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评论》2020年第4期目录

艺术评论杂志社 艺术评论杂志 2023-03-23

2020年第4期  总第197期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目录

特别策划·2019年度艺术话题

策划:本刊编辑部

在充分展开的层面上深入开掘——2019年度艺术学理论学科观察/王廷信

【内容提要】2019年,艺术学理论学科在学科定位、艺术史书写的路径和方法、跨学科研究三大方面充分展开、深入开掘,取得了显著成绩。艺术学理论学科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容易引发理解错位的学科。学者们不断从新的角度来探讨学科的特征和方法问题,在客观上促进了艺术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对不断廓清艺术学理论的学科边界、厘清艺术学理论的学科特征、寻找艺术学理论的学科方法都很有价值。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学科定位;艺术史;跨学科

 

新构、新变、新向:全媒体时代的中国电视剧/张国涛 纪 君

【内容提要】盘点2019年中国电视剧市场,冷静发展中深蕴变革。创作上内容优先、品质制胜,题材切近社会、映射时代,献礼剧、古装剧转型发力;传播上加强受众细分与圈层定位,平台把关以质取胜;产业上 IP市场链条化、互动化程度加深,新型商业变现模式试运营,影视营销呈现多感官、多场景、全媒化特征;政策上扶持力度向现实题材明显倾斜。

【关词】电视剧;网络剧;现实题材;电视剧产业

 

批评研究

中国艺术批评的特点/彭 锋

【内容提要】中国艺术批评不像西方那样呈现出进化的历史。受到西方现代性的冲击,中国传统艺术批评发生了断裂,形成了传统艺术批评与现当代艺术批评之间的区分。受到关联思维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批评与政治和伦理评价密

切相关,而且形成了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三位一体的文本。进入现当代之后,中国艺术批评出现了政治批评、商业批评和学院批评相互竞争的发展态势。

【关词】艺术批评;艺术评论;关联思维;三位一体;中国

 

批评家歌德与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艺术交流/贺 询

【内容提要】歌德结束意大利之旅回到魏玛后的几十年间,一直致力于在德国艺术界推扬一种以古希腊罗马为标杆的古典艺术理想。此时的歌德影响力已溢出文学圈,成为整个思想领域的权威性人物。他与年轻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交往,经历由激赏到陌路的转变,带有艺术批评尝试影响艺术创作的特征,也是折射当时艺术界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对立关系的一面镜子。而另一方面,弗里德里希在与大师的往来中始终坚持自己独立的艺术人格。他摒弃了古典式艺术的象征手法,走出了一条以有限之画面言无限之意蕴的表现道路。二人艺术观念的交流与对峙,是本文的讨论对象。

【关键词】弗里德里希;歌德;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山顶十字架》,1806/1807年,水彩,64 × 93.1 cm,柏林,铜版画陈列阁▼


理论纵深

论灾难电影的奇观美学、叙事、主题及当下启示/陈旭光 张明浩

【内容提要】灾难电影作为一种较为重要的电影类型,有着相对清晰可循的美学风格、创作手法、叙事特点与主题模式,其百余年来的发展可谓生命长青且历久弥新。本文辨析了灾难电影的类型性,简要梳理其历史,探究其经久不衰的深层奥秘,寄望对灾难类型电影今后的创作提供镜鉴,以丰富中国电影的生态与格局。灾难电影具有与其他类型电影融合的“超类型”和“跨类型”的特点。根据题材与现实的关联度,灾难电影可划分为“经验型”与“超验型”两大类。这两类灾难电影所呈现的视觉奇观美学虽略有差异,但都需要充沛的想象力,都通过极力营造视听震撼奇观给人以“震惊”式的心灵冲击和美学效果。灾难电影遵循“普通人在大团圆或自我牺牲式悲剧结局中成为英雄”的英雄成长式叙事模式,并且呈现出以主人公主线叙事、群像英雄为支线辅助叙事的交融性叙事特点。灾难电影在“救己/救他”“个体/集体”“崇情/尊法”等几对具有原型性意义的“二元对立”矛盾中进行主题表达,讴歌人性之美,进而表现超越灾难的主题意蕴。

【关键词】想象力消费;灾难电影;类型;奇观美学;叙事;主题

 

“病毒”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王  方  王  楚

【内容提要】从早期电影《卡桑德拉大桥》到近期的美剧《血疫》,这类以病毒性传染病为主题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都从不同层面塑造了有别于传统男权思想主导下的女性形象。这些被放置在特定语境中的女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与男性角色一同承担叙事中的关键角色;以代表个体的、生命的人性关怀,与疫情殊死对抗,完成了从被拯救到拯救、从受难者到英雄的蜕变。本文尝试从形象解读、叙事分析和文化研究三个方面,在对此类影片女性形象剖析的基础上展开社会性别文化的相关探讨。

【关词】“病毒”题材;影视;女性形象;性别文化

▼《血疫》海报▼


观察与思考

国产纪录片 IP的开发、标准与建设路径——基于《风味人间》等典型案例的分析/顾亚奇 梁 妍

【内容提要】纪录片IP应是以内容优质、具有强吸引力和商业性的纪录片为主体打造的一系列内容矩阵及衍生开发行为。利用大数据预判受众需求进行定制生产,集合多平台资源形成最强触达矩阵,在营销层面充分挖掘IP价值,实现跨界合作,“风味”IP开发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打造中国纪录片IP,需创新主旨设定与故事表达,增强话题性与参与度,激发认同感和影响力,还需探索相应的判别标准与建设路径,才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创造可持续开发价值。

【关键词】纪录片;IP;媒介融合;产业链

 

图像叙事与城邦教育——论神庙在希腊城邦的社会意义/李艳辉

【内容提要】神庙在希腊城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界对其中的原因莫衷一是。在“城邦艺术”语境下,图像角度的分析可以为神庙的社会意义提供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神庙建筑图像分内部神像和外围图像两类,前者是城邦保护神的具象形式,后者表现的是传说中的战斗题材。二者紧密联系,共同完成了一个关于城邦生存逻辑的叙事,并启示公民与神各尽其责,时刻警惕,英勇战斗。图像空间是城邦的缩影,图像内容是城邦生活的反映。两组图像代表了城邦生活最重要的两大要素:“祀”与“戎”。神庙是城邦的最高精神寄托,图像是城邦教育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希腊城邦;神庙;图像;“城邦艺术”;城邦教育

科尔居拉岛的阿尔 特弥丝神庙西山墙浮雕▼


俄罗斯当代前卫艺术的历史反思——以1988年“俄国前卫艺术与苏联当代艺术”苏富比拍卖会为视角/苏典娜

【内容提要】本文关注全球视野下的“当代前卫艺术”在大国之间的历史交集,以20世纪当代前卫艺术实践在大国的博弈与合作中,如何作为一种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的策略作为研究问题。在个案研究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中前卫艺术的境况背景开始,探讨1988年苏富比拍卖公司在莫斯科举办的首次当代苏联艺术品拍卖会的相关拍卖图录、批评和新闻资料,以阐释“苏联当代前卫艺术”在西方语境观察中的复杂性,并进一步剖析20世纪俄罗斯当代前卫艺术的崛起及其对西方大众文化与美术馆权力空间的影响力。在历史反思部分,基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的观察方法,重新审视20世纪俄罗斯当代前卫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逻辑关系,由此探讨异质文化、不同区域之间“当代艺术”的知识生产差异性与独特性。

【关键词】当代前卫艺术;俄罗斯;苏联;全球艺术史

苏托夫《对话N.2》 86×194cm, 布面油画、 综合材料 ,1987

 

影像阅读

《双子杀手》引发的“李安悖论”与对现实感的救赎——击破阻碍沉浸式电影发展的“第四面墙”/周 粟

【内容提要】李安导演在东西方电影思维融合、对电影“造梦”本质的拓展以及新技术的追寻三方面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但是其高帧率沉浸式电影《双子杀手》并未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李安运用“梦”“镜像”与“凝视”的意象,结合现代电影理论试图补救这一缺失,但电影失利的核心原因在于缺少如游戏般实时存在的互动反馈机制。本文最后指出以“后人类”为主题并带有对人主体性思辨的电影是当下最适合高帧率沉浸式电影发展的类型。

【关键词】《双子杀手》;李安;高帧率;沉浸式;凝视

 

舞台印象

性别·地域·国族——话剧《德龄与慈禧》的文化坐标/白惠元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对话剧《德龄与慈禧》2019年“内地复排版”进行文化分析。从慈禧、德龄、光绪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出发,梳理本剧的接受史历程,进而确立性别、地域、国族三个基本的文化观察坐标。在编剧何冀平的艺术创作中,慈禧被“还原”为去政治化的普通女性,德龄被预设了“外来者”的观看位置,光绪则被寄寓了“少年中国”重述自我的历史化冲动。因此,只有把话剧《德龄与慈禧》放置于重述晚清历史的文化网络中,以德龄的英文畅销书《御香缥缈录》、李翰祥的清宫历史片系列、田沁鑫的话剧《北京法源寺》等文本为参照,我们才能真正洞见其文化症候。

【关键词】女性;香港与内地;少年中国;《德龄与慈禧》;何冀平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慈禧戏剧形象管窥——以《德龄与慈禧》等作为例/奚牧凉

【内容提要】史实中的慈禧丰富而复杂。何冀平所著剧作《德龄与慈禧》通过将慈禧回归人性,对其施以一定的积极眼光。联系《天下第一楼》观察,这既与何冀平关心大变革时代中人的多面性有关,也反映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通

过历史叙述而力图完成的时代表达。至21世纪,嬉笑怒骂的《帝国专列》舞台版又展现出慈禧如今的“传奇化”。总之,无论是对何冀平还是对其他戏剧创作者而言,其笔下的慈禧都成为了作者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希望慈禧成为的样子。

【关词】《德龄与慈禧》;慈禧;何冀平;《帝国专列》


美术作品

吕铮铮   韦宗强   苗玉红


《艺术评论》2020年第4期

封二 

闫平油画作品《跳动的绿色》


封三  

周桂新竹雕作品《蜻蜓之音》



封底

郅敏雕塑作品《天际》



延伸阅读

《艺术评论》2020年第1期目录

《艺术评论》2020年第2期目录

《艺术评论》2020年第3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