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人文 | 彭志峰、李菲:四十年来客家方言研究述评——基于CNKI文献数据的计量分析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彭志峰、李菲:四十年来

客家方言研究述评

——基于CNKI文献数据的计量分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南方语言学第20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2.12)



1 引言

客家方言分布于我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台湾省、海南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重庆市等8个省区200多个县市。其中以广东省东部、中部地区,福建省西部地区,江西省南部的客家人住得最集中,有很多纯客县(市)(詹伯慧、张振兴等 2017)。客家方言研究可以认为始于嘉庆初年镇平(今梅州蕉岭)人黄钊纂写的《石窟一征》,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2015年,国家正式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根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zhongguoyuyan.cn)上的数据,已有25个客家方言片区的调查点,遍布广东(9)、江西(9)、福建(1)、广西(3)、海南(1)、湖南(1)、四川(1)。现进入语保工程二期,语保工作者依旧积极投身于客家方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为此,全面统计和概览客家方言研究的全貌,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十分迫切也很有必要。

学者对客家方言研究做过一系列梳理,其中周日健(1994)回顾了从清朝乾隆年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客家方言研究的历史及成果,钟荣富(1998)评述了台湾地区的客家方言研究,刘纶鑫和田志军(2003)重在客赣方言比较,对客家方言研究进行回顾稍显简单,温昌衍(2006)则是以文献索引的方式列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客家方言研究文献。鲜有采用计量分析和图谱绘制的方法对该领域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本文选取与客家方言研究有关的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以下简称CNKI)中的“学术期刊库”和“学位论文库”中进行检索,全面梳理1980年至2022年的相关论文,通过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厘清客家方言研究的历史脉络和演进趋势,为今后客家方言的理论研究和语保工程的开展提供数据参考。



2 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文献计量分析法,主要通过数据挖掘、计量分析、可视化图谱绘制等手段,对学科主题进行全面分析。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则采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所开发的CiteSpace。该软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对某个领域的文献资料进行计量分析,探寻该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其知识拐点,绘制可视化图谱来分析该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具体的变化过程、学科演化的潜在动力机制,并探测学科发展前沿。

本文以CNKI中的“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数据库为来源库,“学术期刊”时间跨度为1980至2022年,“学位论文”从2001至2022年,以“客家方言”“客家话”“客语”“客方言”“客话”及“嘉应小片”“兴华小片”“新惠小片”“韶南小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于桂片”“铜鼓片”“粤台片”“梅惠小片”“龙华小片”“海陆片”“粤西片”“汀州片”“宁龙片”“于信片”“铜桂片”“连城方言”“长汀方言”“武平话”“惠阳话”“涯话”“梅县话”“梅县方言”等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22年8月1日,对检索到的数据进行去重、勘误以及选择等清洗后,筛选出667条期刊论文和139条学位论文,输出Excel数据表和Refworks文献数据表。然后对有效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主要包括同义词和缩写词的规范统一,机构名称的合并(同一个机构前后名称不一致,改成最新的名称),缺少关键词的文献进行关键词提取,不规范关键词的删除等,从而保证软件运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文章通过Excel对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刊发载体和学位授予单位等进行统计并绘制图表,再通过CiteSpace对Refworks文献数据表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类型依次为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生成年度发文量统计图、作者共现网络、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突现趋势图,分析客家方言研究的发文量、核心作者、合作网络、人次培养、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等。


 

3  发文信息分析

这里通过对发文时间、年度发文作者数量、核心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刊发载体、学位论文情况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考察客家方言研究论文发表的基本信息。


3.1发文时间

客家方言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如图1所示,1985年前年度发文量均只有个位数,1986年达到15篇后又走下坡路,自1993年起,发文量开始呈稳步上升趋势,且2013年度文献数量达到峰值51篇,而后稍有下降趋势,这里不排除近年部分期刊论文存在仍未上线的可能。从这个统计可以看出两个结论:一是客家方言研究论文发文数量呈整体增长趋势,表明客家方言研究团队的壮大,且语言学界的文献刊物也越来越重视客家方言研究论文;二是得益于1993年起历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让客家方言研究得以重视,并为客家方言研究者提供交流平台。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于福建省龙岩市首度召开,自第二届以后固定成为两年一次的例行性会议。第十四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在贺州学院举办,主要探讨客家话的语音、词汇、语法、本字研究等,也涉猎族群、历史、文化、社会等领域。

图1.年度发文量分布


3.2年度发文作者数量

除了每年的发文量,每年的发文作者数量也是一个衡量客家方言研究队伍的重要指标。结合图1和图2,年度发文量和年度发文作者数量走势基本相一致,在2015年左右达到最顶峰。

图2.年度发文作者数量


3.3 核心作者分布

我们基于普莱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测评客家方言研究的核心作者。我们首先采用普莱斯定律遴选核心作者。对于核心作者的学术水平,我们从发文量和被引量来综合评价,发文量代表了作者对期刊的重要性,被引量代表了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宗淑萍 2016)。

首先采用普赖斯定律遴选核心作者,计算公式为:,其中mp为统计时段内作为核心作者至少发表的论文数量,npmax是统计时段内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以此计算出客家方言研究领域核心作者至少发表的论文数mp≈5.65,于是,按照取整原则即发表5篇或5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入选为核心作者候选人。

然后,根据综合指数法对核心作者候选人进行测评,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综合指数值: 这里,zi为第i位候选人综合指数, 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平均发文量, 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发文平均被引量,两个0.5分别表示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和被引量的权重值(宗淑萍 2016),xi为第i位候选人累计发文量,yi为第i位候选人累计被引量。综合指数统计表见附录表。

本文基于图3和作者综合指数表(见附录),将排名靠前的作者大致分为五类研究方向:(1)客家方言语音研究,如:庄初升、严修鸿、万波考察客家话具体语音现象;黄雪贞、刘纶鑫、练春招对客家方言音系进行系统研究;谢留文研究客家方言声调、韵母;陈晓锦考察东南亚客家方言语音;侯小英考察梅州、河源的客家方言语音;甘于恩、李菲对大埔方言音系展开描写;(2)客家方言词汇研究,如:温昌衍、温美姬、谢留文、严修鸿对本字的考释;严修鸿关于“银环蛇”等词语地理分布的研究;练春招研究词汇描写与比较;(3)客家方言语法研究,如:林立芳深入细致地描述了梅县客家话的语法体系;李小华、项梦冰等关于客家方言助词、代词及相关句式的文章;严修鸿研究客家话人称代词、结构助词;(4)客家话方言岛研究,如:兰玉英研究四川客家话方言岛;邓玉荣、李玉研究广西客家话方言岛;陈晓锦研究广州地区的客家方言;(5)客家方言分区和调查报告,如:黄雪贞、谢留文考察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异同;李如龙、张双庆、刘纶鑫作大规模的客家方言调查。

图3可看出:客家方言研究形成了数个规模较小的作者合作群体,展开合作研究的核心作者大多为师生或同事关系,如黄雪贞和谢留文,温昌衍、温美姬和侯小英,庄初升与林立芳,甘于恩和李菲。结合综合指数表,可见排名靠前的核心作者的互动和合作较少。通过对作者的籍贯和年龄进行统计,核心作者以客家籍学者居多,其次是闽南语为母语背景的学者。中青年群体研究人员出现一定程度的断层,说明客家方言语音研究的梯队建设任重道远。

图3.作者共现网络


3.4 期刊论文发文机构分布

这里通过Excel表生成高产研究机构的期刊发文量图,用Citespace生成研究机构共现网络。考察高产研究机构发文量时,发现部分作者署名单位名称不一致,且不少单位署名在二级单位保留上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为此,本文首先对作者署名单位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仅保留校一级别,原校级有更名的,统一处理为新单位名称,同时,对于一篇文章多个作者处理为多个题录,对于一作者对应几个单位署名的情况,处理为几个单位,即:张三(A大学;B大学)处理为张三A大学;张三B大学两个题录。

从图4和图5可看出:客家方言研究的高产机构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这跟客家方言的主要分布地区完全符合。排名靠前的单位中,嘉应学院作为客家人聚集地、梅州的最高学府,拥有温昌衍、温美姬、侯小英等高产作者,发文87篇遥遥领先;暨南大学拥有全国唯一一家省级方言研究基地——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以甘于恩、陈晓锦和他们的学生组成的师生团队,发文38篇排名第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黄雪贞、谢留文等客家方言研究学者,发文23篇排名第三。从机构合作维度来考察,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文学院、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为双核心,组成了较为明显的合作网络群体,带动了客家方言学科研究和学科培养的发展。


图4.高产研究机构发文量


图5.研究机构共现网络


3.5 期刊论文主要刊发载体分析

我们通过学科领域核心期刊和期刊发文量两个指标来综合考察客家方言研究期刊论文的刊发载体分布情况。

按邱均平(2007),学科领域核心期刊遴选的依据是布拉德福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是对出版该文献的专业期刊中专业文献数量分布规律的总结,是文献计量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根据布拉德福定律,按学科文献载文量的多少,将期刊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一个区域的载文量相等,三个区域的期刊数量之比为1∶n∶n2。其中,第一个区域为该领域的核心期刊区,第二个区域为相关期刊区,第三个区域为边缘期刊区。统计范围内客家方言研究的论文总数为667篇,刊文的期刊为195种,每一个区域约为222篇。其中,核心期刊区有6种(230篇),相关期刊区有31种(222篇),边缘期刊区有159种(215篇)。三个区域的期刊数量之比为6∶31∶159,得出n的比值接近5,在各分区论文占比大致相等的情况下,期刊数量呈现1∶n∶n2数量的区域分布,基本符合布拉德福定律的定义。

从客家方言研究发文的核心期刊区来看,《方言》79篇、《嘉应学院学报》58篇、《龙岩学院学报》(含《龙岩师专学报》50篇,《语言研究》24篇)。由数据分析可得出:《方言》和《语言研究》是国内语言学科的专业刊物,也均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学科权威性较强;《嘉应学院学报》是客家方言研究重镇嘉应学院的学报,《龙岩学报》地处客家人聚集的大本营龙岩。从总体分布来看来看,排名靠前的刊物以广东、江西、福建省内高校学报居多,且高校综合学报对客家方言论文的收录表现出了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主要收录在客家人聚集地广东省、江西省及广西区高校。

尽管跨学科协作研究是方言研究的趋势,但从刊发载体分布来看,并未在其他相关学科中形成核心期刊群,学界应大力推动客家方言研究的跨学科研究,将“客家方言”放在更多元的学科背景中进行分析和探讨。


3.5 学位论文分析

本文分析学位论文的数据,考察各高校客家方言人才培养的综合实力。我们选取客家方言学位论文数量大于等于3的单位进行统计分析,与图4高产研究机构发文量相比,嘉应学院文学院因为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没有进入榜单,暨南大学以28篇排行第一,充分证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在岭南地区方言研究人才培养实力,甘于恩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培养出一批广东省内客家方言研究的研究生;陈晓锦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华人社区汉语方言与文化研究”,培养出一批海外客家方言研究的研究生。另外,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大学进入前三名,证明这两间高校重视客家方言研究的人才培养。总体来看,客家方言研究人才培养的阵地分布较为广泛,一些非客家地区的高校也培养了一批硕博士人才。

图6.学位授予单位排行


3.6 关键词统计分析

关键词作为文章的主题提炼,能体现文章的核心内容,有助于深入挖掘该领域的研究内涵。通过关键词的出现频率、聚类分析和共现图谱,可以分析研究热点和预测演进趋势。


3.6.1 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关键词表达了论文的研究主题,是论文的核心与精髓。通过CiteSpace绘制出现频次≥3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图7)。除了“客家方言”(189)、“客家话”(170)、“方言”(35)以外,“梅县话”(29)、“同音字汇”(20)、“词汇”(19)、“古语词”(14)、“本字”(12)、“方言岛”(11)、“全浊声母”(10)、“声调”(8)、“声韵调”(8)等关键词的共现频次均大于等于8,它们反映了四十年来客家方言研究的热点,建构了该领域的知识网络。由关键词共现图可以看出,整个高频关键词网络是比较紧密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客家方言的研究都是围绕这些核心展开的。

图7.关键词共现网络(含聚类)


3.6.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用于将相似的关键词进行归类,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进行,其原理是将检索时间范围内的关键词按照对数似然率算法(LLR)进行提取,运行后得到关键词聚类,每个聚类由多个紧密相关的词组成。图7中知识图谱模块值(Q值)均值为0.7922,轮廓值(S值)均值为0.9182。这里,Q值 >0.3,即聚类结构显著,S值>0.5,即聚类合理,也就是说本次聚类效果显著。


3.6.3 关键词突现趋势分析

关键词突现能够显示出该领域研究热点的演化动态,预测其发展趋势。突现趋势图中Keywords为关键词,Year为检索数据的年份,Strength为突显强度,突显度越大,说明研究前沿越明显,Begin为某一关键词研究热点的起始年份,End为终止年份。关键词的突显年份即该研究领域在某一较短时间段内追踪的热点。


图8.关键词突现趋势图

从关键词突现终止的时间可以看出,近几年新颖度较高的研究焦点是“语音特点”、“语法功能”、“同音字汇”,显示出在近些年客家方言研究中,它们是在国内目前较新的、有待进一步开拓的领域。

 


4. 文献研究对象分析

从计量分析的角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家方言研究情况,要深入透视客家方言研究的热点及变化趋势,还应具体分析40年来发表文献的研究对象。

目前客家方言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和深度,40年来CNKI收录客家方言研究性文献汇集了国内外数百名客家方言研究者,讨论内容涵盖客家方言的来源、客家方言的分区分片、客家方言的归属、客家方言与文化、海外客家方言等,但均不同程度涉及语言本体之语音、词汇、语法研究。然就语言本体研究而言,并不能将各类研究内容截然分开,即:有从语音角度探讨客家方言来源的,又有结合语音词汇特征为客家方言分区分片,有从语法角度为客家方言的归属提供佐证的。从总体数据来看,客家方言研究以客家方言语音研究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为此这里以客家方言语音研究为例,重点考察其研究类型、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试图窥测客家方言整体研究趋势:


4. 1 客家方言语音的研究类型

第一是记录描写型,对方言语音研究而言,描写是一切研究的基础。主要是对国内外客家方言语音状况进行客观记录描写,并与中古音系或普通话音系比较,或结合文献资料,来描写客家方言语音的总体声韵调特征或某一片区域的声韵调特征,一般不作主观性深入研究。

主要形式有:语音特点的描写、与中古音系的比对、声韵关系的配合、同音字汇的记录,以某某方言的音系、某某方言的语音特点,某某方言的记略为标志,如周日健(1987)比较了惠阳客家话音系与中古音的对应关系。有的综合比较了不同片区声韵调等的异同,如黄雪贞(1987)中对国内客家话的语音、词汇的异同,为客家话分片提供依据。为提升音系描写说服力,不少文章在篇末还附上声韵配合表或是同音字汇,如陈晓锦(1999)、练春招(2002)、侯小英(2008)。

对方言的记录和描写是中央研究院于1927年时倡导,为全国性地记录和保存汉语方言服务,国家对语言研究的重视使得大批学者加入方言田野调查行列。

就语音记录描写的目的而言,有的是单纯记录方言语音/音系情况的,如:邓玉荣(1996),也有为分区分片服务的,如:熊正辉(1987),再者是讨论方言点归属问题的,如:陈荣华(1997)、温昌衍(2003)、李冬香(2000),或是为其他研究提供语音基础的,如:严修鸿(2013)。

第二是语音比较型,通过进行方言之间语音比较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方言之间的异同,还可以通过方言差异来建立语音对应、推测语音发展线索,进而勾画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方言语音与《切韵》音系之间的比较只是告诉我们变化发生的起点和终点,对于中间过程是怎样的,单靠古今对照并不能得出答案,而不同方言间的比较则完全有可能还原出曾经发生过的音变的各个中间环节,为语言历史演变提供更加可靠的解释。

进行方言的语音比较研究对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规律有着重要作用,林宝卿(1991)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从大量的语音材料出发,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客家方言的类型及特征,并根据同一音类的不同表现研究客家方言语音的音变规律

第三是专题研究型,随着大批方言比较研究成果的涌现,客家方言之间的语音比较正从简单的语音现象对应转向深入的语音特征揭示,主要表现为对某个方言点或方言片的特定语音特征进行专题研究,往往提升到理论阶段。

如万波、庄初升(2011)针对客、赣方言中古全浊声母有读送气与不送气之分做特征专题研究,分析透彻推导清晰,结论颇具理论性。

再如张双庆、练春招(2007)《客家方言古去声字的演变考察》对声调特征做的专题研究,通过考察古去声的类别,认为客家方言的去声调经历了遗传与演化的过程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

总之,客家方言语音这三种研究类型在时间上大体形成了界限相对明晰的三个阶段:前期比较注重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描写,直接受国外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中期开始着手对所记录材料的进一步比较分析,注重历史比较法的运用;后期常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运用新的语言学方法论解决或解释实际问题,这个阶段已有不少对前期客家方言记录材料的创新和反思,这也是客家方言语音研究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4. 2 客家方言语音的研究范围

客家方言语音的研究范围从地域上看,表现为从粤东、闽西、台湾向粤中、粤西、粤北、海南、江西、四川、湖南及海外等地扩充的趋势。就某区域的选点范围来看,表现为从权威点、代表点到濒危点、特殊点的转变。

前期较多研究方言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或方言代表点,如黄雪贞关于梅县方言的研究,或是县级方言点的比较研究,如黄雪贞(1987),缺少乡镇级别语音调查材料,后期尤其是方言地理学的引入,为强调语音特征的地理分布差异,要求调查布点尽可能密集,于是出现不少乡镇级别方言点的调查研究,同时,语言濒危及语言保护意识的不断驱动下,语言学家开始上山下乡寻觅濒危点、特殊点及方言岛,如宋伶俐、朴正俸(2010),即便还没有展开深入研究,单是记录特殊语音情况也为语音研究提供重大帮助。

就客家方言语音研究内容来看,也从面上的大规模研究逐渐转向点上的特征研究,从宏面描写转向微观诠释。


4. 3 客家方言语音的研究方法

客家方言语音研究从传统的口耳之说到采用实验客观记录,如:朱晓农、李菲(2016),其中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言又从以声学研究为主到生理、感动研究。从单纯检验语音音质到作为研究手段参与研究过程,如:严修鸿、黄良喜(2008)。

从受历史比较法主导,重描写轻解释到多学科理论方法共同参考,如地理语言学、演化语言学、历史层次分析法的引入,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介入,不仅可以使我们在观察分析方言语音现象时有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多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能够加深了我们对方言语音发展变化的规律、机制和动因等的认识。


 

5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40年来客家方言的研究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1.在研究类型上从单一的描写转向比较研究,又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专题讨论,可以说研究手段越来越深入。2.研究范围越来越细致,从大点着手到小点挖掘。3.研究方法从单一描写到多学科共同研究。

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1.学者较多关注客家方言的音韵共性,忽略客家方言分布的地域特征。2.以描写性的分析和结合文献资料的古今对照为主,较少从语音对应推测语音发展线索,解释语音发展史。3.多以单纯的语音层面为观察点,从语音层面上考虑音变现象,以汉语独特的音节结构为基础的跨层面的研究仍显不足。4.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还不够。应重视理论与方法的结合,加强学科的交叉和综合研究。

从总体数据统计及分析可以看出,客家方言以语音研究为多,词汇、语法研究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核心期刊文章偏少,文献研究及收录地域性特征较强,而地域性刊物缺少核心刊物;研究内容缺乏较单一,缺乏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研究;历届客家方言研讨会不乏优质论文但却没能收录进知网文献库;研究内容、方法及范围应更丰富多样及拓宽。

本文是基于CNKI文献数据库的文献综述与评论,目的是展示出客家方言尤其是客家方言语音研究的一些端倪,但因缺少专著及境外、学位论文等材料,为此表现出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全面的计量统计及综述将是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陈荣华. 江西石城话属客方言质疑[J].中国语文,1997,(05):344.

陈晓锦. 广西容县客家方言岛调查记[J].方言,1999,(03):205-214.

邓玉荣. 广西贺县(莲塘)客家话音系[J].方言,1996,(04):37-50.

侯小英. 广东龙川县佗城客家方言音系[J].方言,2008,(02):147-160.

黄雪贞. 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异同[J].方言,1987,(02):81-96.

李冬香. 粤北仁化县长江方言的归属[J].语文研究,2000,(03):53-58.

练春招. 粤西廉江石角客家方言音系[J].方言,2002,(03):272-288.

林宝卿. 闽西客话区语音的共同点和内部差异[J]. 语言研究,1991,(02):55-70.

刘纶鑫、田志军.客赣方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南昌大学学报,2003(2):115-120.

宋伶俐,朴正俸. 成都客家方言岛词汇使用现状调查——以“华阳凉水井客家话”为例[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127-132.

温昌衍. 江西石城话属客家方言无疑[J].江西社会科学,2003,(08):49-51.

温昌衍.客家方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8-35.

熊正辉. 广东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7,(03):161-165.

严修鸿,黄良喜. 结构所引起的辅音音变——论三个客家话软腭音龈腭化演变的不平衡[J]. 语言科学,2008,(05):449-458.

严修鸿. 粤东北客家话的语气副词aŋ[J].方言,2013,(02):120-124.

赵基明,邱均平,黄凯,刘兵红.一种新的科学计量指标——h指数及其应用述评[J]. 中国科学基金,2008,(01):23-32.

钟荣富.客家话研究的过去与未来发展[J].汉学档案馆究通讯,1998(3):289-301.

周日健. 广东省惠阳客家话音系[J].方言,1987,(03):232-237.

周日健.客家方言研究述略[C]//闽西客家学研究会.首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专集.龙岩:闽西客家学研究会,1994:8-14.

朱晓农,李菲. 梅州客方言的双向声调大链移——以演化比较法重建常观演化史一例[J]. 语文研究,2016,(04):1-8.

万波,庄初升.客、赣方言中古全浊声母今读不送气塞音塞擦音的性质[J].方言,2011(04):302-313.



本期编辑 I 梁新苗

本期审读 I 梁新苗

责任编辑 I 甘于恩

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数字人文(全媒体读本)| 景宁畲语(干部读本)第四单元:党政机关(示范版)

报道 | 数字人文开新花——数字人文视域下畲语的传承与创新研讨会侧记

数字人文(全媒体读本)| 景宁畲语(干部读本)第三单元:窗口服务(示范版)

数字人文(全媒体读本)| 景宁畲语(干部读本)第二单元:会议公务(示范版)【重发】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