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建筑(音频)|赖文璐:太平江上太平桥(龙南杨村客家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太平桥

那你一定听说过王阳明吧!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南赣巡抚王阳明为纪念平叛胜利

在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太平江上

修筑了一座“太平桥”

太平者,以示天下之升平也



如今的太平桥

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自驾游宝藏打卡地

让我们来一睹它的风采叭!



(视频/小红书用户:小红薯胡同)




工艺 · 处处彰显智慧



太平桥造型奇特,用工精细,四拱重叠组合,分砖木和砖石双层结构。下层两孔三墩,以精磨花岗石为料,桐油、石灰、红糖、糯米浆为灰浆,精工砌筑而成。


上层有砖木结构的四通凉亭,资以览胜和憩息。


正面小拱之上有赖懋杰手书刚劲有力的“太平桥”三字。亭顶四周以三耙飞檐相衬,桥中专两岸,宛如长虹,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追溯 · 古桥和现桥



太平桥有古今两座,古桥即上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在现桥的上游百余米处,今仅存蚀空斑驳的桥址。下桥重建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主体桥身完好,这就是太平桥。


说到古桥,不得不提到太平桥的始建者——王阳明。明正德年间,赣粤边境农民起义活跃,皇上勒令军官进剿多次,终难扑灭。于是,皇上便任命王阳明为南赣巡抚,调遣兵力,指挥进剿。王阳明不负所托,于次年正月,端平匪窝。王阳明为纪念“胜利”,在太平江水口处建太平桥。太平者,以示天下之升平也。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在古桥之下十余米处的江中,显现出一块巨大的奇石,形同卧伏的水牛,乡民视为神牛。传说它能随着洪水涨落而浮沉,夜间还会到广东省连平县的上坪寻食禾麦。当地流传着一首咏石水牛诗,诗云:“可惜江边一瘦牛,迄今不知几春秋。洪水滔滔推不动,细雨霏霏作汉流。纵多嫩草难下口,铁鞭任打不回头,过往君者牵不起,天地为栏夜不收。”经人赋诗,神牛更神奇了,可是,后来广东一位风水先生又惬恻评说:“牛要在栏内,怎可在栏外?神牛在桥下,必往外地爬,神牛在桥上,保得太平旺。”神迷心窍的乡民,便几经酝酿,于是在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年,以族正赖懋杰为督理,广为集资,兴师动众,鸠工建筑,在石水牛下游100余米处,重建一座太平桥。据说,还为这只石水牛配对,又精凿细雕一只石水牛牯,至今仍放置在杨村镇车田村老围门口。




考验 · 历经风雨沧桑



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平桥经过多重风雨考验,依然屹立不倒。2019年六月份,龙南普降暴雨,太平江流域的洪水超出历史记录。太平江变得不再太平,咆哮的洪水淹没了太平桥面,仅留桥上的廊屋在洪峰中屹立。洪峰过后,太平桥重现江面,奇迹生还,被网友称为“桥坚强”。



太平桥不倒的原因,得益于其“品”字形结构。上拱拱肩落于下层两拱的拱顶之上,恰好弥补了拱跨的薄弱之处。在桥上游方向,下层两拱之间的桥墩前,有个船头行的尖头分流口,极大削弱了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历经上百年岁月洗礼

此时的太平桥更像一位平静的老者

静静聆听着太平江上日夜不停的哗哗江水

那些岁月所沉积的民间故事

寄托的关于太平的愿望

则像是一些漏进了石隙砖缝的神秘光珠

需要你在这里仔细品味......


      END


图源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赖文璐

本期审读:郑俊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语言资源快讯美景、美食、文化

与方言的碰撞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  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