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评论》2021年第12期目录

艺术评论杂志 艺术评论杂志 2023-03-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1年第12期  总第217期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目录

批评研究

7 批评中的评价/彭 锋 

19 中国工艺美术批评的反思/张 健 

33 试论音乐批评在民族歌剧创演特征与风格形成中作用的两个维度/陈 菁


观察与思考

47 “新主流大片”中的“中国性”/赵卫防 

54 “出圈”与“出海”:在线视频产业发展动态与功能性转变/王立新 王璐珩


艺界时评

◎舞台印象 

65 “总体剧场”理念中的“心理舞剧”探索——大型当代舞剧《洪湖水浪打浪》观后/于 平

73 从“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看秦腔传承发展的成就与问题/辛雪峰

◎影像阅读 

83 论电视剧《功勋》的女性角色建构及价值取向/张智华 职欣雨 

93 双重女性视角下的身体改造与主体呈现——评电影《第一炉香》/王怀昭


史学与评论

102 吴冠中的困境与绘画性难题/张郁乎 秦韵佳 

117 视觉现代性中“鲁迅形象”的自我建构与他者建构/张 雯 陈荣辉 

132 奇肆与真率:齐白石书画笔墨结构的美学意蕴——以《葫芦》图为例/王 翔


书  评

144 从保卫电影到“遭遇”生活——评《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马文佳


153 2021年总目录


封面 话剧《喜相逢》剧照

封二 舞剧《洪湖水浪打浪》剧照

封三 《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书影

封底 李勤艺术作品《静物》



批评研究

批评中的评价/彭 锋

【内容提要】尽管艺术批评有用解释来代替评价的趋势,但没有评价就很难称得上是艺术批评。传统艺术批评中的评价针对的是艺术品的接受价值,是从观众的角度做出的审美评价。这种审美评价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于是,一种基于成就价值的新的评价模式被提了出来。这种评价模式是从艺术家的角度进行的,考察艺术家的创作是否成功。基于成就价值的艺术评价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审美评价的主观性,但是它也因为过于宽泛而没能触及艺术批评的核心。好的艺术批评应该将成就价值与接受价值协调起来,兼顾作者和观众的不同诉求。

【关 键 词】 接受价值;成就价值;审美评价;艺术评价

 

中国工艺美术批评的反思/张 健

【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受限于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变迁,中国工艺美术学界始终难以完善自身的批评体系。本文从工艺美术批评面临的现实状况、批评队伍建设、批评文化脉络等问题入手,分析了影响工艺美术批评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化等不同文化形态因素,工艺美术批评的社会思想变化及其复杂性,尝试提出其在本质特色、思想文化及伦理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建设,并对未来的工艺美术批评做了思考,以期从反思中寻求中国工艺美术批评发展的道路。


【关 键 词】 工艺美术批评;文化形态;社会思想;批评体系

 

试论音乐批评在民族歌剧创演特征与风格形成中作用的两个维度/陈 菁

【内容提要】中国民族歌剧沿“新歌剧”开辟的发展道路不断前行,在 20 世纪 40年代至 60年代出现的两次创作与演出高潮中形成了以“一白一黑”(《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一湖一江”)为代表的经典作品,并在此期间确立了以戏曲板腔体写作核心人物咏叹调表达复杂的感情与激烈的戏剧冲突、以歌谣体抒发一般性情感的音乐创作特征,以民族唱法为核心的演唱特征。已有歌剧史侧重从民族歌剧创作的纵向发展历程、以具体作品分析为核心展开对这一特征形成路径的研究,但对音乐批评的作用关注相对不足,特别是这一时期相关领域内理论家、评论家、作曲家、歌唱家在历史批评与本体批评两个维度展开的理论探索对民族歌剧创演风格的确立有建设性作用:历史批评确立了民族歌剧发展的主体性地位,与传统戏曲、西方歌剧作了区分;本体批评则从表现形式、音乐语言、创作手法等层面确定了民族歌剧的音乐形态特征。本文即从这两个维度切入,分析民族歌剧创演特征与风格形成中音乐批评起到的作用与意义。

【关 键 词】民族歌剧;创演特征;风格;历史批评;音乐本体批评

 

观察与思考

“新主流大片”中的“中国性”/赵卫防

【内容提要】对主流价值观的深度和多元阐释,是“新主流大片”最主要的美学特性,“中国性”表达是这种阐释的主要方面。“新主流大片”中的“中国性”表达包括“叙述中国”和“中国叙述”两个方面。“叙述中国”表现为对国家情怀和人本理念的展现,对家园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实力、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现以及对“青春中国”的凸显。“中国叙述”主要指“新主流大片”在讲述故事层面沿袭中国传统叙事中的传奇叙事,以及在塑造人物时,尽量遵循不塑造个体超级英雄,而是凸显英雄群像、打造平凡英雄的范式。“新主流大片”以上述“中国性”表达,与观众之间在情绪、认知、观念等方面达成连接,建立共情。

【关 键 词】 新主流大片 ;中国性 ;叙述中国 ;中国叙述

▼《长津湖》剧照▼

 

“出圈”与“出海”:在线视频产业发展动态与功能性转变/王立新 王璐珩

【内容提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疫情波及地区线下文化产业遭受很大冲击,但线上数字文化产业因其技术特性反而呈现旺盛增势,在线视频产业的增速发展表现更为突出。在迅速增长的线上消费业态助力下,在线视频产业平台目标消费人群、社会影响力辐射人群从以青少年为主,扩大至不同代际的年龄圈层。在线视频产业开始关注传统线下转线上的新用户群体的文化消费倾向。更为明晰的功能性分区、去同质化与在地化的内容生产和营销策略成为各头部在线视频平台不约而同的着力方向。本文尝试以在线视频产业 的传统网剧视频头部平台,新型流量品牌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突出代表为例,梳理、探讨在线视频产业的功能性转变与未来文化消费业态发展趋势。

【关 键 词】数字文化产业;在线视频产业;去同质化;在地化;代际文化圈层

 

艺界时评

◎舞台印象 

“总体剧场”理念中的“心理舞剧”探索——大型当代舞剧《洪湖水浪打浪》观后/于 平

【内容提要】从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走出的当代舞剧《洪湖水浪打浪》,由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中国电信武汉艺术团联袂演出。虽然在整体上借鉴了歌剧的部分故事线索,但舞剧《洪湖水浪打浪》不仅有独特的叙事理念,而且建构了独特的叙事模态。它的“总体剧场”理念中的“心理舞剧”探索,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新颖的理解体验。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之际的革命历史题材舞剧,该剧在叙事方式上的“当代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关 键 词】《洪湖水浪打浪》;总体剧场;心理舞剧;补叙;心象外化

 ▼舞剧《洪湖水浪打浪》剧照▼


从“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看秦腔传承发展的成就与问题/辛雪峰

【内容提要】“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展现了近年来秦腔传承与发展的巨大成就。通过对本次会演剧目题材类型、思想内容、表演艺术、秦腔音乐表现力等问题的阐述,本文分析了本次会演呈现的直观表征及其背后的原因。会演折射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戏比重高,可适当增加对传统戏的继承和挖掘;“新秦腔”与守正创新的关系;秦腔人才匮乏及后继人才的培养等问题成为制约秦腔发展的瓶颈,促使我们对过去的工作深入反思。对秦腔今后的发展而言,值得我们从会演所反映出的问题中吸取教训。

【关 键 词】秦腔优秀剧目;会演;成就与问题

 

◎影像阅读

论电视剧《功勋》的女性角色建构及价值取向/张智华 职欣雨

【内容提要】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以单元剧的形式讲述了 8位功勋人物的故事。该剧中女性角色建构与叙事策略创意明显,取得成功;宏大叙事具象表达下的性别平等与人物精神,丰富了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美学经验。这表现了男女平等、建功立业的思想,展示了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价值取向,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 键 词】主旋律电视剧;女性形象;男女平等;价值取向

  ▼电视剧《功勋》海报▼


双重女性视角下的身体改造与主体呈现——评电影《第一炉香》/王怀昭

【内容提要】电影《第一炉香》中葛薇龙从中学生到交际花的堕落,显示了她的弱点,也表明封建父权观念和性别观念对女性的巨大影响。而电影中双重女性视角下自私、无情、无能的男性群像刻画,体现了作家与导演的性别立场和价值取向。从《倾城之恋》到《第一炉香》,许鞍华在改编张爱玲小说的基础上,整体性地呈现出现代性进程中女性的精神觉醒与精神挣扎。

【关 键 词】 女性视角;身体改造;主体呈现

 ▼电影《第一炉香》剧照▼


史学与评论

吴冠中的困境与绘画性难题/张郁乎 秦韵佳

【内容提要】吴冠中晚年既有“我负丹青”之憾,又有“丹青负我”之怨。憾、怨之间是他的困境:本想做震撼人心的艺术家,因现实环境的限制,结果在人们眼里成了表现优美和幸福感的风景画家;本想在绘画中做出如鲁迅在文学中那样的成绩,到晚年却愈来愈感觉到绘画的局限,根本承载不了他鲁迅式的人生理想。这困境又与他对“绘画性”的坚持有关。但绘画性本身就是个难题,绘画性难题与其困境之间的张力,推动着他一生艺术风格的发展和递变,也是我们解读其绘画艺术的钥匙。

【关 键 词】吴冠中;绘画性;困境

▼吴冠中 《北国春晓》 木板油画 64x110cm 1964年 上海美术馆藏▼


视觉现代性中“鲁迅形象”的自我建构与他者建构/张 雯 陈荣辉

【内容提要】从视觉文化角度探讨鲁迅世界,可以将鲁迅置于更开阔的中国现代文化进程中理解其意义。鲁迅参与的以影印方式存在的照片,以及以鲁迅为主题进行再创作的视觉艺术作品,在“鲁迅形象”的建构上突破了文字世界的局限。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的摄影文章和照片,探究“鲁迅形象”自我建构与他者建构的表征实践,在中国现代性图景中审视摄影媒介所产生的观看与被观看、描写与被描写、赋魅与祛魅等视觉经验,如何与中国现代性话语的生成产生关联,融入中国现代视觉文化体系。

【关 键 词】 视觉建构;视觉意识;视觉艺术;鲁迅;摄影

▼1925年5月28日,鲁迅为《阿Q正传》俄译本所摄照片之一▼


奇肆与真率:齐白石书画笔墨结构的美学意蕴——以《葫芦》图为例/王 翔

【内容提要】齐白石作为 20世纪中国画大家,其诗、书、画、印“四全”的深厚功力发展和完善了唐代以来的诗、书、画“三绝”审美系统,作品所呈现出的“四全”一体的“同一性”特征,是齐白石奇肆真率个性风格的基础,从中显示出笔墨结构的美学意蕴。本文以齐白石《葫芦》图为例,通过对其书画笔墨结构内在建构方式的剖析,展示其书画笔墨结构同一性——“同构”“同笔”“同境”——特征的具体表现,揭示其书画笔墨结构同一性的美学意蕴,以期对齐白石的书画作品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点。

【关 键 词】 笔墨结构;美学意蕴;同一性

 ▼齐白石《葫芦》纸本水墨设色 68 x 33.5cm 1956年 北京画院藏▼


书  评

从保卫电影到“遭遇”生活——评《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 重铸电影哲学》/马文佳

【内容提要】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传媒技术的发展,电影在今天的世界中变得多元且任意。人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能够更容易地看电影,并参与到电影中去。同时,电影也在各种新媒体中变得碎片化和快捷化。于是,无论是电影的哲学性,还是电影带来的哲学问题,都需要在这样一个时代进行重思。在吴冠军的新著《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中,他以保卫电影的立场,揭示了电影在本质上与哲学的同构,进而确保了电影的意义不会被当代技术性的事件与多元化的观看方式所解构。沿着这一思路,电影在日常生活中的弥散就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通过电影,我们可以强化生活的反思性与深刻性,通过影像获得在现实中超越现实,而抵达“本真”的可能。

【关 键 词】 保卫电影;生活;“遭遇”;事件


《艺术评论》2021年第12期

封二 

舞剧《洪湖水浪打浪》剧照



封三  

《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书影


封底

李勤艺术作品《静物》



延伸阅读

《艺术评论》2021年第9期目录

《艺术评论》2021年第10期目录

《艺术评论》2021年第11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