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大学必修课之选对专业,入对行业!

2017-05-17 咪咕学堂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如此通俗易懂的一句话精辟地道出了:大学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何止是男生,女生也同样惧怕入错行。专业的选择对于每位学子未来的职业规划,乃至人生规划有着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前车之鉴,如弃北大而转技校的才子周浩。虽然当下专业不对口就业的现象也常有,但大多数岗位还是更青睐于所对应专业的学生。我们也看到,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考录取率的提高,更多考生有了升学机会,但同时因录取专业不满意而放弃报到或入学后退学的考生人数也在增加。因此,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专业选择不容小觑。


由于工作关系,我平时接触了大量的高中毕业生。在和他们的沟通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知之甚少,仅停留于表面。虽然,表面上看他们拥有明确的目标,然而由于他们对目标的了解从根本上就是模糊、浅显的,也就使得他们的奋斗无异于“盲行”。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是因为对自己兴趣和专长了解不够。高中生对大学某些专业的兴趣往往来自于对中学相关学科的成功体验,或是受到这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吸引,严格地说,这些都属于“感性兴趣”,而不是“专业兴趣”。



很多高中生上了大学后,发现自己其实不喜欢所读的专业,就业时大多数人都转换了专业、行业,大学四年专业所学就此荒废,由此而产生的“毕业就失业”的现象也层出不穷。甚至有的大学生走上社会时才发现并不了解自己,没有做过规划、没有掌握过相关的技能,面对未来,一脸的茫然和悔恨。


问题出在了哪里?就是忽视了升学规划、职业规划,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光顾着跟着大家去挤,对目标是什么都没有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就算挤过去的也未必能够成功。这就启示我们这些即将迈入象牙塔的高三学子,在高考志愿填报,在选择大学专业时要手中有谱,脑中有规划,心中有未来。




一、如何精挑细选觅得好专业?


(一)选专业就像找对象:适合自己最重要


结婚的一大原则便是为爱而结婚,而不是为地位而结婚。找对象时,遇到合适的人,你感觉哪儿都舒服。选专业也是这个道理。很多考生在志愿填报选择专业时,都会受到来自父母或者他人的影响,要么完全听从父母,要么随大流,人云亦云,完全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份完美的专业选择方案。这是很不合理的一种做法,毕竟鞋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知道,专业是否适合考生,其实考生自己心里最清楚,毕竟将来学习这个专业的是考生自己。


因此,在挑专业时,考生尽量要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依据自己的学科优势以及高考分数做定酌。但是家长又不能完全放心地将这种选择权全部“下放”到孩子的手中。在找对象时,孩子会参考父母的意见,有的父母还会邀请自家亲朋好友来帮忙参谋。同样在挑专业时,父母的建议与意见同样必不可少,毕竟身为父母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肯定要更加丰富一些。有的父母对高校专业不甚了解,也会向专门的志愿填报专家请教咨询。


假定你挑选好了自己要结婚的对象,就如同你填报好了大学的志愿,确定了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但是你选择的对象愿不愿和你结婚,得看看对方是不是满意你的条件;同理,你所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是否会录取你,也得看你的高考分数,看目标院校的专业录取规则。


因此,在志愿填报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切忌走马观花,三心二意,更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根据科学的报考理念,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定位和选择专业。


(二)好专业都长啥样?


对于高校而言,一般其好专业或者优势专业都有不同的“头衔”:要么位列“国家重点学科”,要么身处“国家基础学科基地”,要么在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要么并入“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又或者受益于“国家战略”而倍受追捧。这些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学科基地、特色专业建设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国家战略等都是我们在选择专业时的重要的参考依据。


至于什么样的学科或专业属于国家重点学科或者基础学科培养基地等,大家只要百度或者登录高校官网就可以查到,在此不再赘述。对于国家战略布局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专业选择是需要考验智慧和悟性的,在此重点加以详述。


比如,2011年11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对外公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全部正式印发并将全面启动实施。


12项重大人才工程分别是“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文化名家工程”、“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千人计划”),“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综观12项重大人才工程,涉及到教育、医药、信息、生物、农业等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分支人才队伍,内容覆盖培养、吸引、使用等各个环节,而每项工程清晰的任务直指一项核心目标:人才竞争力,而人才竞争力正是个人长久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因此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为高三学子的志愿报考提供了未来职业规划发展的理论指导,为培养造就各个领域的优秀后备人才提供了丰厚的成长土壤。



再如,最近的“一带一路”战略同样也为我们的专业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语言类、新闻传媒类、财经类、土建机械等专业未来发展形势大好,值得考虑。


因此,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多地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这样选择专业准没错。


二、客观辩证看待冷门专业、热门专业


一提到好专业,许多考生和家长第一反应就是:热门专业肯定是好专业,冷门专业肯定不会是好专业。对于热门专业,也会有人认为就业率好是热门,有人认为就业薪水高是热门,有人认为容易出国和学术深造是热门,也有人觉得某专业是某学校的王牌专业那就是热门。


大多数家长与考生对于热门专业、冷门专业的认识仍停留于报考热度、就业状况、薪资水平等浅显方面。如果以这样的参考体系去盲目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结果往往难遂人愿。报考热度高,势必带来报考人数骤增,就业市场饱和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法学专业、英语专业近些年来报考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就业状况却频频亮相就业红牌榜。


从一定意义上说,专业的冷与热是与市场需求挂钩的。因此要着眼长远,今天的热门专业可能就是4年后的冷门专业,反过来也是有可能。所以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能紧盯专业的“冷”“热”,而要冷静分析,带有前瞻性去选择。现代社会更青睐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学生要经过4-7年才会走向就业,入学时选择的“热门”专业并不一定在就业时同样热门。


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多地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而不是按着当下的“冷”“热”选择。由此,我们不妨给冷门专业热门专业重新加以界定: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都可以称之为热门专业,与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相悖的可以称之为冷门专业,未来此类专业的发展空间将会被逐渐压缩。


比如在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小语种、财经、土建等专业都称为时代新宠,跻身热门;在国内经济转型的大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煤炭、石油相关专业发展面临挑战,亟需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热门专业与好专业之间并非直接相关。而且两者的评价标准也不同,一个的评价依据是社会需求,一个是专业实力,因此不能把热门专业完全等同于好专业,冷门专业中也不乏好专业。其实,热门专业也好,冷门专业也罢,最终在我们就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专业本身,而是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是否素质过硬,能力突出。


素质能力不过关,即使是热门专业毕业又怎样?毕业专业只是我们就业时的一块敲门砖,能否在职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还得看能力。所以,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我们都要客观看,摘掉功利化的有色眼镜,唯此,我们才能以一种理性科学的理念去选择专业。


三、选专业:如何汇磅礴之力,收长远之功?


其实,在选择专业时,除了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成绩、就业等显性因素的之外,也要适当考虑家庭的经济实力、父母的人脉资源等隐性因素。家庭条件不错的考生基本可以以未来深造为目标,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学科特长等选择那些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比如,数学、物理等基础性学科,从而为四年之后的深造夯实专业基础。家庭条件一般的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可以以就业为导向,优先考虑那些比较容易就业,容易掌握一技之长的专业,比如土建类、机械类、电子类等专业,以避免加入“毕业即失业”的大队伍之中。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未来的职业选择与规划相挂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选择专业时要充分考虑到上文提到的诸多影响因素。当然,如果被录取到不理想的专业,也并不等于判了“死刑”。


很多高校都会给学生提供申请转专业的机会、或者辅修专业或者修二学位等。而且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行大类招生,也有很多高校在本科阶段,对学生的培养是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专业的课程设置区别不大,即使通过自学,也可以弥补专业间的差距。


想了解的更多,可以进入我们咪咕学堂的:

高考志愿填报课程包月限免和订购有奖活动!

只要一步就能轻松搞定所有高考志愿填报难题!


本文来源:圣达信升学规划研究中心



— 我还想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