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音的故事(四十六)| 朱晓农:圣经的方言译本(连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文化学 Author laonong

语音的故事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圣经新译本)


用西方的语言学手段来研究中国语言学问题,最初是由于翻译的需要而激发的。当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向中国人传播基督教的教义的时候,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的问题。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差别很大,书面语是使用汉字来表达的、统一的文言文系统,而口语则是各地错综复杂的方音。而传教士传教的对象主要并不是接受过书面语教育的知识分子,而是广大不识字的城市和农村居民。因此,传教士的首要任务是将《圣经》翻译成和各地的口语相一致的方言版本,这样才能为广大中国居民所接受。因此,最初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之一,东印度全体耶稣会士巡察使范礼安(Allesandaro Valignano)就强调在中国传教的耶稣会士“应该学习中国话及中文”。在他的影响与号召之下,来华的耶稣会士开始学习汉语,使用汉语在中国传教。而第一位开始学习汉语的传教士,就是耶稣会士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


罗明坚字复初,1543年出生在意大利,在加入耶稣会之前,他已经获得两个法学博士学位,并在当地市政府任职。在他29岁的时候,他决定辞官,加入耶稣会,去世界各地传播基督教。两年之后,他来到了中国的澳门,并在一片反对声中开始学习汉语。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汉语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给同行的通信中他曾经写道:“就是对于中国人,为能念他们的书籍也必须费尽15年的苦功夫。我在一起念头的时候,实在觉得很失望,但是由于听命的意旨,我要尽力遵行这一命令,并且用我所能有的毅力作后盾。”他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几个月之后他就能初步阅读中国书籍,三年之后就可以用中文写作了。罗明坚在澳门建立了一座传道所,并开始用中文为澳门的中国人宣教。这个传道所被起名叫做“经言学校”,它不但承担着向中国人传教的功能,也负责培训来华的传教士学习汉语。因此这座“经言学校”也可以算是第一所外国人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学校。此后,罗明坚又编写了《葡汉词典》以供来华的传教士学习汉语所用。在罗明坚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传教士开始进入中国,学习汉语,并开始用各地的方言进行传教了。


这些来华的传教士都不是等闲之辈,耶稣会士在大学毕业之后要经过近十五年的专门训练才能够成为合格的耶稣会士。这种训练包括两年的神修(初学),三年的科学和哲学的研究,两年或三年的神学研究,最后还得有一年的进一步神修(卒试)。虽说现在没有明确的记载说明他们接受过专门的语言学训练,但是从他们的方言学著作来看,他们的语言学修养都很不错。耶稣会士使用西方的语音学知识记录和分析汉语方言,为研究19世纪至20世纪初汉语方言留下了宝贵材料。


早期来华的传教士都会在当地居民中学习口语方言。例如伦敦传教会的麦都思(W.H. Medhurst),在南洋学习闽南话,出版了《福建方言词典》。而美国传教士晏马太(Matthew Tyson Yates)则编写了上海话课本《中西译语妙法》(1899)。


当然,传教士用中国方言写成的最主要的著作还是圣经译本。圣经的译本可以分为深文理译本、浅文理译本、国语译本和方言译本四大类,这里主要介绍的是方言译本。有十种方言的《圣经》是有全译本的。这十种方言是:上海、苏州、宁波、台州、福州、厦门、兴化、广州、汕头和客家话。还有两种方言,建宁和温州的《圣经》只有《新约》部分。不同的方言译本也使用不同的文字,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使用汉字记录方言的版本;第二类是使用罗马字符号记录方言的版本;而第三种则是使用其他拼音符号的版本。最早出版的汉字本方言圣经是上海话的《约翰福音书》,而最早的罗马字本则是宁波方言的《路加福音书》和同时出版于广州的粤语《约翰福音》。


在方言译本中,最多的还是汉字本,使用汉字转写方言的《圣经》本,占全部方言《圣经》版本的60%左右。但是,最有价值的则是那些使用罗马字转写的方言圣经,因为罗马字转写不但反映了单个的字音,同时也反映了传教士对于整个方言语音结构的描写。因此,传教士所使用的罗马字受到了广大不识字居民,尤其是女性居民的欢迎。因为罗马字不但可以转写《圣经》,也可以用于记录日常生活的语言。而当时的女性很少有受到教育的机会,因此大多都是文盲,因此认识罗马字,使得她们有了读书写字的机会。当时,民间常使用教会罗马字作为通信交流的工具,尤其是在闽南话地区,罗马字非常盛行,在三封信中就有一封是使用罗马字写成的。前面说到的语言学家林语堂的母亲,就能够使用罗马字阅读。因此,传教士使用方言罗马字所转译的《圣经》,不但为现在的方言语音学研究保存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同时也还是中国民间女性脱盲教育的先锋呢。

 

(原载《叫我如何不想她——语音的故事》,朱晓农、焦磊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一版)


编按:读者如欲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可阅读游汝杰《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著作书目考述》,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本书收录了西洋传教士的方言记录和研究,分为:《圣经》方言译本书目考录、方言圣经分地区解说、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考录等7个方面书目的考述。

本期编辑 | 龙克杰

本期审读 | 燕妮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封面配图、摄影 | 甘于恩

图文来源于网络 | 侵删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语音的故事(四十二)| 朱晓农:乌弋山离和元音大递换(连载)

语音的故事(四十三)| 朱晓农:孔夫子是怎么读诗经的?(连载)

语音的故事(四十四)| 朱晓农:僧佑的故事(连载)

语音的故事(四十五)| 朱晓农:鸠摩罗什的故事(连载)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