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不是中产

刘子斯基 老司机野驶 2020-01-26

这年头社会变化太快,以至于我不得不时常反思自己的身份:

去有关部门办事,被质问:“你是哪个单位?”
去倒个垃圾被大妈质疑:“你是什么垃圾?”
去吃个饭,被餐厅服务员怀疑:“你是一个人吗?”
打个滴滴车,被司机凶:“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没有?”
进小区找人,又被保安连环追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些问题都太难了,搞得我想回乡下。


回乡下邻居就不会问这么多,只会问一个问题:“你今年赚了多少钱?”呃……我还是回城里吧。


 01 


关于自我认知,曾经一直很清晰:作为“农民家的孩子”,所以“要好好读书走出农村”;作为穷学生,“谁都帮不了你所以要好好读书”。好好读书毕了业,先是做广告狗,通宵加班时常的事儿,只为在魔都生存下来,连女朋友都不敢找。


十几年前“新中产”一词开始流行,我在策划案中对“新中产”群体反复研究,仿佛研究的是自己。当时百度词条是这么定位的:


新中产是指以30岁到40岁左右的人为基础的族群,物质的丰富让他们内心深处有强烈的安全感,同时,良好的教育也让他们保持工作上的强烈进取心;

新中产热爱环保和慈善,当然不是像陈光标一样作秀,而是坚持从我做起,小到爱护流浪猫,不乱扔垃圾……新中产有一套潜在的物质标准——他们必须要在所在城市拥有一套80平方米以上的不动产,以及10万元以上的家用车。

这是最起码的安全感。至于年收入,15万元是一个可以参考的分界线。


加班熬夜的夜晚,窗外悄悄亮起一盏灯,好像照亮着我的归属和奋斗方向!


于是我关心环保和“慈善”——在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里为关爱流浪猫的妹子们点赞(自己养就算了,连个女朋友都养不起),于是我不断折腾,从广告干到财经,再折腾到房地产到金融,努力奋斗准备迎接“新中产”组织的怀抱……


看来组织不打算这么快接纳我,迎接我的是楼市、股市一轮又一轮的洗劫了,十多年过去了,我最后抛掉所有资产,在魔都入手一套两居室(不到80㎡),又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舞投入创业怀抱,一算账,身份又糊了。


——数据来源 吴晓波频道

 

来自《2019新中产白皮书》数据显示,全国新中产家庭净资产均值是496万元,中位数是371万元。刨除未还的剩余房贷,很明显,我严重拖了“新中产”后腿。何况我还是在一线城市。


对不住您了,组织。

 

 02  


回首工作十五年,自觉兢兢业业,努力拼搏,勇于应变,绝对是个靠谱的中产储备军。


前半期,全民轰轰烈烈炒房,暗许努力提升自我才是正道,加之工薪所得原始积累不足,只好岿然不动;中期,P2P、炒股、炒黄金、炒期货风生水起,彼时什么都能炒,炒绿豆、炒玛卡、炒大蒜,不炒点什么总觉得不时髦,于是将积攒数年的小钱一笔砸入股市,数轮股灾后割肉出场;后期,炒币、炒汇、炒网红还能炒鞋炒盲盒,这变化咋特么这么大,顿感心有余力不足,拢了拢资金跟在炒房大军屁股后头买了房安家……


回头一看,人为铁锅我为鱼肉,炒啥都没跟上,倒是在泡沫的大锅里被炒了一遍又一遍。


还好并不孤独,身边很多朋友都差不多,除了炒房群体,炒别的玩意儿即便辉煌一时,最终多半殊途同归。今朝潮水褪去,除非成功将资产囤在房产里,多数人多半空欢喜,正应了“只有售楼员不会骗你”的金玉良言。



只不过房地产的潮水也在褪去,这句话也要打个问号。


我做房地产的前同事们,无论在一线二线三四线,线线愁掉发际线。甚至于一个做新能源电池的顶尖专家级哥们儿,为照顾家庭,数月前从一家新能源电池企业副总裁退回上海,进了X大开发商刚刚收购的汽车研究院做研发总监,也被逼着拉人头看房、卖房。


哥们儿无心搞研究,成天盘算着完成集团交代的看房、卖房任务,“这周末拉几个人跟我去完成个任务?上海周边随便哪里你选,反正哪都有我们的项目”。更有甚者,哥们儿作为领导带队去售楼处卖房,啥都不懂,被20岁的售楼小姐笑话,老脸红了好几天,前些天去看他,已经吃上了抗抑郁药。


怎样才能不裸泳,今天的做法不是让潮水把玩火的人卷走,不是穿上裤子,也不是让人上岸,而是放水重新掩盖。全世界都无法忍耐紧巴巴的日子,放水又太容易,导致动不动就全球性大放水。


只希望我们不要回到只能信房地产的老路。


  03 


那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最近怀旧,翻起朋友们的QQ空间,发现一老友的QQ签名改掉了,“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是他用了很多年的签名,也曾经鼓舞着年轻时的我们瞎折腾。


当年我们把“我爱你“作为”多么清楚多么坚固的信仰”,后来看超女感到我们也能这么火起来而信春哥,再后来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国达人秀,“你有什么梦想?”仿佛站在台上的是自己,被问得心潮澎湃……时至今日,作为中年群体,作为小小老板或者公司/单位“领导”,老是“热泪盈眶”会显得矫情和傻B,于是老友的签名改成了“自律而自由”。这也许是新中产们共同的呼声。



——数据来源 吴晓波频道


不必为个人面临的困境感到烦恼,瓶颈、转型、学习,是中产们普遍面临的课题。


这几年大家都在想转型、谈转型,真正转成功的没多少,就算成功转出来,也多半发现新坑未必比旧坑好蹲多少。


人们都知道,向左走向右走都好走,只有中间最难走,年轻人老年人都好过,只有中年人最难过。中产们,不往上走难以引领变化,也不能像光脚的面对变化无动于衷。如何处理好“变与不变”,是每个个体都必须面对的共同课题。


《2019新中产白皮书》数据显示,知识、健康、宠物是新中产三大新增消费点,中年人们知识体系停滞、健康透支、情感失去依托的情况大量存在,知识付费经济、“健康中国”概念兴起,从身心两方面再加油,是广大中产们应对压力和变化的重要课题。


关于这“不变”,办法就是“回归”。


中国的乡村虽然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我发现老家乡下的穷亲戚们,反倒没太多忧虑:家有薄地三五亩,闲时打点小零工,年轻人则多在外打工,虽然不甚富裕,起码不会饿死,也算心安理得。


 “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信赖的东西,民国著名农学家董时进曾这样概述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地就在那里摆着,你可以天天见到它,强盗不能把它抢走,窃贼不能把它偷走,人死了地还在。


换作今天,也是如此,土地(和房子)就在那摆着,股灾不能把它抢走,泡沫不能把它偷走,啥都没了,土地(和房子)还在。因此土地和房子,还是最让人信任的东西。



走过世界,回到自己。就像我们为之愤起打榜的周杰伦,也在新歌《说好不哭》中为中年的中产们打榜,就算“你什么都没有,却还为我的梦加油”。


 

来源:老司机野驶(ID:lsjyeshi)作者:刘子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没有深圳文化,才是最好的深圳文化

Costco,不要钱?真要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