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民俗(音频)| 马文洪:章丘的民俗艺术(山东章丘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1

章/丘/民/间

艺/术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清末民初,境内民间艺术颇盛,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清道光《县志》载:“元夕设灯棚,具傩戏。次日过桥走百索试灯。前后三夕。”1937-1948年,战乱、灾荒连年,民不聊生,民间艺术活动消沉。

新中国成立初期,摆脱封建剥削压榨桎梏、获得翻身解放的广大人民群众,喜悦满怀,用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热爱,民间艺术活动活跃。“文化大革命”期间,传统的民间艺术被列为“四旧”取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拨乱反正和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被长期禁锢的民间艺术复兴。每逢春节、元宵,城乡载歌载舞以示欢庆。







章丘民间艺术的主要形式为扮玩。活动内容分杂技、舞蹈、武术三类。杂技有“芯子”“老姜背老婆”;舞蹈有“龙灯”“车子灯”“玩老虎”“跑黑驴”“狮子舞”“玩狸猫”“蛤蟆”“摔跤”“高跷”“花轿舞”“跑竹马”“秧歌”“大头娃娃”“打花棍”“腰鼓舞”;武术有舞刀剑、耍长矛、玩七节鞭,扮玩队的开路护卫人员多耍此术。表演中,以大扁鼓、打击乐为主要伴奏器乐。民间表演艺术特点有三:一是多为群舞,队伍声势浩大;二是表演委婉细腻,妙趣横生;三是幽默滑稽,朴素健康,引人发笑。











是一种古老的杂耍。章丘多在元宵节玩芯子,近村相互交流。其内容丰富,表演手法独特。男女儿童打扮成各种人物固定在长木杠铁支架上,悬于空中,形成许多滑稽、神奇惊险的造型。或在支架盘上饰龙蛇、花瓶、酒壶、亭阁、船、鸡等物。固定在芯子上的儿童,随锣鼓伴奏翩翩起舞。“芯子”又分为“平抬”“抬芯子”“扛芯子”三种。

“平抬”是在一张方桌上(有的以床代替)固有铁架,将表演者(2-6人)缚于架座,由4-8人抬着,随锣鼓伴奏相互串花。扮演内容有《白蛇传》《小放牛》《洞宾戏牡丹》等。

“抬芯子”是由两人抬着丝绸裹扎的木杆,两头固有铁圈,杆中间固有铁架,最多两个,铁架上束以各种角色的演员。随锣鼓伴奏,抬杆者前后协调、步伐一致,后者全神贯注于上面的人物;木杆上下颤动,演员随之起落,表演各种动作,妙趣横生。相传抬芯子是根据颤轿演变而来。表演内容主要有《梁柱下山》《打渔杀家》《哪吒闹海》《西游记》等。

“扛芯子”是受傀儡戏的启迪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铁匠根据人的体型打制出适合肩扛的铁架,缚在一男子身上,外罩以彩衣,将演员固定在上面扮演各种角色。表演时,扛芯人随锣鼓节奏相互串花,演员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旗、伞、幡、扇耸起,观之别有风趣。扛芯者、护卫人多为表演者的长辈、亲属。表演内容有《天女散花》《五雷阵》《桑园会》《白猴偷桃》《哪吒闹海》《吕布戏貂蝉》《梁山伯与祝英台》《十一郎下山》和时装人物等。近年来,又创造出双转芯、跟头芯、夜戏双芯(带装花灯形式)。

章丘的三德范村,无论男女老少,人人皆“扮玩”,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会”,热闹至极。











由来已久。龙灯一般用竹扎龙身分为5、7、9节不一,内装灯烛。1人持龙珠逗引,龙随珠舞,首摆尾随,舞者手举、腿跑、屈蹲、身卧等动作交替,造型有“龙穿身”“龙打滚”“龙盘珠”等。近年来,韦陀、霍八庄制作的“双龙舞”,在一龙珠的引逗下,2条巨龙翩翩起舞,谓“二龙戏珠”。








往期推荐




方言与民俗(音频)| 王鑫杰:湖南娄底的傩神信仰(湖南双峰话)

方言与民俗(音频)|曾欣:精神指引下的血脉传承(赣州宁都石上话)

方言与民俗(音频)|罗丹:壶天火龙灯(湘潭易俗河话)





文字  | 《章丘县志(文化篇)》有删改

图片 | 来自鲁中网、老干部之家(笑笑姥爷)、2019田园丰收节等(侵删)

音频 | 马文洪

编辑 | 马文洪

审读 | 李思华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有养成打赏的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