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上山下乡的战略意义

2018-04-01 乙丙丁 老兵论道 老兵论道

变个角度看社会,换个思维讲故事,万千人订阅的公众号,每一天必看的《老兵论道》。快免费订阅关注,品今日社会头条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传统。毛主席当年上井冈山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知识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和各个解放区投身革命也属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只是革命的对象和任务有所不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传统。

  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社会主义革命,唯一的一年是67年暂停。其他各年都有,只69年达到一个革命高潮时期。69年,有国内背景,也有国际背景。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能简单地从个人得失上来认识和理解。应该站在当时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与国际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始于中国革命之初(1921——192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66——69——76年)的69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是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的。当时东南亚各国,包括三国四方都有美国的军事基地和战场,对中国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的军事态势,在中国北部边境有百万苏军,虎视眈眈。国际形势形成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很大压力。

  为破解国际压力,毛主席对外支援东南亚人民革命,支援越南抗美(65年出兵),对内备战备荒,发射两弹一星,加强三线建设,扩编扩建边疆各区生产建设兵团,吸收大批知识青年。千百万知青分布在广大农村和边疆,巩固了农村根据地(新时代的),也加强了国防力量。和第三世界人民广交朋友,分化和瓦解国际上的敌对势力,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和安全。最终于实现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打破世界旧格局,开创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中云南,新疆,内蒙,黑龙江和吉林部分边疆的生产建设兵团,知青农林牧副渔场等等,其实就是兵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戍边兵团。大部分兵员都是来自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之一。

  事实证明毛主席战略部署是英明的。兵团没有了,三股势力出现了,有几百万知青在边疆时,只有一股势力就是人民的势力,失去了广大知青就有三股势力,而且什么独都敢冒出来活动了,藏独疆独台独港独简直就是五独俱全。而且可以说党在农村基层阵地几乎全线失守,黄赌毒黑恶也是五毒俱全。农村全面的打黑除恶就是明证。

  毛主席关于知青问题的两条语录:

  一、“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我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标准,我认为是唯一的标准。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天把自己结合于工农群众,他今天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结合了,或者反过来压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青年运动的方向 (1939年5月4日)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二、“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1968年12 月 21 日,)

  全国知青下乡的时代背景: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出自一九五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

  58年大跃进后工业大下马,61,62两年压缩城镇人口2348万。

  69年下乡掀起新高潮,全年计划动员400万,实际下乡267万。

  75年全国知青已达1200万,当年下乡200万。

  76年,已有809万

  77年,171万,78年,34万,回来395万

  1980年胡耀邦提出不再上山下乡。

  1981年全部回城。(至82年大部分知青安置就业。)

  二、吉林省知青时代背景:

  吉林省自1962年动员、安置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高潮,1978年开始收缩,1981年停止。十九年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1,114,530人,其中插入国营农、林、牧、渔场(以下简称四场)和知青场队60,500人,其余插入农村社队。

  吉林省 1962 年至 1980 年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共计: 1,114,530 人。

  截止 1981 年从全省下乡知识青年中招生 100,754 人;征兵入伍 38,207 人;提干 1,848 人。

  1968~1976年,全省接收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省市知青6.04万人,其中北京市1.12万人、天津市2.09万人、上海市2.38万人、浙江省4.46万人。时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安置北京市知青4879人、天津市知青1.47万人、上海市知青9人、浙江省知青680人。

 

  另外也有个别人总以为自己血统高贵,普通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的子女上山下乡是应该的,而自己就应该享有不下乡的特权。但是他们不情愿地也被历史潮流裹挟下去了,所以会有很多的怨言,也说过许多牢骚话,这也毫不奇怪。他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他们的思想觉悟程度。所以他们有怨有悔,他们天生就该升学,就该先富,高人一等。持有坚决彻底否定知青下乡观点的人也基本都是这一少部分人,但不是主流而是支流。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平台属于非营利性微信平台,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微信公共号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识别二维码,关注《老兵论道》微信公众号。个人微信号YM1360472430


识别二维码,关注《老兵聚焦》

粉丝请加《老兵聚焦》个人微信号YM136047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