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五种方式代替对孩子的打骂!
1、有能耐的家长不需要打骂,没能耐的家长打骂了也没什么用。
2、实际上,“打骂”孩子是一种方式,目的是“控制”,而过多的使用“打骂”这种行为无异于“厌恶疗法”——不能解决问题,只是把孩子的“问题”压制住了,之后的反复只会更厉害。
打骂简单易行,不需要太费脑子,只要体力有优势即可。一种方法如果操作简便又见效快,就会形成习惯,就算情况没严重到该动手的时候,也会下意识地抡起胳膊。但是身为施教方,习惯采取某种教育方式是比较可怕的,这意味着忽略孩子间的差异,忽略具体情境的差异,以不变应万变。
然而,教育是一门科学,孩子身上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必须对症下药。就拿“不听话”来说,在问“能不能、该不该打骂”之前,应该先问“为什么”。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他是不听谁的话?还是谁的话都不听?讲话的人是不被孩子喜欢吗?还是讲的没道理?把所有的为什么都摸清了,再来谈该采取哪种方法。
1
我们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孩子的感受,这是很多父母及教师的一个弊病。
父母打着爱的名义,用父母的权威,期待孩子能够言听计从。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执的坚持或者犯了小错的时候,就去威胁吼叫。
孩子在情绪激动时,听不进任何意见。因为你在吼叫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被封闭的,因为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当孩子耍性子不听话时,可以尝试着说:“你现在是不是有点生气?”“你现在是不是有点不满?”也就是替孩子说出内心的情绪。
年龄小的孩子,还不懂得正确表达、发泄自己的情绪,所当他们感到心情不悦时就会闹别扭。
如果家长能帮孩子把情绪说出来,一来,孩子会感到被理解、被关心,随之机会乖不少;二来,这也教会了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的耍性子。
2
不打不骂,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
面对怎么说都不听的孩子,用“狠话”威胁他们,这是很多父母惯用的套路。
再不走,就把你一个人扔在这里。
再这么疯跑,以后再也不带你出门。
再敢顶嘴就打你屁股。
……
“狠话”一出,因为畏惧孩子立刻就有所收敛。但是,这个“大招”不能长期使用。使用的越频繁,失效的也就越快。大声威胁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看似在听你说,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说什么。
☞ 孩子在2岁前还处于原始感觉系统,此时如果想让孩子“听话”,“重复指令+坚持+冷处理+制止不当行为”,就可以让孩子听话,但前提是你的行为模式必须始终如一。
☞ 3岁后孩子有了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就可以讲道理,简单的代入,因果,都可以理解并接受,这时与孩子“协商”就变得有必要且有一定效果了。总之,孩子年纪越大能力越高,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或者能感受到的运行规则就越多越复杂,此时再对孩子进行“打骂或狠话威逼 ”也就越来越不合适。
3
简单干脆地要求孩子怎样做
对孩子提出要求一定要干脆而坚决,不能拖泥带水。唠叨只会让孩子由最初的内疚不安转变为不耐烦。
当不耐烦随着被说的次数以几何倍数增加时,孩子就会产生“对抗”心理。说得越多,孩子就会用“不听话”来报复父母。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要求难道不是唠唠叨叨的吗?
这孩子怎么都喊不动?
我都说了一万遍,你怎么就不听?
上学要迟到了,催了十遍八遍的,怎么还这么磨蹭?
......
同样是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情,不如就用一句话:给你5分钟收拾,我看着你做!
4
对孩子的批评,就事论事
我们在大声斥责孩子的过程中,情绪会变得非常激动,于是常常借着孩子这次的错误长篇大论,甚至把孩子之前的旧账翻出来。
同样是批评孩子没做好某件事情,一种方式是:
你看你看,没记性!上次说的不是你是吧?
自己不知道自己做的不好是吧?没点羞耻感是吧?
孩子,人要有点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种方式是:5分钟后,我要看到你重新做这件事情!要不然这一周都没法玩手机了。
5
给坏行为一个替换方案
在孩子好动的年龄,以限制孩子的自由的方式让孩子听话,永远不是一个好办法。
天天刚会走路的时候,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从椅子爬到桌子上。这时,我说,“嗯,你想爬桌子啊,但桌子不是用来爬的,我会担心你摔下来。我们换一个安全的地方去爬和跳,你觉得哪里合适呢?”而不是,“又爬又爬,你这个孩子皮的不得了,赶紧下来!”
帮助孩子找到一个替换方案。孩子也许并不是想爬桌子,她只是想“爬”,那把她的注意力引导到可以爬的东西上。
其实,大多数孩子被这样问责时,往往很蒙圈,还真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哪了,更别说如何改正了。在这种情况下,再多的斥责、逼问都是无益的。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长提供一个选择:“你有两个选择,第一,继续看你的电视,但是接下来一周都不能再看了;第二,你现在关掉电视来吃饭,以后每天还是能看半小时。你选一个吧!”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2017 最 受 欢 迎 的 公 众 号
~点击图标即可进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