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 | 王远新: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结合大有可为——序贾海霞《晋语柳林话文白异读及其变异研究》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Museums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海霞是我2007级的硕士研究生,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质朴、踏实,不仅勤奋好学,而且善于思考。读研期间,她在阅读现代汉语重叠式论著时,关注到前人关于普通话动词重叠限制问题的论述。比如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182)指出,动词重叠式的否定形式只出现在两种场合:一是“不……不……”的前一个“不”字之后,如“不调查调查不容易弄清楚”;一是出现在反问句中,如“你怎么不问问”。张先亮(《试论重叠式动词的语法功能》,《语言研究》,1994年第1期)指出,普通话“没(有)”限定动词重叠式时只出现在陈述句中,如“他没敲敲门就进来”。石毓智(《论汉语的句法重叠》,《语言研究》,1996年第2期;又见《肯定和否定的对称和不对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301)认为,在陈述句中,动词重叠式不能被“不”或“没”否定,在条件句和疑问句中才能被“不”否定,并暗示某种行为应当发生却没有发生,如“昨天晚上你怎么不看看那个电视呢?”

海霞对比自己母语发现,晋语柳林话动词重叠式的否定形式比普通话更为复杂。从表义和功能角度可将柳林话动词重叠分为两类:甲类重叠式的主要功能是表“动量小、时量短”,还可表“尝试、持续和反复”等情状;乙类重叠式在语义上更强调动作的动态描述性。甲类重叠式受否定形式的限制主要有三种格式:一是动词重叠式可受否定副词“没(有)”限制,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这时的疑问句是无疑而问,只是提出建议或表达些许遗憾。二是动词重叠式可受否定副词“不”的限制,如朱德熙所说,可出现在“不……不……”格式和反问句中。三是出现在“不……就……”句子格式中,表建议或带有责备语气。乙类重叠式的否定形式则不受限制,它与甲类重叠式的最大区别是,可出现在否定祈使句中,其格式是“不要……”。这也是它与同类格式形容词性重叠式的本质区别。

以此为线索,海霞广泛搜集家乡方言材料,证明了晋语柳林话动词重叠式否定形式的复杂性。她以此确定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并顺利完成答辩(《晋语柳林话重叠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研究结论丰富了对动词重叠式否定形式的认识。

2010年毕业时,海霞以优异的成绩和踏实的语言学功底被西南民族大学录用。五年之后,她提出想跟我读博深造,我担心她工作期间的相关研究离社会语言学较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应允了她,结果她以总成绩第一的成绩上榜,这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海霞另一方面的优点——韧性。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时,海霞起初想结合工作内容调查西南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但我建议她在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做持续性探讨,一是可以利用母语优势,二是可以结合社会语言学的理念和方法探索方言调查研究的新路。她接受了我的建议,在试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柳林话的文白异读及其变异为研究对象,将传统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方法相结合,运用语言变异理论研究柳林话的文白异读现象。

在汉语北方方言中,晋语的文白异读比较复杂。20世纪80年代,徐通锵、王洪君《说“变异”——山西祁县方言音系的特点及其对音变理论研究的启示》(《语言研究》1986年第1期)在分析山西祁县方言文白异读语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叠置式音变”概念。王洪君的硕士学位论文《文白异读与叠置式音变》(北京大学,1986)也专题讨论了叠置式音变。关于叠置式音变是否独特的音变形式,学界存在不同看法。后来,王洪君《历史音变面面观——<历史语言学:方音比较与层次>评介》(《语言科学》2011年第6期)将文白层次的说法改为本地/外来层或内/外层,本地层(内层)指汉—西夏对音文献所反映的宋西北方音层,外来层(外层)又可细分为二:外来层1指中原官话关中方言层,外来层2指北京方言层。海霞从字音出发,认为“文白异读是同一个字以词汇或语用为分布条件,在不同场域的不同读音(声韵调的各类组合)在某一语言系统中共现的语言现象。”她从音类入手,对照中古音韵特点,梳理文白异读字声韵调的演变方式、过程和特点,分析语音及其语词分布特点和功能,进而认为“文白异读是语言接触条件下形成的语音交错现象,是一个共时语音系统中不同历史层次的语音随语境、语体和语用变化形成的词语异读现象。”这一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创新性。

(《晋语柳林话文白异读及其变异研究》书影)

过去,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研究多聚焦于文读音的特点(借入单位、方式、动因、规模以及来源等)、文白异读的语词分布与语体色彩、读书音与口语音是否两套音系、文白异读是否成系统、新老派读音是否文白异读等方面。海霞试图从“源”“流”“用”“变”四方面建构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的研究框架:“源”和“流”相当于过去的文白异读研究。“用”和“变”主要从动态层面反映文白异读的共时使用特点,其中“用”指文白异读的语音体现与语词分布特点,是进一步揭示语音层次性和功能性的基础;“变”指文白异读在使用过程中语音的变化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化变异。

这一分析框架是我近十多年来指导研究生研究方言或语言变异普遍采用的分析模式。这种模式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采用共时和历时结合的方法,解释语言系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特点;二是能够揭示通用语或强势方言对调查地方言或弱势方言的各种影响因素(主观和客观因素、语言或方言内部与语言或方言接触因素);三是综合采用字表、词表、长篇语料、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将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调查分析方法即质性研究和量化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变异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语言变异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语言社区为调查单位,综合采用定性(如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和定量(如抽样的问卷调查等)方法,体现了历时语言变化和共时语言变异、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语言演化研究模式。海霞关于柳林话文白异读研究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分析模式,她认为:“文白异读不是变异,是异读。变异是社会化的读音分化,体现了语言使用的社会属性;异读是功能性的读音分化,体现了语言使用的差异。”在提取语音变项时,海霞综合考虑了调查对象文白异读字的知晓率和使用率、中古音韵分布等指标,并从中选择代表性的45个异读字,提取声母变项15组、韵母变项34组、声调变项13组,量化分析各音类异读使用的关联、扩散过程及社会分布,既避免了依据有限语料做出的过度推论,又直观呈现出文白异读“用”与“变”的动态过程。

制约语言变异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是变异研究的重要内容。海霞的论文将文白异读置于语词环境中考察不同社会特征方言人文白异读的使用特点,既分析影响语言变异的内部制约条件,也考察影响语言变异的社会和心理因素。语言结构的制约条件方面,从语音和词汇系统的内在演变规律中探讨文白异读变异对声韵调系统的影响。社会和心理影响因素方面,既考察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外出经历等社会变项与语言变项的交互作用,还考察政策导向、社会文化、思维方式、语言态度及语言接触对语言变异的影响。简言之,将语言变异置于方言系统内部、特定语境以及方言使用者社会文化和认知心理中探讨,能够更好地揭示语言变异的特点和规律,得出的结论也更加可靠、更有针对性。

随着语音变异数量的增加、使用范围的扩散,必然会影响音系特点。柳林话文白异读的变异已对声韵调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声韵组合规律以及白读系统中声韵调系统的格局。随着词汇的扩散,文读音会进一步融入白读系统,而白读系统将逐步向普通话靠拢。在文读音和白读音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过程中,演化的中间阶段即过渡阶段变化较快,基本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状态。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柳林话文白异读现象将长期存在下去。

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海霞吸收了答辩委员会专家的意见对论文做了一定的补充修订。从这部即将付梓的著作中可以看出,海霞在文白异读研究方面费时颇多、思考较深,其研究成果为汉语方言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个案。相信她沿着这条路坚持下去,必会有更多的收获。

 2023年5月4日于中央民族大学

 

(《晋语柳林话文白异读及其变异研究》,贾海霞著,民族出版社,2023年第一版)


《晋语柳林话文白异读及其变异研究》

平装封面









往期推荐

语言监测 | 祝晓宏、郭 熙:“互联网+多语”公共卫生监测系统:价值定位、实现路径及应用前景

语言资源 | 罗瑞文:澳门的汉语语言现状

学人|李艳:《语言消费论》后记【转发】






本期编辑|霍婉宜

本期审读|霍婉宜

责任编辑|甘于恩

封面摄影|网络,侵删

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微信号语言资源快讯

保护母语方言,你我共同行动!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