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景点(音频)|赖文璐:世界上最高的客家围屋——燕翼围(龙南杨村客家话)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在江西省的最南端
是“世界围屋之都”龙南
这里的围屋
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
“建筑教科书”
今天,就让小编带你走进
世界上最高的客家围屋
“燕翼围”
燕翼围,位于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北距县城60千米,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竣工,为杨村富户赖福之所建,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名,是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
建围 · 于战火中
明末清初,粤赣边际战火纷飞,又常有游寇袭扰周边富户,杨村正处于烽烟滚滚、“劫掠无虚日”的惊悚境况。在这种乱况下,家道殷厚的赖福之和弟弟上赠、上球,只得携老扶幼,带着一家外出避难。
等事态平息后回到家中,却只看见“庐舍已为灰烬,闾井萧索,鸡犬不闻”的凄凉情景。赖福之饮恨思痛,念及“高筑墙,广积粮”的古训,萌生了建造围屋的想法。
防御 · 最坚固的围屋
燕翼围占地面积1367平方米,高14.3米,进深41.5米,宽31.8米,外墙厚1.45米,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最为坚固的围屋。
燕翼围是砖木结构的方形围,全围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线,每层对称建房34间,共136间房,层层环通,对角四边有炮楼,每层有枪眼,四周高墙都是封闭建筑,只留一楼大门进出,过道有排污孔,内院、围外还有水井。
考验 · 历经炮弹轰炸
300多年来,燕翼围经受了严寒酷暑风雨沧桑的侵蚀,经受了无数次盗匪军阀混战硝烟炮火的摧残,种种战火的考验,它仍旧巍然不动,完好如初。
燕翼围遭受的最大伤害是1938年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的轰炸机对这里进行了野蛮的扫射与疯狂的轰炸,周围数百间民房被炸毁,整个圩镇成了一片火海。一颗炸弹落在这座高大雄奇的围屋西南角房顶上,炸坍了房顶的一角,至今留下一个2.7米宽的V形缺口。日机高射机枪的疯狂扫射,在围屋外墙上留下了许多深深的弹洞枪痕,但围内人员却无一伤亡。
结构 · 处处彰显智慧
坚厚外墙
燕翼围底层是用一条一条重约百斤的麻条石浆砌而成,墙脚至墙体3米间的墙厚2.05米,第二、三层面砌火砖,内夹泥砖,是客家人常见的“金包银” 砌法,墙厚1.45米,第四层砌火砖并留有0.85米的过道作为战时的运动通道,真可谓是坚不可摧!用坚实的厚度来实现围屋的备战备荒,强化围屋的防御功能是燕翼围的设计精髓。
燕翼围大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人的巧思和智慧。大门为麻石券顶,宽1.15米、高2.4米。布置有三重门,第一重是100多块约5公分厚的铁板镶嵌在门扇,用码钉反钉的铁门,用来防火;第二重是五根活动的门杠,一般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第三重是厚实的实木门,也就是平时使用的生活便门。
整个围屋只有这唯一的一个进出口,只要守住了大门,敌人便再难以攻进来。
水漏口
最令人称道的是在第一重门劵顶上方,专门设计了呈漏斗状的水漏口。一旦敌人火烧围门,在门厅阁楼上有个注水孔直通这里,就可以注水灭火了。
为了防止遭到敌人围困,围内还挖有不为人知的两口暗井,一口是水井,另外一口是埋藏储备粮食的旱井。平时填上土封着,战时危困时才掘井自救。并且传说四楼的土墙是厥粉做的,一旦遭到敌人长时间围困,土墙也可以作为备战备饥的食物,还在门旁挖了一口常用的明井,供围中人日常生活用水。
可惜后来因围中人口逐渐增多,无奈只能填去水井,目前已无迹可寻了。
传声孔
在转角处,可以看到围屋下方有一个小圆孔,这就是古代的“门铃”。整个燕翼围只有一道门进出,墙体又厚达1.45米,大门紧闭时,围内人就是通过传声孔识别来人身份的。至于那个时候是不是设有暗号,就不得而知了。
以燕翼子,燕安也,翼敬也
燕翼围巍然耸立于赣南
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如果有一天,你路过赣南
请回个头吧!180°的那种
与燕翼围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吧~
END
图源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赖文璐
本期审读:吴鑫杰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与方言的碰撞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 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