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ofo与摩拜要合并?野蛮增长结束,共享单车走到了尴尬的中场

2017-10-04 营销观察报

关注回复“营销”免费领取2G《营销策略及管理制度大全》

据彭博消息,摩拜单车和ofo的投资人正洽谈合并中国共享单车领域两家最大的初创企业,以期结束高成本争夺、并创造一个单一的主导者。相关谈判还处于初步阶段,合并后价值可能会超过40亿美元。


编辑 | 叶川

来源 | 极客公园(微信ID:geekpark)  



市场饱和,迅速燃起的疯狂难以为继,共享单车领域也要开始思考商业本质。


在较着劲儿一样推出一代代新车、进入一个个新城市甚至新国家后,共享单车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继续缠斗。


继今年 4 月 ofo 入驻滴滴平台后,前两天,摩拜单车也宣布了和首汽约车的合作。摩拜单车方面表示,如果用户升级到最新版摩拜单车 APP,就可以呼叫首汽约车,体验首汽约车的网约车服务。


共享单车和网约车平台的打通很早就被列入了战略考量。在 2016 年拿到来自滴滴数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时,滴滴方面就表示打造「一站式、多元化」的出行平台是促成这次交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个从 2016 年就提出的计划,直到 2017 年中似乎才开始真正重视起来。


为什么是现在?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信号,如果再结合九月中又一次喧嚣尘上的合并传言,以及两家公司不遗余力的海外扩张之路,似乎都在传递一个同样的信号:只用了短短一年,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期已经过去,无论是摩拜单车还是 ofo,都不可避免的提前进入了尴尬的中场。

野蛮生长结束


尽管人们一直在揣度摩拜单车和 ofo 是否会像滴滴快的一样走向合并,但这对于之前一直在高速扩张的两家公司来说,似乎是个非常遥远的选择。

但就在 9 月底的一场活动上,ofo 的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却主动提起了合并的话题,他语焉不详的放出了一颗烟雾弹:共享单车唯有合并才能盈利。


3日下午据彭博社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摩拜和ofo投资者正在推动这两家最大共享单车企业合并,从而结束两家之间代价昂贵的竞争关系,并且创建一个单一的占据主导地位的服务公司。两家公司合并后估值可能超过40亿美元。


该消息人士表示,两家公司投资者一直在进行洽谈,以解决诸如拆分股权等问题,为两家公司正式谈判做准备。该消息人士不愿意透露自己身份,称因为事件还处于私密状态,且由于洽谈还处于初始阶段,所以目前得到的谈判内容可能还不完善。


对此,ofo 方面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不知情,我们也是通过网络才看到这个消息的。”


摩拜方面回应称,“摩拜单车目前已经进入全球超过180个城市,每天提供超过3000万次骑行,技术、产品和运营效率遥遥领先。摩拜单车将继续专注于用户体验和全球拓展,不考虑合并。”


两大共享单车巨头被传合并已经不是第一次。


早在2017年6月,一张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与ofo创始人戴威首度“同框”的合照引发猜想:ofo与摩拜将合并?对此,双方创始人相继予以否认。戴威称“不会与摩拜合并”,胡玮炜说“不可能,完全是不同的企业”。


但近日,市场风向似乎有所转变。9月底,ofo投资方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在某活动上谈到共享单车行业的格局时表示,目前共享单车整个行业的格局已定,摩拜和ofo两家公司占据了整个市场95%的份额,但每个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运营。唯有两家合并才有可能盈利。


对于谁合并谁,朱啸虎表示对于资本来说并不重要。


此后不久,朱啸虎转变了口风,在接受某财经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摩拜和ofo是否会合并,需过6-12个月再看。“目前两家没有拉开很大的差距。是否合并也是由市场决定,和投资人关系不大,我们只是提供一些建议。ofo是去年一月份投的,一年半的表现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期望,现在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并不急于退出。”


梳理各家企业背后的投资者,ofo背后站着的是滴滴、金沙江、经纬中国、王刚等机构和投资者,阿里系的蚂蚁金服也在ofo的D+轮融资中参与了进来,意犹未尽的阿里更领投了ofo的E轮融资。而摩拜背后站着的是腾讯,还有淡马锡、红杉、高瓴等机构。


从金额上来看,摩拜和ofo最新一轮融资额分别达到了6亿美元和7亿美元,几轮融资下来,均获得了逾十亿美元的投资。ofo联合创始人杨品杰9月底还对路透社表示,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将筹集超10亿美元资金。


然而可见的是,进入6月以来,至少已有3家小规模的共享单车企业宣布倒闭或退出运营。而近日被称为共享单车行业第二梯队代表的酷骑单车更传出押金难退,其创始人对澎湃新闻记者称,四川一家集团愿以10亿元接手。


经历了一年的鏖战,共享单车企业的危机在近期集中爆发,市场普遍认为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进入了下半场。


小鸣单车CEO陈宇莹此前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行业的激烈竞争,让各家企业无暇考虑盈利模式,能活下来就已很不容易。


哈罗单车联合创始人、COO韩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全国市场这么大,存在两到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完全没问题,共享单车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运营最终还是回归商业本质,企业要有自己造血的功能。没有这个功能,发展难以延续。


 小蓝单车被传融资失败 


据媒体报道,小蓝单车自今年1月完成4亿元A轮融资后,今年一直在寻求4亿美元的B轮融资,但这笔融资在今年6月宣告失败。小蓝单车向ofo、摩拜等品牌提出被收购意向,均被拒绝。

 

记者了解到,近期,小蓝单车将购买半年特权卡的用户强制升级为全年特权卡,导致该项费用的退款时间被延长半年。除此之外,小蓝单车的押金退还也出现问题,需要拨打客服电话才能解决。

 

更让人心寒的是,小蓝单车最近悄然关闭了微博评论。截至目前,小蓝单车方面仍未对此作出回应,记者咨询小蓝单车相关负责人,也未有回复。


 新政出台、资金断裂,行业沦为巨头游戏


 

行业的寒意从今年中旬开始渗出。6月中旬,悟空单车成为首家倒闭的共享单车;8月初,町町单车老板跑路。再加上3Vbike的倒闭,50天内,3家共享单车创业公司接连倒闭。

 

紧接着,位于二线团队的小鸣单车、酷骑单车和最近的小蓝单车相继被爆押金难退等事件。其背后折射的,是中小型共享单车平台融资难、资金紧张、难以卖身的窘境。

 

相比之下,酷骑单车曝出10亿卖身,或许已经是很好的退路。

 

而被共享单车火热的景象影响,一度“死灰复燃”的自行车制造商,近期也被曝出春天结束、一片狼藉。今年1到5月,自行车产量2622万辆,同比增长25.4%。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官方文件显示:仅ofo和摩拜这两家共享单车企业,2017年一年的订单所带来的产能就将超过2500万辆。支撑突如其来的订单需求,数千家自行车代工厂只能增加生产线。

 

从今年8月份开始,广州市率先要求停止新车投放,一个月时间,上海、南京、深圳、北京、杭州共享单车新政逐项出台。禁止投放,限制骑行等措施遏制了“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这背后,也给这些厂商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加上市场趋于饱和,资本逐渐冷静,行业加速洗牌等,不少被拖欠尾款的工厂倒闭,大量员工下岗。

 

据报道,500多辆町町单车货还没发,创始人跑路了。工厂大多数都是先拿30%预付款,完成生产后,再收尾款。现在,很多代工厂尾款收不回来了。9月初,新京报报道,“共享单车企业不让发货、拖欠尾款在‘中国自行车第一镇’天津武清区王庆坨镇已是普遍现象”。共享单车停放和欠款,许多代工厂都将面临停工停产的困境。

 

业内人士指出,共享单车行业已经从粗放的增量市场博弈阶段转到了精细化运营的下半场存量厮杀阶段。可以预见,共享单车的蛋糕最后将由ofo和摩拜两家分食,而新的科技智能和闭环生态的角逐将成为决定这两大共享单车玩家在下半场决战中的胜负关键。

 

不难发现,目前腾讯已成为摩拜的第一大股东,ofo的第一大股东为滴滴出行。同时,蚂蚁金服及阿里巴巴今年斥重资参与了ofo的多轮融资,为ofo的重要股东。


共享单车下半场的整合,又将是一场巨头之间的游戏!


从市场份额上,两家公司差距也越来越小。根据互联网数据机构 DCCI 今年 6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ofo 活跃用户份额占比为 39.8%,摩拜活跃用户份额占比为 36.4%。更何况,政策也是共享单车行业不可忽略的一道红线,截至今年 9 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地都出台了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的相关政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在国内打仗的意义不大,意味着每天都要投放更多的运维人员,运营成本每天都在上升。这是两家公司都没办法承受的。」上述知情人士向极客公园表示。


更大的增量市场在海外。从 2016 年底开始,摩拜单车和 ofo 都已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出海计划,到目前为止,两家公司都喊出了进入全球 200 座城市的口号。但是两家公司在海外的扩张路线也不太一样,摩拜单车目前进入的国家有新加坡、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ofo 则向英国、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进军,在具体的城市选择上,两家公司交集很少。


这意味着,在巨大的国外市场,两家公司也很少有「打仗」的情况和需求,他们在不同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倒是十分显著:如何推动政府认可,并且教育用户。


所以现在这个时间点,朱啸虎出面推动两家合并似乎是一个「合理」的动作。即便在国内共享单车并没有进入举步维艰的地步,但上述知情人士向极客公园表示:「朱啸虎判断这个市场最终在国内成为一个政府导向的市场,如果两家合并,体量更大,或许能形成政府规划某些项目时需要考虑的变量。」

合并疑云和市场走向


除了市场大背景以外,两家公司本身的状况,也和去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去年 8 月摩拜单车和 ofo 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之后,两家公司都曾经给非常努力的向外界传达它们与对方的不同之处:最开始,传闻中第一代摩拜单车成本高达 3000 元,但更富有科技感,并坚持用自己把控的供应链保证质量;而 ofo 的单车造价不过 200 元,采用开放战略,与国内大型自行车制造商和品牌商进行合作保证产能。


后者曾经也是 ofo 能够吸引投资者疯狂押注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参与了 ofo C 轮融资的知情者对极客公园表示:「ofo 主打的故事就是单车单价低,回本周期比较短,这是资本选择它而不是摩拜的重要考量。」


但是现在,随着对供应链的梳理和技术改进,摩拜单车的造价已经被压缩了不少,根据媒体报道,去年发布的摩拜单车 lite 版成本已经降到了 1000 元以内。「现在两家公司的成本越来越接近,但摩拜单车总体的产品评价和驱动力都比 ofo 要好。」上述知情者对极客公园表示,希望对资本市场讲出不同故事的两家公司,无论从规模还是商业模式,最终还是殊途同归。


摩拜单车在新加坡


和此前的滴滴快的、美团大众点评的案例一样,共享单车领域走到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强资本驱动的项目,这同样也意味着,竞争双方在战局中「陷」的时间越长,资本在他们自己公司里面的话语权越大。一位此前曾经深度参与了新美大、滴滴快的、58 同城和赶集网等合并案的知情人士就曾经对极客公园表示,在 2015 年以来的几个「合并同类项」类的案例中,「无论是参与财务投资的股东还是战略投资的股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都十分突出,甚至有的合并是完全有股东主导。」


所以在这个阶段,如朱啸虎一样的股东出面斡旋或许能对推动合并产生一定作用。但这个过程一般非常漫长,也充满了变数。一位接近 ofo 的知情人士向极客公园透露,自从滴滴入股 ofo,并且派出高级副总裁付强加入 ofo 担任 ofo 执行总裁之后,滴滴系已经在 ofo 中有极高的话语权,而对于朱啸虎提出的合并案例,滴滴系的回应目前也非常强硬,「除非合并后滴滴能够保持控制权,否则暂时不会考虑。」


对滴滴来说,ofo 和它背后的共享单车领域所代表的战略地位不言自明,是其完善商业生态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滴滴在近期的动作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它还在强势推动这个生态的形成:9 月,滴滴宣布 2 亿美金正式入股人人车之后,立刻在 APP 中新增了二手车入口,将人人车的服务接入;同一个时间段里,根据媒体爆料,滴滴还在考虑投资饿了么,金额可能在 20 亿美金左右,软银也参与了此事。


至于「合并疑云」中另一方摩拜单车的意愿暂时不得而知。不过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摩拜单车总体上依然是一个「产品驱动的公司」,目前也还在把大量的资本投入到产品研发中,在摩拜单车的模式中,ofo 方面一直做重视的自行车的「量」的重要性要向后排。所以「管理层的合并意愿可能比较低。」


无论目前关于合并的进展如何,都在指向一个同样的问题:市场饱和,迅速燃起的疯狂难以为继,共享单车领域也要开始思考商业本质。就像公众号接招在一篇文章里表示:「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是增量市场,几乎不存在存量市场一说,很像当年的团购市场,消费方式是新的,商业模式也是新的,就连资本都是新的……这个模式想要持续下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要么不停有人投钱,要么迅速开始赚钱。」


或许这些都将成为共享单车领域新的看点,也是决定这个市场下一个阶段走向的关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原创文章转载,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转载格式。未经授权,私自转载,一律视为抄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