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可改命,定数可转变
宋时张奎,钱塘人,小时候到溪边捕鱼剖之,不小心误伤指头,心中乃悟我伤一指如此痛楚,鱼遭剖割,其痛何如,遂将一篮鱼尽放之,常戒杀放生。后梦一人赠以大鱼,乃生一子,登进士为永州太守,累世富厚。若人欲求子,或求子秀孙贤者,力行放生,必能遂意。
明朝吴文英平生好劝人放生为善,日久每今人厌烦。朋友讥之曰;‘你劝人为善;究竟善在于别人,又不在于你,何苦令人如此生厌’。后来听雪禅师告之曰:‘我闻经中说一人劝一人,作福两平分’。于是吴文英劝人更加卖力,终其一生,没有灾厄坎坷之忧。大凡前世或少时杀业过重之人,不走痴呆多灾,就走劳碌多苦,所以有些虔诚修道者,虽力加修行,仍遭横事多来忤身,可多放生消罪业,若走无钱放生,亦可劝人放生,所得功德亦走相同。
袁柳庄善于观人相貌,判断吉凶祸福,非常灵验。朝廷某官,携带一幼子来求相命,袁柳庄仔细观察,判断小孩,决定夭折,某官为甚为忧虑。
后来遇见一位道人,对某官说:“大人何必忧虑?世间惟有广作阴德,可以挽回定数,但作阴德的机缘也不易得不如放生,因为放生,随时地皆可去作。”于是某官,便立愿放生。力行数年,又遇道人说:“如此作法,善业不广,尚不足以改造命运。”某官后听后,更尽力救放物命,只要有益于生灵的种种善举,无不捐款推广流通,由此保救物命,不可计数。后来其子,竟然平安无恙,袁柳庄得知,也感到惊奇,因此晚年相命,每劝人行善,得以改造命数。
按:自古以来,由于放生转短命为长寿者,不胜枚举,因为能施于物命,获得生全者,上天必以赐以寿命,这是自然的道理。不仅如此,倘若人能时时以慈心推及物类,自已做到戒杀放生,又广劝他人也能戒杀放生,便能求子得子,求富贵得富贵,推及而说,凡有所求,无不如愿以偿,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的“吉神佑之,福禄随之。”也如文昌帝君阴骘文所说的“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印光大师一生专修净土法门,他的净土思想都结集于《印光法师文钞》中。在《印光法师文钞》中,大师不仅劝诫弟子修行净土,而且还对戒杀放生的功德和意义作了全面的阐述。其内容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
一、戒杀吃素是远离天灾人祸的良药
在佛教五戒中,杀生戒置于首位,可见诸恶业中,杀业最重!
印光大师认为,普天之下没有不造杀业之人,就算一生不曾杀生,但却天天吃肉,即是天天杀生,因为不杀生就绝对没有肉吃。那些屠夫、猎人和渔人,都是为吃肉者提供肉食的人,他们只不过是替吃肉者杀生而已。因此,大师在《普劝爱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减杀业说》中说:「然则食肉吃素一关,实为吾人升沉、天下治乱之本,非细故也。其有自爱其身,兼爱普天人民,欲令长寿安乐,不罹意外灾祸者,当以戒杀吃素,为挽回天灾人祸之第一妙法。」
杀生之人,将来必受恶报
大师认为,无论是水中游鱼类还是地上走兽类,抑或空中飞行类,其灵明觉知之心同人类并无二致,只是因为宿业深重,致使形体与人不同,并且口不能言,至于它们求食避死的情形,都与人类相同。我们由于前世福业感召,有幸生到人道,具有聪明才智,因此更应尊奉天地,与大地万物为友。假使不能体悟天地好生之德,放纵自己的口食之欲,以我之强,凌彼之弱,食彼之肉,充我之腹,一旦过去的福报享尽,自己必会遭受杀生之果报,改头换面,轮回六道,转世做牛做马,偿还宿业。
印光大师由此在《宁波功德林蔬食处开办广告》中指出:「试思从古至今,凡残忍饕餮者,家门多绝;仁爱慈济者,子孙必昌。始作俑者,孔子断其无后;恣食肉者,如来记其必偿。祈勿徒云远庖,此系随俗权说;固宜永断荤腥,方为称理实义。」
现代社会,疾病流行,诸如禽流感、疯牛病之类牲畜疾病时常可见。加之喂养牲畜时大量滥用生长激素,促使牲畜迅速生长,大大减短其正常的生长周期,致使许多牲畜的肉类中含有致病毒素。人食这些肉类之后,常会引发各种疾病,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而且肉类是污秽之物,食后,则血浊而神昏,容易使人早衰。因此,印光大师主张人类应当吃蔬菜之类素食。他说:「蔬食者绝少传染。……蔬系清洁之品,食之则气清而智朗,长健而难老,以富有滋补之力。此虽卫生之常谈,实为尽性之至论。」
在论及肉食之过和素食的优点之后,印光大师苦口婆心地奉劝念佛行人应当吃长素。如果短时达不到,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才符合修行要求。假若不能断荤,宜买现肉,切勿在家中杀生。因为家中常希望吉祥,如果天天杀生,其家便成为杀场,杀场是怨鬼聚会之处,故在家中杀生于己很不吉祥。
二、杀生是杀六亲眷属
世上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轮回六道,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互为怨家对头,循环相报,相互杀害。
我们有时所杀有可能就是我们前世的亲人。佛陀在各种大乘经典中反复劝诫戒杀,但见闻拜读的人很少。即使有见闻读诵的人,而信受奉行的人更少。于是佛以大悲之心,现诸异类,供人杀食。等到被杀之后,又现出异相,从而使人知道,此是佛陀所示现,希望以此来减少杀业,保护众生的安全。比如像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等都是佛栖身示现之处。佛陀以此来警人耳目,以止杀业。《佛本生经》中记载了许多佛陀示现异类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佛陀示现出牲畜之相,在未杀之前,人们都说是牲畜,杀过之后,才知道是佛。佛陀以此使人明了杀生与杀佛无异,即使所杀的不是佛陀现身,也是未来之佛,假若杀而食之,罪过深于大海,高于山岳。因此我们应当戒杀,才可最终获得解脱。
印光大师在《<物犹如此>序》中说:「须知人物虽异,灵蠢互形,蠢人识暗,灵物智明。五伦八德,固不让人,其诚挚处,比人更深。敢以我强,杀食其肉,致令未来,常受人食。历观史籍,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
印光大师对杀生的论述,全面阐释了六道轮回的道理,使人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杀的生灵有可能是我们前生的父母眷属,提醒我们切勿杀生,谨防造作恶业,遭受无尽的苦报。
三、戒杀放生是众生安乐之道
曾有人问印光大师:鳏寡孤独、贫穷患难的人那么多,您不倡导周济这些人,却去提倡保护与人类不相关的生灵,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印光大师答曰:人与物虽然不同,佛性却是相同的。物类以恶业沦为异类,我们以善业得人生。若不怜悯体恤物类,恣情食啖,一旦我们福业享尽,物类罪业已毕,我们难免从头偿债,充物类的口腹。要知道刀兵劫,都是宿世杀业所感。无杀业,纵使身遇贼寇,贼寇也会起善心,不对我们加以诛戮,更何况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
因此我们应该知道,护生其实是保护自己。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等苦报。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人虽然值得怜悯,但尚不至于死地。物类如果得不到救赎,马上会被放入汤锅成为人们口中之物了。又有人问大师:物类无尽,我们能放生多少呢?大师答曰:「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纵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不止一人乎?又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圞(“口”里“栾”)、夫妻偕老之缘,正所以预行周济,令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鳏寡等苦,长享受寿富等乐。非所谓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子审思之。戒杀放生,毕竟是汲汲为人,抑止汲汲为物,而缓急轻重倒置乎?」大师认为,放生实为引发我们普护物命的慈悲心,如果我们都能断绝食肉,则捕杀动物的行为自然会停止。虽然我们一个人的护生力量有限,但若能够发动大家共同护生,其力量自然不可低估。
印光大师从以上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杀生的过患,放生、素食的好处。他的这些观点使学佛者进一步明了戒杀放生对现实人生的重要意义,从而也促使更多的人爱护生灵,远离杀业。
“放生”平台是由三宝弟子因推动如法放生理念的需要设立的微信公众账号,此公众平台旨在关注一切善信善行者及一切有情众生,传播正知正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光大正见佛法。以历代善知识的法语甘露以及世间一切善念为传播主题,以祖师大德的不定时、不地点、不预订物命的放生开示为准则,以“舍己安乐,广利众生”为己任,生命不息,放生护生不息,始终坚持如理如法放生和护生。汇集正能量,传扬正能量。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愿更多的善心人士加入我们行列,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使者.
佛教短片《戒杀放生的利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67v3codd&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举手之劳指尖轻触推荐给更多好友,把佛菩萨的慈悲之光遍洒大千世界,剔除一切有情漫漫无尽的无明痴暗。福慧净修,共襄如来大业,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普皆回向:阅读、转发、诽谤、 随喜者、业障消除,善根增长,往生极乐!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分享智慧,功德无量~
欢迎关注【妙音故事集锦】微信平台
微信号:mygsjj
微信名:妙音故事集锦
妙音故事集锦,是免费的公益佛学、修行、传播正能量的悲智佛学平台。让您天天亲近佛菩萨,学习善知识,积累福报,让生命充满慈悲与智慧!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这些对您有点滴的帮助,欢迎转发和分享,将佛法的大智慧带给您身边的每一位朋友!
温馨提示:点击屏幕右上方按钮即可关注妙音故事集锦、将内容分享或转发至朋友圈。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家人朋友,带去您的祝福!
征稿声明:
本微信平台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为宗旨的纯公益平台。
投稿内容:
※身边的真实因果故事。
※挽救人心的感人故事。
※本人忏悔的心得文章。
故事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感恩朋友们传递正能量,踊跃投稿!
邮箱📬
674183005@qq.com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皆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