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人种彝族根是同源共祖的彝族后裔?

苏杰兵 今日彝族 2019-10-21

日本人种彝族根是同源共祖的彝族后裔?

苏杰兵

日本人种和文化与彝族有着“根”与“源”的关系——日本有学者近半个世纪通过研究稻作农耕文化入手,研究彝族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服饰、生活起居方式、用具、心理特征、宗教信仰等等,认为日本人的先祖发源于云南彝族。


1989年,日本寻根访祖团到云南、四川凉山访问,他们发现与彝人头上的“天菩萨”发式(英雄髻)、作斋仪式、生活起居方式、语音语法都十分近同。代表团回国,消息传出,在日本民间引起了到云南楚雄、红河及四川大小凉山的寻根热。有报道,当日本人与彝人欢聚,“舞姿的配合如苟接榫,服饰同样短衣肥裤,咋眼看去很难分辨那是日本人还是彝族人。


日本民族与中国的彝族是同根同源,是同一民族,无论语言和生活习惯及服饰完全一样。2200多年前,秦始皇寻千年灵芝草想长生不老,东夷族首领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再也没回来了。秦始皇大怒,将东夷族发配到云南不毛之地,后来彝族只生活在中国的大西南省份,主要生活在金沙江沿岸滇东北川西南大小凉山一带。彝族人至今还依然认为生活在东边的日本国民是他们的同胞。因为彝族发音与日语发音完全一样,就好比是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稍有区别和差异。所以日本国民已经认同了中国彝族是他们的同胞兄弟;而“夷族”二字一直用到解放前,解放后按夷族人民意愿改为今天这个‘彝’。


另一种说法是南诏国国王病了,用尽了当地所有草药方子没治好,后来听说下关彝族和白族曾在日本找些草药回来能治这种病,果真吃了这种草药国王的病就好了。次年这个时候国王的病又复发了,国王下指下关派彝族和白族青壮年共三百八十人去日本找草药,这一行人徒步,一路猛兽袭击致命,水土不适生病,到日本岛时只剩下一百八十人了;把草药找好后,领头人提醒大家作好思想准备,“返程一路危险,到达目的地还牺牲部份弟兄”,话音一落大家异口同声说“返得死、留得死”,不该留在就地谋生;这样他们与原土著民一起发展成一千多个岛屿,各自占山为王。在天皇时代才把一千多个岛屿统一为“日本国”,所以日本人孝忠天皇、祟拜天皇由此而来;而南诏国要找的草药,彝语称“仍本”、汉语称“日本”是近音,所以“日本”这一名称毫无凝问是彝语名。


有人认为:日本人的风俗习惯与彝族相似,其实也没有确实的根据。日本从隋唐以来就向中国学习,其流传至今风俗习惯倒是受隋唐宋代的中原文化影响颇深,其风俗哪些是日本所固有的实在不好说了。


有人还认为:日语与彝语近似。即使日语与彝语本是同源,但日语受到唐宋时期汉语的影响很大。况且又经过了数千年,其文字为何不杂呢?对于语法上,日语、彝语都是将宾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如“吃饭”都说成“饭吃”,反着说,这一点倒是类似。不过类似这种语法的不仅只有日语和彝语,所以也很难成为佐证。


中日专家共为日本人寻根,中日两国考古专家联合宣布,研究表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长江流域曾有居民来到日本列岛。


为期三年的“中日两国关於弥生时代渡来民来源於中国江南的联合研究”是由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名誉研究员山口敏、九州大学教授中桥孝博和长崎大学讲师分部哲秋等学者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及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共同进行的。

弥生时代是日本古代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大约二千二百至二千三百年,相当於中国的秦、汉时期。日本考古研究表明,公元前二、三世纪,以农耕、铁器为特徵的弥生时代突然取代了在此之前延续了大约一万年之久的绳纹时代,其原因就是中国移民大量进入日本列岛。这批被称为「渡来民」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明,促使日本社会发生了飞跃性的进步,并成为现代日本人的祖先。


日本学术界的一般见解是,这些“渡来民”来自朝鲜半岛和中国北部。这次中日联合研究,是首次尝试证明长江流域也是「渡来民」的故乡。


专家对江苏省江淮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末期至前汉时代的人骨与日本九州地区出土的同一时期(弥生时代)的人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者的头盖骨、四肢骨骼都有许多共同点,据推算身高也相近。牙齿都属於中国齿型,并且都有拔牙的习俗。此外,两者基因也基本相同。


山口敏研究员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次联合研究的成果表明,弥生时代渡来民的故乡不仅是朝鲜半岛和中国山东地区,还极有可能扩大到水稻的发祥地中国江淮地区。这对了解古代日本与中国间的人员和文化交流、揭示弥生文化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邹厚本表示,这一成果为部分弥生人来自中国江南这一观点提供了科学依据。


注:参见1994年第2期《晚报文萃》中《日本人到中国彝区寻根》一文,《科技文卒》1994年第3期和南诏国野史等文。

参考:

1、《爨文丛刻》、《彝族源流》、《宇宙源流论》、《勒俄特依》、《哎哺啥额》、《彝族的起源和发展》、《彝族文化研究丛书》、《中国文明源头新探》、《彝族史诗与毕摩古经书》、《物始纪略》等

2、《西南彝志》、《华阳国志•汉中志》、《中国彝族史学研究》、《牧誓》、《大定府志》、《彝族先民对祖国历史所作的贡献》等

3、《尚书•孔安国传》、《后汉书•刘焉传》、《史记》、《中华学初论》、《水经•注》、《且兰考》等

 

作者:苏杰兵,彝族,系四川省雷波县总工会主席,人大政协常委,彝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发现》杂志社特约副理事长,《中国工运》杂志、《四川政协报》、《民族经济报》、《四川工人日报》特约记者;2010年9月经文化部推荐,被中国文化学会聘为中国文化学会艺委会主席,列为“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候选人,其业绩编入国家级大型画册。2011年5月被中国书画学会,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协会任命为“中华艺术形象大使”,其业绩己载入《国家名人档案》、《世界名人录》。本文收集于川滇黔桂彝族民间传说,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作者抛砖引玉,供同仁们,本着“双百”方针,进一步探寻!

来源:苏杰兵,如果你有原创文章、视频、音频、图片等,欢迎大家投稿给我们,投稿邮箱:lvrenweixin@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