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2年第2期 总第219期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目 录 艺术评论 · 2022年 · 第2期
专 稿
7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从“三种精神”看如何全面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效能黄会林
特别策划
“古风”出圈与当代国潮——中华文化基因的审美传承与创化13 文化基因视域下新国潮品牌的承续、创化与赋能
向 勇 陈乐洋 24 融合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平台的衍生开发与传播赵 晖 王 耀 36 国际时尚系统与中国风格服饰的文化传承与主体重构贾玺增 52 国产动画宇宙: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与民族性故事世界白惠元 68 “国潮”崛起:集体记忆的怀旧复归苏 展
艺界时评
◎ 视觉记忆83 宋迹的解放与重构——由宋人山水营构哲学看杨建勇的“新宋画”创作 汪涌豪99 为人民创作,感受艺术家笔下的陕北风貌——国家博物馆“刘文西艺术大展”策展记 魏 娜
◎ 舞台印象
111 现实题材与“当代舞剧”的“当代性”刍议——兼谈佟睿睿舞剧作品
仝 妍
◎ 影像阅读121 《雄狮少年》:国产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新探索
邹 波 屈立丰
观察与思考
131 跨门类艺术史学视域下听觉与视觉艺术的哲学互释
赵璐璐144 传统民族器乐基因的现代重组——谈“新民乐”现象及其创作趋势王 婷
书 评
151 媒介文化研究的本土意识与历史眼光——从曾一果的著作《媒介文化论》谈起
彭 翠
美术作品
159侯作存
160刘昊天
封面 杨建勇艺术作品
封二 佟睿睿舞剧剧照 封三 《媒介文化论》书影 封底 张松涛艺术作品篇目提要 艺术评论 · 2022年 · 第2期
■立足当下 展望未来——从“三种精神”看如何全面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效能/黄会林【内容提要】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秩序走到了新的变革路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核心力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内驱动力。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伟大的抗疫精神同“第三极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为应对世界难题贡献着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内涵;锐意进取的探索精神指引我们正确认知国际传播环境的新局面,通过不断学习、更新、发展新语汇,积极把握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主动权;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是助推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舞台,是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东西文明交融的重要载体,在奥运精神烛照下,世界将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关 键 词】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抗疫精神;探索精神;奥运精神
“古风”出圈与当代国潮——中华文化基因的审美传承与创化
近年来,文化艺术以及产业消费等各个领域的中国风格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曾经长期带有小众文化、亚文化色彩的“古风圈”在诸多文艺领域登陆主流舞台和媒体,成功“出圈”。无论是新媒体带动下的“故宫热”“汉服热”,还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只此青绿》,河南卫视《唐宫夜宴》《中秋奇妙游》等节目获全网好评,抑或是《典籍里的中国》等讲述古代文化的综艺节目受到大众追捧,以及古风音乐、小说IP、动漫、电影、文旅活动的频频刷屏,都反映了社会审美风气和心态的变化。而当代国潮消费文化也与此形成了呼应,2018“国潮元年”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和产品持续走红,老国货亦焕发了新生机,各类联名款和博物馆文创层出不穷,以独特而浓郁的中国风格吸引了多个圈层的消费者。“古风”的出圈和国潮的流行显示出以发掘传统文化价值为核心的各文艺类型,以及文化与商业的联动风潮,借助融媒体的推动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其发展历程、影响力和发展方向不仅值得关注和思考,更需要产学研各界进行跨界讨论,实现真正的“融”评论。有鉴于此,《艺术评论》编辑部在2021年11月举办了以“‘古风’出圈与当代国潮”为话题的“存真论坛”,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与相关行业资深从业者,在理论与实践的多个层面展开研讨。本期杂志特将相关文章专题刊发,以期增进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对其价值与存在的问题有进一步发掘与评论。
■文化基因视域下新国潮品牌的承续、创化与赋能/向 勇 陈乐洋【内容提要】新国潮品牌蕴含了中华文化基因的多种表现形式,包含了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情感连接、精神认同和价值观念。新国潮品牌回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大众需要,具有日常性和民族性的典型特点,其价值形态具有人情味、人格性、人性化、匠人式和社交型等特征。新国潮品牌推动了中华文化基因的审美创化:通过文化元素的形式提取,展现中国文化的感性之美;通过造型赋形的材料借用,展现中国文化的理性之美;通过审美法则的内容提炼,展现中国文化的超理性之美;通过文化精神的场景连接,展现中国文化的共情之美。为了更好地构建新国潮品牌中华文化基因的赋能机制,可进一步采取如下手段:场景化的故事讲述,发挥互联网语境下多元主体内容创意的规模优势;培养新国潮品牌传播人才文化意见领袖;构建新国潮品牌文化基因赋能平台,建设中华美学基因库,打造中华生活美学赋能公共平台。
【关 键 词】 新国潮品牌;中华文化基因;价值承续;审美创化;创意赋能■融合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平台的衍生开发与传播/赵 晖 王 耀【内容提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记忆符号,它以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之旅。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持久的文化生命力,保护、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是当代人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融合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衍生开发与传播持续升温。短视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开发与传播,使得传统文化重新融入日常生活并形成新的美学创新与表达。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传播现状入手,分析短视频平台对其衍生开发与传播的价值。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传承;创新;传播
■国际时尚系统与中国风格服饰的文化传承与主体重构/贾玺增【内容提要】21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实力、政治、经济、文化和时尚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依托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在经历了四十余年发展后,中国时尚产业以汉服、国潮与国风时装等内容所形成的中国风格打破了西方语境下的时尚壁垒,逐渐摆脱了好莱坞、日流、韩流的影响,从西方国际时尚系统中的“他者”地位开始,逐步构建了中国本土风格的主体性内容和本土时尚生态系统。这些令人瞩目且能彰显民族自豪感的成果,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象征,还是中国时尚产业在国际时尚系统里的重要性和所在位置得以不断提升的必要途径。【关 键 词】传统服饰;传统文化;汉服;国潮;中国风格▼李宁(品牌)“三十而立 · 丝路探行”系列作品▼
■国产动画宇宙: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与民族性故事世界/白惠元【内容提要】“国产动画宇宙”是一种从古典神话传说出发的跨媒体故事世界建构,它以动画为中心,融合漫画、游戏、电视、电影、移动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形态,这些故事世界具有强大的文本再生产能力,相关文本具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形成固定的观众粉丝群。“国产动画宇宙”具有“二次元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属性,近年来逐渐生成以《西游记》《封神演义》《白蛇传》等故事世界为代表的文本星丛,表现出“动漫世代”独特的文明观、媒介意识与情感结构,而以孙悟空、哪吒和白蛇、青蛇等为代表的动漫人物形象则具有“自我形象学”意义上的文化研究价值。【关 键 词】 动画电影;故事世界;跨媒体叙事;二次元民族主义;自我形象学▼中国动画电影《宝莲灯》(1999)嘎妹造型与美国动画电影《风中奇缘》(1995)宝嘉康蒂(Pocahontas)造型▼
【内容提要】“潮牌”是时尚的重要门类,带有小众和亚文化的标签。20世纪80年代,“运动服热”在中国掀起,运动服这一大众易得的单品在市场开放的背景下、身体解放的诉求下,成为书写体育辉煌带来的全民欢腾情感的可写符号。近年来,以回力、李宁等运动服饰品牌为代表的“国潮”广受年轻消费者的追捧,这不仅是对“运动服热”的简单回返,更是“中国崛起”议题在时尚审美领域的赋形。“李宁”作为偶像所凝结的文化内涵也不仅是勇于突破的体育精神,更揭示了一次集体记忆的怀旧复归。特定时期的时代记忆和兴起于小圈层的时尚符号结合,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共同体凝聚力。无论是追捧国潮文化,还是对工作生活模式的自嘲,都是当下年轻人对“现代病”的一种想象性的疗愈法,投射了他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疫情时代对传统价值模式的有效性和典范性的再思考。■宋迹的解放与重构——由宋人山水营构哲学看杨建勇的“新宋画”创作/汪涌豪【内容提要】宋代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独特的典范意义,但要将这种典范性特质落实下来却大非易事。它的首要任务不在摹形与拟象,更不同于西画的写实,而在由物之“理”求物之“真”,并由此构成传统画的重要特色,这背后是有着传统哲学和诗性文化的涵养与支撑的。杨建勇的拟宋山水正是基于对宋画这种图式意味和风格特征的长久体悟,将其拆解开来,然后删削笔墨,弱化枝节,依当下的理解,用水彩等新的介质和更富当代性的形式予以解构,从而既葆有了宋画的诗意和神韵,又画出了自己与宋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其不懈探索与持久努力,终于助成了一种面目独具的新艺术的产生,非常值得肯定。
■为人民创作,感受艺术家笔下的陕北风貌——国家博物馆“刘文西艺术大展”策展记/魏 娜【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文艺作品了解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接受教育熏陶,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相关单位和团体举办了“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展览体现了刘文西“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工作方向,一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使观众体会到刘文西对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歌颂人民,让观众为他身体力行、坚定不移的艺术理念和人生追求而感动。展览也极大地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勇攀艺术高峰,以艺术表达的方式体现对党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的目的就是使人民群众从经典作品中获得审美享受、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刘文西《解放区的天》纸本设色 200 × 180cm 1984 私人收藏▼
■现实题材与“当代舞剧”的“当代性”刍议——兼谈佟睿睿舞剧作品/仝 妍【内容提要】现实题材舞蹈创作已成为新时代舞蹈创作的典型与醒目景观。与现实题材舞蹈创作密切相关的中国舞剧创作的当代价值,或曰“当代性”,以及其如何面向未来,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论题。由此,从现实题材舞剧创作引发的对“当代舞剧”概念、类型与范式的思考与分析成为本文的论题。本文从“当代舞剧”类型的艺术实践与概念演进入手,进而从现实题材舞剧的历史意识与时代精神两个方面阐析“当代舞剧”的“当代性”内涵;并以佟睿睿的《记忆深处》《到那时》《大河之源》等舞剧作品为例,探讨当代舞剧创作中如何通过集体叙事与个体修辞的交融实现对现实题材的艺术呈现。最后,本文提出中国当代舞蹈的艺术实践需要在新的批评与理论体系下,建构一个相对完善的意义生效系统来阐析其多义性内涵与价值。【关 键 词】“当代舞剧”;当代性;现代性;宏大叙事;集体叙事;个体经验■《雄狮少年》:国产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新探索/邹 波 屈立丰【内容提要】《雄狮少年》打破近年以新神话动画电影为主导的国产动画电影格局,成为新世纪国产动画电影现实主义题材的现象级作品。它从三个层面体现了对国产动画电影现实主义进路的新探索:在故事层面,它构建“城市/乡村”的空间结构和“病猫/雄狮”的身体叙事,挺进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城乡差距”等问题域;在话语谱系上,它延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底层叙事”和“青年叙事”,并以青年亚文化风格创新该话语体系的精英文化色彩;在叙事伦理上,它既借鉴二次元文化的类型化,又实现二次元与三次元的双向破壁,以中国文化特性回应了经济全球化时代都市异乡人的“无家感”体验,创新实践了现实主义电影观念的现代化转换。
【关 键 词】《雄狮少年》;国产动画电影;现实主义
■跨门类艺术史学视域下听觉与视觉艺术的哲学互释/赵璐璐【内容提要】艺术作为以审美途径把握世界的方式,与人类同步起源直至发展于今。作为构成人们完整审美感知的代表,听觉与视觉艺术的形成以及史学研究见证了其二者如何参与、改变、重塑人类的历史进程。本文把“跨门类艺术史学”视为一种开放性的研究空间,通过历史语境,将听觉与视觉艺术关系所呈现出的多元思想以艺术功能的同一性、艺术表达的暗示性、艺术融合的戏剧性、艺术抽象的继承性四个方面观念的演变及其与哲学文论的互动关系进行阐述,以此寻找不同门类艺术间相互启发、相互提供新力量的开阔思维与方法。 【关 键 词】跨门类艺术史学;听觉与视觉艺术;哲学互释■传统民族器乐基因的现代重组——谈“新民乐”现象及其创作趋势/王 婷【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民族器乐在乐器形制、组合、表演以及多种音乐创作风格融合等方面进行的改进与创新,成为新时期最能体现中国音乐风格的、具有“符号性”意义的音乐形式。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民族器乐通过与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的深度融合,并在与电影、戏剧、游戏等其他艺术体裁、娱乐方式的有机结合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功能性的体现,促进了“新民乐”的跨越式发展。这种与传统民乐在形式、功能与范畴等方面都体现出衍生性特征的“新民乐”,正在成为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强劲潮流,受到包括许多年轻人在内的广大受众的青睐。本文以“新民乐”为对象,立足跨界融合与多元化语境的双视角,阐述“新民乐”的发展特征及其文化意义。
【关 键 词】新民乐;民乐;传统音乐;乐器改革;文化变迁■媒介文化研究的本土意识与历史眼光——从曾一果的著作《媒介文化论》谈起/彭 翠【内容提要】《媒介文化论》涵盖了对电影、电视、纪录片、公众号、圈子、星座、网络直播等不同媒介形式的观察与分析,并且期望能够通过对各种媒介形态的研究,进一步思考中国当代的文化与社会问题。同时,在讨论这些媒介文化现象时,作者努力将它们置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脉络与现实语境中加以考察,体现出强烈的本土情怀和深厚的历史意识。
【关 键 词】媒介文化;媒介;本土意识;历史眼光;《媒介文化论》佟睿睿舞剧《一起跳舞吧》剧照
佟睿睿舞剧《到那时》剧照
佟睿睿舞剧《记忆深处》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