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家就不需要恰饭吗

玛瑙斯基 老司机野驶 2020-11-22

从小,父母老师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要当科学家……
 
长大后,斯基没能当上科学家,而是和大多数吃瓜群众一样,成为坐在路边为科学家鼓掌的人。
 
但这一次,斯基有点鼓不动了。
 
 01 

四川绵阳,西南大山深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被尊称为“核九院”,也被称作科技城。
 
曾经,名校精英看了这里的招聘启事,慕名而来。
 
到绵阳走了一批,到县里又走了一批,剩下的,发现到县城后还得往山沟里再走好几十公里,又有一批忍无可忍地回头离开了。
 
能留下的年轻人,颇有几分新生代“面壁者”的风范

他们在这里为国铸剑,无问东西。

“两弹元勋”邓稼先位于绵阳“两弹城”的旧居
 
对于科研者来说,这就是搞科研的天堂。
 
这里适合干事业,也能干出事业,最好的设备、实验室随时等候召唤。
 
但有的召唤没有持续很长时间,面壁者也有“死穴”。
 
如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些留在北上广深的同学,早早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总不能献了青春又献子孙。
 
类似的后顾之忧,也带来了人才流失的问题。

仅2016年,这里就流失了百余名青年才俊。
 
 02 
 
在距离绵阳科学城1400多公里的地方,也有一座“合肥科学岛”。
 
近日,岛上一所也是研究核安全的神秘机构,“意外”点燃了一场“核爆”级别的风暴。
 
还上了多少不入流的小明星买都买不来的热搜。
 
这所机构,就是隶属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90多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
 
辞职者多为博士,且是拥有事业编制的青年才俊。
 
事件传来的画面中,他们有的席地而坐,有的排队等待。
 
地方不够时,还得稍微挤一挤。
 
这样人才“挤挤”的名场面,过去或许只在人才市场见过。

 
据说,事件导火索在于院方强制更换了核所的门禁与保安。
 
感觉被冒犯的科研人员,不惜斯文扫地与之争执,一些女博士更是吓得花容失色。
 


身处漩涡中心的保安小哥心想:“原来科学家们撕起来,也跟村头老六没两样啊。”


无怪乎,刚着手“庆渝年”灾后重建工作的“当当网”宣布:


成立公司权益维护部,重点招募退伍军人。


防止他人擅闯公司,再夺公章。


然而,对此集体辞职,院方却稳得一批,回应也是异常风轻云淡。

 
有这事,正常流动。
 
一时间,宫斗论、互撕论、炮灰论、阴谋论等甚嚣尘上。
 
到底是辞职明志、负气出走,还是集体转会、正常流动?
 
 03 
 
集体辞职者多系出同门,一个叫“FDS凤麟”的牛逼科研团队。
 
就凭团队的这些硬核技术,中国在这个领域,再也不担心被其他国家“拍一拍”并“卡脖子”了。
 
团队大BOSS,就是2019年新科院士——吴宜灿教授。


由于在业内的影响力,吴院士简直就是“克里斯玛”chrisma)一般的存在。
 
拥有超凡魅力与能力的权威人物。

在马克斯·韦伯的权威分类中,这是指个人展示的某种超凡特征而受到人们尊崇,从而获得声望并因此具有一定的支配力量。
 
对此,斯基不予置评也无法臧否。
 
但也有网传版本这样写道:



院长大,还是院士大?
 
试探性敲打,还是碾压性吊打?
 
就问你。
 
要做一粒沙,还是一块金?
 
当然,也有另一种声音:
 


跟着院士,有肉吃。
 
跟着院方,吃什么?
 
还有一种说法,或许这就是个罗生门。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个中原因已经真假难辨。
 
对此,斯基想说的是: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说什么《聊斋》啊?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集体“出走”。
 
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模棱两可其实对双方都不好。
 
在现有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让一部分有能力的研究所企业化,凭自己的一身过硬本事恰饭,也未尝不可。
 
当然,动静别太大,也别太“横店化”和“热搜化”。

 04  

大时代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沙也好,金也罢。
 
不知这些风暴中的后浪们,有没有让吴院士想起1988年的自己。
 
吴院士时年24岁,刚研究生毕业。
 
安庆老家,三个弟弟尚在上学,家里已是捉襟见肘。
 
行走在西安交大的校园里,不要说《为世界之光》了,连生活之光差点都黯淡了。
 
一番思想斗争后,最后选择了“虽清贫但有趣”的科研道路。


那个年代,改革开放刚开始,市场经济大潮刚兴起。
 
出现了所谓的“脑体倒挂”现象。
 
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
 
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
 
李彦宏对此也深有感触,选择了在1991年出国深造。

我毕业的时候,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叫“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那时候因为我相信了这个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和抗争精神,所以我没有去卖茶叶蛋,还是自己做自己相信的技术。

诚然,那样的时代不复存在,科学界的春天已经来临。
 

如今,科学家虽不至于穷困潦倒、举步维艰,但还不是大佬的中青年、没有帽子的小人物,仍然有着他们难以言说的困境与苦衷。

 

在工作强度上,研究机构学“华为”、“阿里”的多,搞起“996”、“611”来毫不含糊。

 
但一说到收入,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都是理工科出身,都是搞技术的干活,差距咋这么大呢?
 
某名牌大学物理学系毕业N年同学聚会。
 
目送司机接走赶场赴宴的同学A总,婉拒同学B总顺道送你的好意之后,半醉半醒的你在临下车时,还得陪着笑脸对的士师傅说一声,“麻烦您,扫微信,撕张票,得报销”。
 

                                                      
 05 

 

早就摆脱清贫的吴院士深知这样一个道理:
 
从小硕熬到博导,从菜鸟升为大佬,这毕竟是一条艰难的路。
 
要是跳出去,或许不一样。
 
技术大厂的股权、绩效,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
 
但是留下来,就得慢慢熬。
 
干活多自不必说,科技奖项也未必轮得上,又何必呢?
 
事业不尽人意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大有人在。
 
小时候人人都想当的科学家,或许只是一个光鲜靓丽的面子。
 
围城之困,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只是,生活不会永远慷慨,给予选择或重来的机会。
 
我们是这样,科学家也是一样。
 
我们不止一次听到,抱歉,你已经35岁了,我们这里不需要。
 
 06 
 
在吴院士的家乡——安庆。
 
洋务运动的主推者曾国藩,于1861年在此设立了内军械所,任用了诸如李善兰等一批早期的著名科技人才。
 
而吴院士的另一位合肥老乡——李鸿章,曾在1862年致信曾国藩:

李善兰制成开花炮二尊,连炮子解上,其雇觅善装军器之西人,请试用之。

可见,在那个时代,这些被视为洋务运动起点的军工项目,虽未聘请任何西方顾问,仍要处处受制于西方列强。
 
吴院士念及故往,放眼今朝,一定倍感欣慰。
 
我们的祖国已经强大了,我们的科学已经强大了。
 
但不知道作为国之栋梁的吴院士,站在安庆内军械所旧址面前时,会不会想到这个时代的李善兰们?
 
当今社会,辞职的原因无非三样:
 
钱少,心寒,活难干。

 
其中只要有一样拉胯,剩下的就是改变的勇气。

不给够肉吃,光靠打鸡血,最后只能“呵呵”。
 
再造一位邓稼先,很难。
 
情怀能当饭恰吗?
 
至于活嘛,“没有在怕的”。

   核九院张信威院士在阅兵式观礼间隙阅读科研文献
三年前,张院士在工程院举行的院士制度改革座谈会上说过,他一年365天只有大年初一休息,且每天都是晚上十点后回家,许多年了雷打不动!他退休时只向单位提了一个要求,因为家离单位比较远,希望能保障他晚上十点后回家的用车,免得打不到出租车。

那么,为什么还有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
 
个中原因,你品,你细品。
 
毕竟,科学家也是要恰饭的嘛。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已是饱汉。


来源:老司机野驶(ID:lsjyeshi)作者:玛瑙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别怕,下药未遂她们也不能把你怎么样

原谅那些逼你穿紫内裤的人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