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帘歌舞梦,多少心酸泪
B站、豆瓣、微博用户
欢迎订阅“轻年力量”同名账号
人生三十是道坎,焦虑的不止内卷的国人,老外也无法幸免,这不,人家为这事儿拍了部片,一不小心就拿了冲奥资格证。别误会,我不是在讲北京冬奥会,而是说的明年的奥斯卡。
相较于中译名,英文片名Tick...Tick...Boom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些廉价的B级片,然而“对付”的片名却承载着异常流畅的叙事,这是《倒数时刻》本周带给观众的最大反差,也是一份年末的迷影之喜。
导演林·曼努尔·米兰达,谨防各位感到“陌生”,简单介绍一下,他上次主演的《汉密尔顿》后来被扩散出圈,成了当时的热搜话题。没错,就是2020年一度被各个电影号集体安利的那部音乐剧,口碑多炸,无图无真相:
今年由他指导的第二部长片登陆院线,资源放出来没多久就在豆瓣冲破8分,进入年度高分片行列,海外评价同样不低。
一部小众的人物传记片能获得如此多褒奖,不免让人想到18年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只不过相较后者聚焦的赫赫有名的皇后乐队主唱,本片主角——一位百老汇音乐剧编曲家Jon则默默无闻许多。
他和朋友租了间纽约的廉价公寓,每天除了要做舞台剧的音乐编写,还得解决吃饭的副业。为此,他不得不长期在一家餐厅打工,挣来的钱还不一定能凑得上家里的电费。
生活条件的艰苦并没有阻碍Jon的创作激情,他一次次失败,然后跌倒重来,直到一天,他忽然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即将迎来30岁的他,依旧是百老汇里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
他投递的音乐剧作品难登大雅之堂,经纪人嫌太过文艺,百老汇资方抱怨卖相堪忧,更要命的是,女友也因为一份稳定工作,正考虑要不要离开。人生岔路口该何去何从,片名背后蕴含的焦虑感,直到观众亲眼见证过Jon的遭遇才切实在银幕前体会到几分。
一个渴望被人认可的艺术天才,在成名前经历的各种心酸往事,又一次以成熟的好莱坞叙事被放大。当他带着自己的过往登上百老汇舞台时,朋友已经因为艾滋病去世了。
经纪人告诉Jon,想获得演出资格,得从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写起,经历业界数次婉拒过后,Jon决定把自己最私密的生活碎片搬上舞台,果然,Tick...Tick...Boom成为当时一部既获得了票房,又为其奠定下原创口碑的作品。
艺术戏谑的部分在于,要让大部分人看到你的才华,可能有时候意味着你不得不要把真实的自我投射其中,必要时,甚至要学会将伤口撕开,去迎合受众猎奇的心理。
舞台灯光打开的那一刻,人们才不想在一部舞台剧中去了解什么科幻题材背后的精英利己主义和底层生存现状,大家更关心的是一个人如何在创伤下重拾信心走向光明,这比较容易激发他们日常受挫后亟待抚慰的心灵。
作为给观众提供“靶向治疗”的人,Jon,一个原本对商业营销嗤之以鼻的理想主义者,此刻却利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在舞台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很荒诞,但也是每个艺术创作者成名前必须面临的一个选择。
台上的人讲得呕心沥血,台下的人听得热泪盈眶百感交集。“卖惨”的最高境界是通过艺术加工达到市场共振,理想再大,终究大不过面包,Jon接受了这一点。
同样是高分歌舞片,相较于几年前的La La land,《倒数时刻》明显更贴合当代都市青年几分,倒不是因为这是一个找对象普遍困难的时代(玩笑,但似乎也不全是玩笑),而是导演实在太懂年轻人追梦途中的那些痛了。
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已经被视为普遍真理的年代,我们总是很忙,忙着工作,忙着应付账本上的贷款,忙着那些让我们疲于奔命的一切,却始终来不及和最关心、最在乎我们的人来一场发自内心的对话,这是Jon的问题,也是现代人的通病。
效率的提升带来了人情淡薄,大家看似都很忙,可到头来似乎瞎忙一气。Jon是幸运儿,他有足够的天才去支撑自己的理想,普通的大多数则没那么幸运了。
陈丹青在谈论当代都市人群的共同特质时,认为这会是一个普遍“短命”的时代,碎片化积累和感官化吸收信息的特点,让我们无暇专注于一件事。
交不完的税,忙不完的活,还要借空关注下我们的精神建设,学这学那,貌似我们掌握了很多,但那些东西在时间的长河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东西,唯有亲情和友情是人生中宝贵的馈赠,但似乎,我们都在忙碌中忘记了它们的存在。
安德鲁·加菲尔德行将进入不惑之年,他当然懂得当代青年在各种诱惑面前面临的困惑和挣扎,所以Jon这个角色,更是被他演绎得入木三分。
理想和面包在这年头似乎变得很难兼容,如果为了更高质量的面包,你大可以像Jon的朋友那样,住进提供的高级公寓,过着被资本收买的富庶生活;
但假如你还有那么一丢丢对现实的不满,还有那么一些想要急切表达的话语去和他人分享,那可能你只能像Jon一样,过着并不富裕,远离主流定义的正常生活(前提是你得有他那样的想象力和艺术细胞)。
好在Jon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赋和创造力。他中途会经历任何创作者都会面临的才思枯竭与灵感缺失,但只要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氛围,灵感又会如泉涌般不期而至,这实在是一般人难有的运气,但运气也不单纯是靠撞来的,他对音乐的坚持和对舞台的渴望成就了他的未来。
不幸的是,这个未来来得过于短暂。
就在Jon写出《吉屋出租》这部颠覆百老汇传统,并顺利公演12年的热门舞台剧后,他却因为突发性主动脉瘤提前过世。这是他献给百老汇和观众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留给世间的最后一份礼物。
若干年后,当人们再次回顾现代音乐剧的历史,他们大概永远不会记得一位名为Jonathan Larson的作曲家,但当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的那一刻,Jon和他用时间换来的一切已经永远定格于作品之中。
“我们为何玩火?怎么做才能唤醒一代人?牢笼和翅膀你喜欢哪一个?”这是Jon在作品中抛出的灵魂三问,也是留给不甘平庸之辈的灵魂三问。
如果你知道如何应答,那这些问题和承载它们的作品,便永不过时。
-End-
往期精选
拳头的大招,能推翻漫威的江湖地位吗?
最恐怖的,竟然不是鬼
全网都在泪目,真·霸权还是言过其实?
又丧又绝望,这片真敢拍
近期最佳,韩寒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