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访红色路,感念时代情——大军挺进,铁骨豪情

党委学工部 河南师范大学学生处 2021-10-11

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1

7月13日,我校“探寻红色记忆 弘扬红色精神”暑期实践调研团信阳一队先后来到大别山干部学院、中共中央苏维埃分局旧址,学习“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在这里我们听英雄故事,承先烈遗志,强党性修养。 


      在清晨明媚的阳光下,团队成员们一同前往信阳市新县的大别山干部学院进行参观,并学习大别山精神,体会共产党人的信念传承。 

     “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大别山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近百万人英勇牺牲。



《信念的传承》访谈

首先,我们同其他来此地学习的学员一起聆听了一场以《信念的传承》为题的采访革命烈士后代黄德跃老先生的访谈。

黄德跃老先生来自革命世家,外祖母晏春山、爷爷黄本富、小爷黄成香都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外祖父潘家年、母亲潘凤英、父亲黄世祥均是老红军。

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九死一生,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没有居功自傲,没有向党组织要优厚的条件,而是选择回老家当农民。


信念的传承,是对革命的忠诚。黄老先生的外祖母是晏春山烈士,早期,晏春山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到新县积极开展革命工作。


在1935年,由于叛徒告密,晏春山烈士被捕,受尽严刑拷打。令人发指的是,敌人将晏春山烈士的两手掌合在一起,用铁门钉钉穿!但敌人依旧一无所获。


“铁钉子能撬开很多这世间的东西,却撬不开一个弱女子的嘴。”




信念的传承,是优良家风的继承。在外祖父也为革命牺牲之后,黄老先生的母亲在红二十八军的后方医院中参与革命工作,跟随着革命前进。外祖母与母亲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正是家风传承的印证。


“小家”紧系“大家”,如今,家风成为时代的热词,这样的家风当为楷范,为我们学习,致敬。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

      接着我们跟随讲解员来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深入了解这一段具有伟大转折性的历史。

      纪念馆共分为四部分:决策、出击、开辟、胜利。它以大量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并配以现代化的多媒体系统表现形式,全面再现了70年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场面。



我们能体会到战略转移准备阶段的千钧一发

在挺进中的艰苦卓绝

红军战士们在当地的纪律严明

战士们与群众的军民一心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伟大胜利的来之不易


之前对此段历史的了解

只停留在历史课本上的小段内容

但今天

我们亲身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血与泪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位于绵绵起伏的八百里大别山腹地,为一处高雅坚固的旧式居民建筑,现存房舍60余间。大门框上悬挂着徐向前于1980年4月为旧址书写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匾额。1931年5月至1932年9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省委在这里办公,指挥和领导根据地的斗争。


在馆内我们通过一件件实物看到了徐向前将军、陈昌浩政委廉洁的作风与品格,片寸的书桌是他们主要的办公场所。虽是尺寸之地,他们却在这里指点战争,最终守住大别山,为中国的解放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

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他们心里总是装着人民群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严格教育子女。他们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这值得我们当代青年不断学习。

同学们在观看革命先烈的事迹


同学们观看徐向前将军的事迹并探讨


同学们走进妇女工作部参观


同学们模拟感受革命先烈的劳作


在大别山精神的洗礼下与大别山英勇儿女的感人事迹中,团队成员们站在这块用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深切感受到:每一位当代大学生都应该感受革命之曲折与艰辛,学习革命前辈坚持真理、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的高贵品格,积极弘扬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红色文化。





这一刻,历史很近

我们对这一伟大壮举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这一刻,历史很远

只因我们生活在远离战火与硝烟的美好生活之中

这一刻,历史需要铭记

先辈们的负重前行,才有了如今的岁月静好

让这一刻永留心中,坚定信念,勇于担当

争做新时代青年

明天,让我们继续前行

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

编辑 │ 李   爽   杨佳欣

图片 │ 张政宇   李   爽

审核 │ 李   娟   

出品 │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 学生处

往期精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