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阡陌交通|交大与坦赞铁路

2017-04-27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


坦赞铁路,也称自由铁路,东起坦桑尼亚沿海的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产铜带,为后殖民时代非洲一次最彻底的发展转型奠定了基础,发挥了关键作用。坦赞铁路建于冷战顶峰时期,其目的是改变内陆矿藏资源的运输路线,摆脱对南非和罗德西亚的依赖。在被西方援助机构拒绝后,新独立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接受了中国的帮助,成功完成了铁路建设。坦赞铁路成为了非洲最重要的交通走道之一。


铁路是个“洋玩意儿”,早期中国铁路的发展离不开那些留洋的铁路人做出的卓越贡献,比如留美的詹天佑,留日的曾鲲化,游学欧洲的叶恭绰。


时间快进到2017年,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世界铁路的格局已然改变。“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高铁,无疑是“一带一路”上的最闪亮的中国名片。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本世纪50年代,朝鲜和越南两个国家就派学生前来北京交通大学学习铁路经营管理制度。1970年由中国政府援建的坦赞铁路动工兴建,根据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政府间协议,我校接收了来自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200名留学生。


按照计划,坦赞留学生来到中国后先学习一年中文,再分别在铁路的各专业学习。目标是使他们回国后能担当起坦赞铁路的管理工作。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外经贸部和铁道部向国务院打报告,请求在已毕业工作了几年的68届、69届、70届铁路院校学生中挑选100人到学校进修,同时辅导留学生的业务学习。周恩来总理在报告上批示“同意”。[1]

馆藏老照片:在我校学习的坦赞铁路留学生到天津信号工厂实习


学校组织教师专门为留学生编写教材,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为留学生上课,比如运输专业的钱仲侯、沈庆衍等,还请来了西南交大的张震、顾言等著名教师。金士宣教授为留学生上了第一课。


金士宣教授为留学生编写的汉英铁路专业词汇

(本图为纪念金士宣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版)


经过两年的学习,这些留学生回国成为坦赞铁路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中坚力量。一位运输专业的留学生马库开,如今已年过六旬,退休后,他在坦桑尼亚交通协会任职,经常往来于坦中两国之间。回忆起母校,他仍然记得交大的宿舍楼、食堂、操场,以及学校南门外的16路公交车。[2]


40多年前培养的留学生如今成了热爱中国的非洲中国通,让友谊之路延续至今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北京交通大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高铁走出去,高校打头阵”的发展方向:

  • 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建设中俄交通学院;

  • 2016年7月,由中俄两国高校共同组建的“中俄高铁研究中心”在俄罗斯成立。中心由北京交通大学与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三所高校共同组成;

  • 2016年7月,“一带一路产业联盟研究院”在北京交通大学成立;

  • 2017年3月9日,中国交建•中国路桥-北京交通大学“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肯尼亚项目第二批留学生开学典礼在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举行。


未来,在高铁这张名片上,会凝聚更多交大智慧和更多交大人的身影。


[1][2]北京交通大学老教授协会.汇编文集Ⅱ,2015.12

 Vol.2 书影交大

坐拥百廿馆藏     品读交大往事

《寻路非洲:铁轨上的中国记忆》

陈晓晨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扫描二维码 了解馆藏信息

本书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陈晓晨于2011年底踏上了重走坦赞铁路的旅程。一路上,他采访了各个车站的管理人员和沿线的百姓,记录了沿途的有趣见闻,向读者展现了这条“受伤的铁路”的现状。本书由作者深入非洲采访后写成,文笔生动,附有大量图片,曾在《第一财经日报》上做过连载,累计发表了多个版面的专题报道,反响强烈,部分内容曾被《人民日报》整理作为内参。


《非洲自由铁路:中国发展项目如何改变坦桑尼亚人民的生活和谋生之计》

(美) 孟洁梅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

扫描二维码 了解馆藏信息

本书回溯了坦赞铁路从设计和施工到成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和货物流通不可或缺的工具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跨国利益对环境变化、人口迁徙的影响以及对地方和区域发展事业的贡献。

本期编辑:xsong

戳原文,看往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