有劝过半滴酒,还常常帮我们挡酒。他经常夜半凌晨回复我们刚发送不久的邮件,熬夜第一时间为我们答疑解惑。陈老师对我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是在关心我,他担心我的课务太重,说如果可以,“少上一点儿课”。

  陈老师严谨。面对学问,陈老师是一丝不苟的。他告诫我们,“有几分材料,就说几分话。”他的文字处处透露着缜密。他不喜欢夸大之辞,课堂上也都时刻培养我们认真治学的态度。有一次,我没有仔细读懂文章,在课堂上信口开河,被他当场批评。很久以后,我听到他的另一句话:“每节课前我都要备课。”我似乎想通了其间的关联,研、学、教,都需要无比认真严谨的态度。

  陈老师宽容。他总是乐呵呵的,容许我们自由生长。当我们把自己的烦恼倾诉给他的时候,他也总能三言两语点醒我们。矛盾的两面,经他点化,都成了云淡风轻。方言界难免层次不一,总有个别爱好者从学术之外的角度看待学者著述,陈老师从不争辩。我也曾经问他,他笑呵呵地说:“需要给他们上课,否则没什么好说的。”

陈老师是活得通透的大智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保持平常心”。悲恸过后,我们仍要继续正常地生活,我想这应该是他最希望看到的,我们的模样。我们的定海神针去了另一个天地,但我们仍然时时能从他的文字和话语中汲取无穷的力量。我们一定会常常想起他的模样,想起他的话,学习他的为人,学习他的理念,学习他的精神和风骨。

愿陈老师在彼处喜乐永恒!

2022年3月18日夜

本期审读:陈莉莉

责任编辑: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专稿丨甘于恩:哭别陈兄

学人 | 林颂育:陈泽平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特稿| 蔡国妹:忆泽平师

诗词园地 | 谢伟国:七律·悼泽平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