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要给孩子最好的陪伴,不用非得辞职!

2017-07-06 小马君 宝宝拍拍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

作者介绍

小马君  



▲小马君就是我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现居美国,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

小马君受常爸之邀,到“常青藤爸爸”公众号开设专栏,每周四和大家聊聊科学育儿。



孩子,对于职场妈妈而言,简直可以称得上“阿喀琉斯之踵”。最近有句话据说在妈妈圈颇为流行,“最鸡血的谎言:你可以兼顾事业和家庭”。很多女性在职场呼风唤雨,然而一提到孩子,心里就没底儿得像欠债几个亿;扛不住这份愧疚的,索性辞职做个全职妈妈。相应的,网上越来越多的文章也开启了一个育儿鸡汤套路:职场女性为了陪伴孩子最终放弃事业,被网友称赞母性的伟大。


其实,能够全程陪伴孩子的成长自然最好,但如果没有条件做全职妈妈,也没必要过于内疚、自责,更没必要仅仅为了陪伴孩子而硬着头皮辞职。陪伴感要的是走心而不是走形;如果方法得当,兼顾工作和孩子,并不是一个鸡血的谎言。


就像我的好朋友Yanni说的那样,“虽然我很想时刻陪伴在孩子左右,但我除了是孩子的妈妈,我也有我自己的社会需求和价值,先要做好自己才能给予孩子更好、更高质量的陪伴。




为孩子放弃自我≠好的亲子关系



记得我和表姐也聊过类似的话题,那时小外甥刚出生,问我该不该辞职陪孩子,却遭到我的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我知道如果这样做了,摆在她前面的路会让她感觉非常憋屈,而且也不符合她的性格。


很多人都误以为,辞掉工作就能全心全意陪孩子了。其实,你骨子里是什么样的人,这辈子都不太可能变了。有的人喜欢热闹,有的人喜欢安静,有的人热衷于过自己的小日子,有的人偏爱在职场中叱咤风云。如果说你只是为了孩子而要放弃原来的自己,那么我几乎可以断定,未来你与孩子的关系并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样。


话说得比较直,是因为我看到很多妈妈辞职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要多陪孩子,辞职只是为了弥补她们自己内心的愧疚感


两年前,哈佛商学院一项由Kathleen L. McGinn进行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为自己有一个在事业上拼搏的母亲而骄傲职场母亲给孩子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让孩子们知道女性不只可以顾好家庭,和男性一样,她们可以在工作的同时兼顾好家庭。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母亲,她未来孩子的收入会比同龄孩子多23%。所以,职场女性不但没必要内疚,反而应该骄傲。



不过这组研究也有让男人脸红的数据。当夫妻双方都在职场的时候,母亲一周大约花17.7个小时在家庭事务上,父亲一周只花大约9个小时。因此,该为没陪孩子内疚的是父亲而非母亲



参考文献

http://hbswk.hbs.edu/item/kids-benefit-from-having-a-working-mom




陪伴感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走心”



网络上曾经流传一张在地铁里拍的照片,一个正在看书的家长旁边是一个同样专心致志看书的孩子,就在他们的旁边,是一个正在低头看手机的妈妈,和一个头埋得更低,划着iPad的孩子。


自以为辛苦地陪孩子去上课、去游乐场、去其他的活动,但你全程手机不离手,整个人完全被它控制着,这算哪门子陪伴呢?就算琴童,或者棋童的家长在陪着孩子练习的时候,又有多少家长能做到全神贯注不干其他事呢?




陪伴从来就不看形式,全在你用没用心



记得在宾大读研究生的时候,讲授发展心理学的陈教授做了一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调查,他介绍,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会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而整体发展滞后,但有一小部分孩子的社会性和学习成绩却并未因此产生负面效应。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些孩子在没有“陪伴”的情况下依然不受影响呢?


他初步推断,大概有以下几个因素。


1.  这些孩子本身的受挫折能力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孩子。他用了一个标准的Resilient(抗挫力)表格去测试这些孩子,发现他们本身就有过人的抗挫折能力。


2. 虽然父母没有“陪伴”在身边,但“陪伴感”一点没少。采访时,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对父母进城打工感到非常骄傲,充满感激。因为父母经常打电话、寄礼物,他们觉得并不孤独。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些孩子家里的老人都非常支持子女进城打工,并且经常跟孩子说“爸爸妈妈正在努力为这个家做贡献”


当被问到如果想爸爸妈妈了怎么办时,有的孩子说会直接打电话,有的孩子说会画下来,叫爷爷奶奶帮忙寄给爸爸妈妈,而且爸爸妈妈只要收到了就会马上打电话,有时候还会经常给他们写信。


虽然这是个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但相信对每个家长都会有所启示。有条件能陪着孩子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全职陪伴,让孩子有“陪伴感”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任务,关键是你是否愿意用心




5条锦囊妙计学会“走心陪伴”



什么样的陪伴才能算得上走心而不是流于形式?我特意从美国的育儿网站上摘录了5条提升陪伴感的锦囊,供大家参考——



1介入孩子陪伴之前,先让自己变轻松。


如果非常疲倦,建议你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先去冲个澡,冲澡的同时放点轻音乐听,不用急着立马投身参与孩子的活动。聪明如他是能很快读出你这一天积攒下的负面情绪的,用冲澡这个缓冲把自己调整到一个比较轻松的状态,会让你跟孩子接下来的时光非常好过。


反之,设想一下,如果是愁眉苦脸地勉强自己和孩子呆30分钟,他可能觉得你还不如不回来呢。但如果你能先缓冲30分钟,把心态调整好,让自己轻松一些,接下来的陪伴质量一定会更高。


2抓紧机会吃!吃!吃!


你需要与孩子建立一个小默契,就是创造一种“陪伴”的情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吃。无论多晚回来,只要孩子还没睡,你都可以跟他稍微再吃点东西。在这种轻松的范围下,逗逗小宝宝,或者是跟大宝宝唠唠嗑,让他讲讲白天跟奶奶都去哪儿玩了,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事,同时你也可以给他讲讲你遇到的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虽然只有几个小时,但你俩的关系能和谐得不亦乐乎,还辞什么职呢?


3一起随便干点什么事情


这里的随便什么事,真就是日常里的随便什么小事,比如一起大扫除、一起遛狗、一起读本故事书。时间都不用很长,关键是“一起”干。做事的时候难免会有交流,和身体的接触,而且这些场合往往会让人非常轻松,分分钟就让孩子感受到足足的陪伴感。陪伴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景,任何时间,不一定是非要陪孩子游戏、旅行、学习才叫陪伴。


4享受睡前的故事时间


夫妻俩人可以约定好每天由谁在睡前给孩子读一个故事。如果双方刚好那天都需要应酬,就提前跟孩子说好,找一天补上这个故事。孩子要的其实并不多,只是在他睡之前,你能陪他呆一会儿;在他静静躺在床上的时候,你愿意与他一同分享一个故事。他甚至都不在乎故事的内容,而只是有一段属于你们俩独处的、高质量的陪伴时间。



5 一周设置一个“Special Night” (特殊之夜)


那个夜晚可以用来看电影、搭乐高、打游戏,只要是父母和孩子都觉得酷炫的事情就可以了。很少有父母可以每天都参与孩子的课后活动,但是孩子会非常兴奋并且期待一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个痛快。这种期待、喜悦与满足感,一周充值一次就够了,但一定要全身心投入才好。陪多了,孩子就不新鲜了,有时也会觉得烦。


参考文献 


http://www.familylives.org.uk/advice/your-family/family-life/how-to-keep-a-work-life-balance/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我真心不建议职场女性仅仅为了陪伴孩子而辞职,真正的陪伴看重的不是物理空间和时间多少,孩子希望感受到的陪伴是走心而不是流于形式。


如果你愿意先尝试文中提到的5条锦囊,你也许会发现,其实提升陪伴感不但没你想象中那么难,反而会让你的陪伴质量显著提升。 


当然,如果你选择为孩子做一位全职妈妈,我们也尊重你的选择并配服你的勇气 - 不是为了你的牺牲,而是因为全职妈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更累,毕竟24小时和娃呆在一起其实很磨人,特别是最初的那几年。


无论你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都请记住,陪伴孩子,走心比走形更重要!

你是职场妈妈吗?在陪伴孩子的问题上,你是怎么想的?期待看到你的留言。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看文章

为什么你这么委屈,孩子那么难带?

假如给你两万块,让你抽你老公一巴掌,你会愿意吗?

混进妈妈群近两年,这个奶爸写了一篇总结,笑惨了!

这5种“睡觉习惯”让孩子越睡越笨,妈妈们要注意了!

又一个妈妈抱孩子跳楼,这次评论里被骂的最多的是她丈夫!



识别二维码下载:宝宝拍拍


专为宝宝设计的照片视频云空间

支持一键全家共享

按宝宝年龄整理、宝宝智能贴纸等专属功能


明星用户贾乃亮和李小璐倾情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了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