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11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今年高考1个清华2个北大!揭秘宁蒗海安班……

今日彝族 2019-08-09


目前,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已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随着一份份通知书的发出,2019年高考徐徐落下帷幕。然而,2019年高考成绩,依然是丽江百姓热议的话题。

“丽江市今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214人……”

“听说今年高考成绩全省前50名的名单里,丽江一个都没有……”“听说临沧一中,全省前50名的就有9人,全省前100名的23人,600分以上688人……”……

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唯一让丽江人聊以自慰的是,宁蒗县海安班如异军突起,在今年高考中成绩斐然:一个班竟出了一个清华、两个北大,有近一半学生录取在“985”“211”。
往年,丽江能出一两个清华、北大学子都非常难得,但今年海安班却一出就出了仨,几乎可以说是创造了丽江奇迹。也由此,宁蒗县海安班跃入了公众的视野。
海安班究竟是个什么班?招的都是些啥样的学生?这里的老师什么样……不少丽江人对这个神秘的班级好奇心重重。近日,读本深入宁蒗探访,揭开了海安班的神秘面纱。

一北大二清华,全班仅有3人未上一本线……

宁蒗县海安班有52名学生,其中,50名为土生土长的当地学生,2名为江苏学生(海安教师子女)。本次高考中,全班49名同学上一本线。

录取学校渐渐揭晓,清华、北大、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班级群里捷报频传,海安班班主任李忠东每天都在手机里收到一大堆家长、学生发来的感谢短信。
直到此时,海安班班主任李忠东悬了三年的心,终于落了地。“老师们三年的辛苦付出,总算没有白费。”

宁蒗——海安,教育合作始于1988年

丽江宁蒗——江苏海安,一个在长江头,一个在长江尾。两地自1988年起合作办学,从而开启了我国东西部教育合作的先河。
1988年,云南省宁蒗和江苏省海安县(后改为市)两地签署教育合作协议,从两地地名中各取一个字兴办宁海中学,就办在宁蒗,由海安选派教师到学校任教。
招生第一年,初一四个班报名人数爆棚。尽管当时宁蒗教育水平非常落后,但人民想读书、想上好学校的心,却令人动容。
读书去!到宁海中学读书去!一股读书的风气弥漫在宁蒗12个少数民族中。
然而,第一次摸底考试,让宁海中学这群来自八千里外的海安老师傻了眼。初二、初三四个班平均分,语文46分,数学22分,英语28分;初一新生的基础竟然达不到沿海地区小学四年级的平均水平,很多学生连四则混合运算都不会
恶劣的教学环境和学生薄弱的基础,成为了宁海中学办学开端的拦路虎。

海安教师成了“海安舅舅”

尽管第一批来宁蒗任教的海安教师目前已都不在宁蒗。但是,可以想象,要转变这样的教育局面,需要付出怎样的心血。
1989年7月,宁海中学第一次中考,两个初三毕业班88名学生,22人考取昆明、丽江等地中等专业学校,26人考取县内外重点高中。人均考分、升学率在宁蒗排第一,在丽江名列前茅。全县语文、数学和政治学科的第一名全部出自宁海中学。

就在那一年,宁海中学一炮打响。
时任宁蒗县委书记阿苏大岭在全县干部会议上说:“从前我们彝家有个说法,石头不能做枕头,汉人不能做朋友。时代不同了,这个说法过时了!我们和江苏海安联合办学,一年就取得了成效,放了卫星!江苏老师是我们宁蒗12个民族的亲人,是我们孩子的舅舅,是我们各族人民的舅舅!
“舅舅”这个称谓不得了,摩梭家庭“舅长礼仪,母长财”,舅舅帮助姐妹抚养儿女,承担家庭中的重活累活,受到姐妹儿女的敬畏和尊重。“海安舅舅”这个称呼,是宁蒗人民对海安教师的最大肯定。


转变模式,从宁海中学到海安班


从1988年开办以来,宁海中学一走就是很多年。
然而,时移世易,宁海中学之前固有的办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于是在三年前,宁蒗县教育局决定改变一成不变的合作模式,与海安方面探讨后,决定将宁蒗县中考成绩前50名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创办一个海安班。海安班的高考考试学科由6名海安教师任教,管理享有自主权,不受学校限制。
“准备办这个班时,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有期待,当然也有质疑,不少人认为这个班肯定办不好。”从接手海安班开始,作为班主任的李忠东就肩负着巨大的压力,这个班是要把全县最优秀的娃娃集中到一起,教不好,怎么办?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探索适合宁蒗的教学方法。“我知道办这个班肯定很艰难,但是如果我们用心去做,做好的话,那对宁蒗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他说。



磨破嘴皮,挽留中考优质生


但是,从这些年丽江的情况来看,很多中考优质生最终都会选择到外面读优质高中。如果选择在宁蒗读书,就意味着要放弃中央民大附中、云师大附中等丽江学子梦寐以求的高中殿堂。
选择宁蒗还是选择云师大附中?这在丽江范围来看,几乎是一个不假思索的选择题。
要把宁蒗中考前50名留在丽江,留在宁蒗,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再困难,也要迈出第一步。为了让中考优秀生能来到海安班,当时我和李忠东老师挨家挨户打电话,一个一个地动员。”时任宁蒗县教育局局长杨锋元清楚记得当时动员学生的场景,他和李忠东一起,磨破了嘴皮子。遗憾的是,最终,当年全县中考前50名的孩子还是有学生外流了。好在,绝大多数学生留了下来。
今年考上清华大学的杨昌华同学就曾向读本君坦言,当初自己想过去丽江城里甚至昆明读高中,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留在宁蒗能省一大笔开销,得知海安班的教师配置也是一流,最终选择留在了宁蒗。



自主办学,不受约束,有独特的教学方法


不受学校的管理约束,海安老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班里不少教辅书籍是老师们经过实战加经验分析后根据学生的情况专门定制的。晚上九点起,海安班的教室里便再没有讲课的声音了,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消化当天学习的内容。
海安老师办公室的大门上,“海安班老师欢迎您”的牌子贴在最醒目的位置。原则上,老师们绝不让孩子的疑问过夜,孩子们一有问题,就会自觉地到办公室,也总会得到老师的热情解答。


海安老师的办公室与刚毕业的海安一班一墙之隔,三年来,李忠东几乎没有一日是晚上十一点前离开的。尽管同学们已经进入自习阶段,但他的守候更多是为了给孩子一份心安。“同学们下课或放学都要路过我的办公室,如果每次他们都能看到老师还坐在里面备课、批改作业,是否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呢?”李忠东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每一位同学。
 



课外活动超过普通班级


传统印象里,学霸齐聚的班级就是无尽的埋头苦读。事实上,海安班的课外活动甚至超过了学校里的普通班级。
篮球赛、辩论赛、足球赛、书法比赛……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们各方面发展。由于地处多民族地区,不少学生初到海安班时无法流畅地说普通话,更不用说到讲台前发言。通过一次次的活动,一回回的锻炼,害羞、不敢说话、说不出话的情况,一点点的在海安班学生的身上消失。自信,阳光的姿态,逐渐充盈着整个班级。
“我们从不培养学习的机器。”李忠东说。


开辟渠道捐助贫困学生,全班25人受益


除去日常教学,海安老师还通过自己的渠道,为班上的贫困孩子寻找资助人,每学期500元。远在江苏的好心人,通过海安老师,给海安班的学生们奉献爱心,班上有25人受资助。
在好心人的爱心关注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有了感恩的心理,学习便多了一份自觉。”李忠东说。

首战告捷,让质疑变为接纳


从怀疑到接纳,成绩出来后,不少家长和学生对海安班是肯定,对进入海安班是庆幸。
今年丽江高考情况整体很一般,如果去其他学校,我可能拿不到这样的成绩。因此,对当初我选择留在海安班,感到很庆幸。”不少海安一班的毕业生都有着同样的心声。

至今,李忠东已经在宁蒗支教6年了。很多海安的老师也跟他一样一来就是好多年,那么,从沿海地区到这个沟壑纵横的山村,究竟是什么让海安的老师能留下来?


宁蒗凭什么让海安的老师留下?


纪录片《宁海之约》中,揭秘了最初海安教师被抽调到宁蒗后的待遇:公办教师上浮一级工资,给家属转非农户口,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于是,第一批教师带着家属,从海安动身,前往远在八千公里以外的宁蒗。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海安教师的待遇已经与最初一批有所不同。由于各种原因,当初宁蒗与海安之间木材换人才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转户口、给编制……这些办法,也是没有多少吸引力了。
那么,这些年,究竟是什么让海安的老师坚持留在这里?
能到宁蒗,首先是一种荣誉,到贫困山区做了好事,经济上也有补偿。”开始的头三年,李忠东的家人并没有反对他去宁蒗支教,但当宁蒗县相关部门挽留时,家人开始有意见了。“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夫妻长期分居,面临着很多问题。”但在相关部门的盛情邀请下,李忠东还是没能撇下这些大山里的孩子。

“因为对宁蒗的了解,对创建海安班的认识,对自己的挑战,我决定再来一轮办好海安班。”李忠东的妻子在江苏海安也是一名教师,分开了那么长时间,暑假一到,她就赶到宁蒗看望丈夫。

六年来,李忠东一家人在尽量权衡支教和亲情之间的关系。海安的学校放假比较早,有时妻子会带着孩子一起来宁蒗和李忠东过假期。今年,她到宁蒗等丈夫放暑假,然后一起回家。
李忠东介绍,学校里有专门为海安老师配备的海安公寓,提供一个套间,约80平米左右,提供油烟机、沙发和饮水机,其他东西可以自己购置。初到宁蒗时,李忠东和不少老师一样吃不惯少数民族的口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两千多天过去了,李忠东早已习惯了宁蒗风味,但更多时候他更愿意自己动手做一做家乡的味道。

海安班学生的目标,不再是当一个公务员

宁蒗地处高寒山区,就业岗位不多。曾经宁蒗为数不多的学霸们即便学成归来,大多也最终选择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
一个县就只需要一个书记,一个局只有一个局长,如果每个人都想当公务员,那太局限了,我希望宁蒗人能走出去,当科学家!”杨锋元是土生土长的宁蒗人,对宁蒗的情况非常熟悉,在他看来,不少人幼时的梦想都是当科学家,长大后面对现实只能一笑而过。
所幸,海安班很多学生的目标,并非如此。
今年考上北大的海安班小伙和冬华就将曾经的梦想化作了现实——“学习好的话,我可以当科学家。是海安老师,让我有资本去追逐梦想。”和冬华再过不久就将走出小凉山,远赴北京求学。地球物理,他的专业方向支撑起了他成为一个科学家的支点。
包括考上清华的杨昌华,他们都成功地实现了海安班的初衷。

“海安模式”,能否在丽江复制?

今年高考后,“海安班”三个字似乎有着无限的魅力,就像漫山遍野的索玛花,似乎昭示着丽江教育的春天。原来首选昆明和丽江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如今很多人都想去“海安班”。
采访结束前,读本君问了李忠东的职务。“班主任,就写班主任吧,这是我最好的称谓。”李忠东说。
经过30多年的基础和三年的打磨,宁蒗海安班一炮而红。“丽江,原来也可以有这样优秀的班。”很多人感叹。也因为海安班,让很多人看到了丽江教育的希望。
那么,“海安模式”能否在丽江市一中、古城区一中这些学校复制?丽江能否多有几个海安班?丽江教育,究竟该怎么办?疑问随之而来。敬请关注读本君后续报道。
如果您对丽江教育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也请文末评论区发表,咱们一起交流探讨。让您的声音,让别人都能看见,让咱们一起,为丽江教育尽一份力。
 
(文中部分内容整合于:江海晚报、纪录片《宁海之约》)
丽江读本全媒体记者杨琳 张志勇摄影报道 杨莉娜编辑。在此致谢。如果你有原创文章、视频、音频、图片等,欢迎大家投稿给我们,投稿邮箱:lvrenweixin@126.c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