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行也能看懂的大语言模型结构对比!

带来新知识的 OpenMMLab 2023-09-21

本文作者:白牛


AI 算法论文力求公正,通常通过客观指标如精度、召回和困惑度来评估模型的优劣,而这些结果都会受到权重数值的影响。如果我们将部署和产品化也纳入考虑范围,则 AI 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


在此基础上,除了分析数值(如《GPTQ-for-LLaMa:量化分析与优化》),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多问题,例如: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是否 Transformer 结构是最优选择?换句话说,在该使用场景中,模型结构需要满足哪些特性?



1. 定义场景和特点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要回答同事或客户的各种问题。然而受限于时间,微信或 issue 无法实现即时响应。


因此,我们从日常需求出发,开发了一个专业知识问答助手,并将其命名为“茴香豆”。它是一只可爱的布偶猫,悄悄潜入了 MMDeploy 2 群中,随时准备解答大家的疑问。



我们最初定了 3 个目标:
首先,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避免任何有风险的闲聊。目前,“茴香豆”已完全实现这一目标,感谢 ncnn 的热心测试。






其次,应能回答部署专业问题,例如 “遇到 undefined libprotobuf.so 怎么办”、“OpenMMLab 2.0 是否需要 MMCV 2.x 版本”。“茴香豆”在这方面已展现较好的回答能力。



最后,需确保模型训练、初始化和推理的速度,以保证版本迭代效率。


经过一些训练和调优测试,我们目前采用特征检索方案。这个方案类似人脸识别流程,分 3 个阶段。


  1. 底库初始化:我们从 OpenMMLab 算法仓库,筛选出 1700 份使用文档。然后把每个文档切分成近似大小的 bread,提取文本特征,并存储到数据库。如果数据较杂,也可以用 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线性判断分析)等抽取主题词做 bread;

  2. 查询目标段落:提取用户输入的文本特征,和底库对比。如果特征距离接近,取目标连续的 bread 作为目标段落;如果距离过远,就认为是闲聊;

  3. 获取回答:把用户输入作为 prompt,目标段落作 input,输入给 LLM,返回响应。


特征检索方案满足最初的设计目标,经过实测,确实有能力缓解响应不及时的情况,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


1. 上下文过长导致程序崩溃然而,在处理专业问题时,往往需要较长的上下文才能更好地理解用户输入。以下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用户的问题含有 “mmdeploy”、“vulkan”、“ncnn” 等多个主题,按照最初的设置,需要 9100 字上下文,这导致了程序崩溃和参数调整。


2. 回答失败。虽然用特征检索方案能有效降低法律风险,但它容易导致无法匹配不到正确的底库,从而无法正确回答问题。这是一个特征匹配失败的例子。



针对 MMDEPLOY_SHARED_LIBS=ON,助手会匹配到 hrnet 相关文档,从而导致结果错误。


3. 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我们为计算特征,额外部署了模型,并且 LLM 推理的 GPU 利用率也不高。所以能否直接使用 LLM 的中间 feature 做检索。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研究了近期流行的开源模型结构,并尝试从中找到答案。



2. 对比方法


我们本次对比 2 种开源模型,均支持中文,详见表格:



抽象地讲,这些 LLM 从输入 “今天天气很好,所以” 开始,都需要执行这些步骤:




  1. encode 和 decode。由于中文不能直接参与计算,所以要先分词并编码成 tensor 形式。计算出结果后,同样要把 tensor 解码回中文;

  2. embedding 和 head。将分词得到的 tensor 转到词向量空间表示,从而捕捉单词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head 模块会把词向量空间特征翻译回 tensor 形式;

  3. backbone(主干网络)。根据词向量空间特征,该部分负责捕捉文本中的深层次语义关系和上下文信息、理解句子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完成标注、翻译、续写等具体 NLP 任务。

我们将根据微信助手场景的需求,以白盒的方式,对比相同阶段不同实现。相关论文和技术细节也将一并介绍。



3. LLaMA


3.1 词向量空间


Facebook 开源的 LLaMa 模型在训练时使用的中文语料较少,其 tokenizer 的词表仅包含 32,000 个词条,因此并不能很好地表达中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Chinese-LLaMA-Alpaca 增加了大量中文数据,并将词表扩展到了 49,954 个词条。以下是扩充前后分词能力的直观对比:


# 扩词前>>> model.encode_as_pieces('今天天气怎么样')['▁', '今', '天', '天', '<0xE6>', '<0xB0>', '<0x94>', '<0xE6>', '<0x80>', '<0x8E>', '么', '样']
# 扩充后>>> model.encode_as_pieces('今天天气怎么样')['▁今天', '天气', '怎么样']>>> model.tokenize('今天天气怎么样')[36345, 34230, 34164]


在原版 LLaMa 中,“气”字需要 6 个数才能表达。而在词表扩充后,只需 3 个数值即可表示“今天天气怎么样”。


需要注意的是,tokenize 的目的是让中文变得能处理,分词效果好坏和模型效果没有强关联。


在 LLaMa 推理过程中,embedding(词向量空间嵌入)是一个 Gather 操作。使用 llama.onnx 可视化,其表示如下。




例如,我们已经把“今天”表示成 36345,从已经训练好的特征中,取第 36345 个,作为“今天”的词向量空间表示。


可以看到,这种方法得到的词向量空间,在段落匹配方面表现不佳,因此并不适合作为“茴香豆”的知识特征。主要在于实际应用中的句子,长度和表达各不相同,而该方法未能捕捉上下文关联信息。


3.2 attention


LLaMa 使用 Transformer Attention + RoPE 作为主干结构。


Transformer 来自 2017 年发表的《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最初用来解决 NLP 领域的问题。针对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计算效率不足问题,论文提出了自注意力机制(Attention)和位置编码方法。


Attention 的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假设有一个输入序列,我们先为每个词创建三个向量:Query、Key 和 Value。接下来:


  1. 将每个词的 Query 向量与其他所有词的 Key 向量进行点积,以计算得分;

  2. 对得分使用 softmax 函数进行归一化。归一化得分代表输入序列中各词的关注度;

  3. 将归一化得分与 Value 向量相乘,使关注度较高的词的 Value 向量保留更多信息;

  4. 将加权后的 Value 向量相加,得到输出向量。


RoPe(Rotary Position Embedding,旋转式位置编码)是一种配合注意力机制的位置编码方法,由知乎用户 @苏剑林 提出。这种设计能够实现绝对位置编码的效果,同时避免了传统绝对位置编码的一些缺点。


完整的介绍可以参考以下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59502624


在推理过程中,为了保留上下文信息,LLaMa 需要存储 attention 计算得到的历史位置编码。实现里采用 concat 方法来存储这些编码;处理一个长度为 N 的序列,还需要计算一个 NxN 的注意力矩阵(attention map)。这会导致注意力矩阵所需的内存随输入呈二次方增长。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额外的内存,因此当 LLaMa 处理大篇幅问题时,容易出现内存不足(OOM)和程序崩溃。以下是触发异常的位置:


       if past_key_value is not None:            # reuse k, v, self_attention            key_states = torch.cat([past_key_value[0], key_states], dim=2)            value_states = torch.cat([past_key_value[1], value_states], dim=2)                    attn_weights = torch.matmul(query_states, key_states.transpose(2, 3)) / math.sqrt(self.head_dim)


即便内存问题能被解决,当前结构仍无法处理长文本,更多信息请阅读 RoPE 作者的 HWFT(Hybird Window-Full Attention):https://kexue.fm/archives/9603


3.3 FFN


Attention 的实现主要包括诸如矩阵乘法、点积和 Softmax 等线性变换。这些线性变换关注全局信息,并通过计算各个位置间的权重来构建上下文表示。因此,在骨干网络中使用 FFN(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前馈神经网络)来实现非线性变换,可以更专注于处理每个位置的局部信息。


LLaMa 模型采用 SiLU(Sigmoid Linear Units)作为 FFN 的激活函数,以确保特征计算具有非线性特性。


以下是关于 SiLU 的完整解释:https://arxiv.org/abs/1702.03118v3




4. RWKV


RWKV 是一种模型,目前作者并未发表相关论文,解释权归 GitHub 用户 BlinkDL 所有。我们目前理解的 RWKV 含义如下:


  • Receptions:新单词对旧单词的信息接收意愿,通过输入线性变换得到。

  • Weight:旧字和新字之间的关联程度,也就是二者之间的权重。

  • Key/Value:与 Transformer 类似,通过输入变换得到。


RWKV 模型得名于其统一的格式,即 time-mix 和 channel-mix 都遵循相同的 RWKV 结构设计。




实际上,RWKV 的设计灵感来源于 Transformer。从代码本身无法看出其所宣称的“RNN 结构”,需要阅读作者的历史文章才能理解。

若将模型写成 RNN 形式并恢复时间对称性,可以消除 alpha、beta 和 gamma 等因子。


从部署角度来看,RWKV 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算子实现。这样可以确保模型自成一体,便于不同场景下应用和优化。


4.1 词向量空间


RWKV 模型的词表长度为 50,254。编码过程中使用的是 huggingface/tokenizers,它基于 Rust 实现,比 SentencePiece 更快。


与 LLaMa 的嵌入层仅用 Gather 不同,RWKV 在嵌入层中增加了一次 LayerNorm(层归一化)。在 NLP 领域,LayerNorm 相对于 Batch Normalization(BN)更常用于实现归一化。主要是因为文本长度不确定,以 batch 为单位计算归一化参数并没有意义。


关于 LayerNorm 如何加速训练和增强泛化能力的深入理解,可以参考这篇文章:https://arxiv.org/pdf/1911.07013.pdf


4.2 time-mix


RWKV-4 的原型使用了 AFT(An Attention Free Transformer),AFT 用下面的操作替换了原本 transformer 中的 attention:


  1. 合并 key/value。首先使用一组可学习的位置偏置(position biases)将 key 和 value (上下文信息) 合并在一起。捕捉输入序列的局部相关性;

  2. 将 query 与简化的上下文结合。然后用点乘,将 query 与已合并的上下文信息相结合。这保证了 input 任意两个位置互相交互。


新的公式如下图:




其中 QKV 均来自 affine(input) ,K 的首个元素实质是 input 第一行加权累加得到的,因此,可以说 input 中任意两个位置之间存在交互;wt 就是前面提到的“可学习的位置偏置”。


这个过程既保留了原本 attention 机制的特性,同时避免计算 NxN 尺寸的 attention map,因此 AFT 模型支持更长的输入。以下是 AFT 时间、空间复杂度的对比表格,表中的 T、d 分别表示文本序列长度和特征尺寸。




需要注意的是,RWKV 调整了 AFT 实现,使用一个固定大小的 cache 累加上下文信息。因为空间复杂度和 T 不再相关,所以内存角度上支持无限长度。训练角度暂有争议。


time-shift 是作者的局部 attention 设计。举一个粗糙的例子:


  1. 用户输入“今天天气怎么样”,tokenizer 编码得到尺寸 [1,3] 的 tensor,经过 embedding 处理,特征尺寸为 [1,3,1024]。这是 attention 的输入;

  2. 然后强制相邻的两个特征相互结合。即“今天”和“天气”结合、“天气”和“怎么样”结合。请运行这段代码体会效果。


import torchx = torch.rand(1, 3, 1024)
time_shift = torch.nn.ZeroPad2d((0,0,1,0))torch.cat([time_shift(x)[:, :-1, :1024//2], x[:, :, 1024//2:]], dim = -1)


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RNN”语意。





通过这种方法,模型能够更好地关注局部信息、捕获相邻词汇之间的潜在关联。


4.3 channel-mix


RWKV 模型中使用的 FFN 受到了两篇论文 GLU(Gated Linear Units,门控线性单元)和 SquareReLU 的启发。


GLU:是 google 提出的一种激活函数。相较于 LLaMa 使用的公式 FFN.SiLU(x, W1, W2) = SiLU(xW1)W2,GLU 增加了参数,使表达形式更加丰富。新公式为:FFN.SiLUGLU(x, W1, V, W2) = (SiLU(xW1) ⊗ xV)W2。


通过引入门控机制,GLU 能够使模型在处理序列数据时,具有更强的表示能力。


SquareReLU:是通过 Primer 搜索得到的网络结构的一部分。SquareReLU 实际上是在 ReLU 激活函数之后接一个开平方根运算。


Primer 论文 :https://arxiv.org/pdf/2109.08668v2.pdf


RWKV 的作者将本可以发表为论文的内容,直接发布在知乎上,这客观上加快了我们对其观点的理解。我们完全理解撰写严谨论文是非常耗时的,但希望有一页基本定义,以方便更多人学习这个模型。



5. 总结


我们基于特征检索方案实现了 LLM 专业知识问答助手,并将其部署到微信 MMDeploy 2 群。在实际运行中,我们总结了各种场景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比较了 LLaMa 和 RWKV 两种模型结构的差异。在此过程中,我们还介绍了许多基础论文。


以下是对比汇总表格:



关于 GPU 利用率,我们发现这受实现影响很大,例如 ChatGLM-6B 合并了 qkv_weight,这显然能提高效率。难以从模型结构角度直接对比 GPU 情况。


视频理解基础模型及下游应用分享 | 南京大学王利民老师

2023-05-15

挑战超优质项目,赢取超丰厚奖金 | OpenMMLab & 开源之夏重磅来袭!

2023-05-12

ICLR 2023 | RevCol:大模型架构设计新范式

2023-05-1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