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为疫苗新,所以就不安全吗?怎么知道疫苗没有长期安全隐患?

Y博的科普园 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2022-04-27
如果喜欢这里的文章,那别忘了订阅我的公众号:

也可以在clubhouse(@yebin_zhou)或微博(@生物狗Y博)上找到我


申明: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最近在clubhouse做了些科普,也看了其它一些新冠疫苗的讨论。发现一个常见问题是“疫苗那么新,真的安全吗?”,再引申一点就是,“疫苗出来时间那么短,怎么知道长期安全呢?”

这类问题都很好,对于新事物采取怀疑态度很正常也有必要,毕竟要是你在野外看到个没见过的果子就往嘴里放,很难长寿。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无时不在依赖新事物。不光遏制新冠疫情要靠新出来的疫苗,很多癌症病人、罕见病病人都在依靠新药、等待新药。

那么我们怎么在怀疑与信任间选择呢?我们该怎么看待如此新的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呢?特别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种了疫苗,怎么知道自己安全呢?要不要总是担心哪天出个长期不良反应呢?我们今天就聊聊如何科学、理性分析疫苗的安全性,特别是长期安全性。

1. 是不是只有老东西才安全?


由于新冠疫苗的新,特别是mRNA疫苗是第一次进入大规模实用,很多人会担心历史太短的东西我们不能判断安全。


对此,我们先要考虑使用时间长短不是判断一个药物或事物安全性的关键。用得久,也可能是我们不明不白地长期“自伤”。


比如古罗马帝国的老欧洲人很喜欢用铅来做厨具器皿。他们的选择其实不错,用铅器熬葡萄汁,这一过程中会形成有甜味的醋酸铅,再兑上葡萄酒就是可口的甜酒。古罗马人非常喜欢,常喝,也不觉有什么问题。但我们现代人一看就得吓死了,这不就是搞铅中毒吗?人体长期摄入铅,对神经、生殖系统都有毒性。考古学有理论认为古罗马的衰落就与国民普遍铅中毒有关。但当时的古罗马人不觉得有什么安全隐患。


不光西方的老东西不一定靠得住,我们的老黄历也未必靠谱。比如我们的老祖宗很喜欢朱砂,觉得这东西红色有光泽,尝起来味甘,肯定是好东西,拿来入药明目安神解毒。但朱砂到底是啥呢?主要成分是硫化汞,是有毒的。

你看,这些老黄历老古董,咱们的祖宗用了几百年也不晓得不安全,我们现代人一听就知不妥,区别在于我们现在能通过科学来分析研究,明白一样东西里到底有啥,对人体会有什么作用,这样就能更客观也更高效地评判安全性


2. 该从什么角度去分析mRNA疫苗安全性


那我们该怎么做个合格的现代人,科学评判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呢?就像之前说的,先搞明白疫苗里有什么,然后搞明白疫苗在人体里如何起作用。很多人觉得新冠mRNA疫苗太新了,这东西不明不白的,但新冠mRNA疫苗就组成而言恰恰非常简单。


mRNA新冠疫苗实际上是通过mRNA这个形式把药物——在这里就是新冠病毒的抗原棘突蛋白,递送到人体内,让人体产生针对新冠的免疫反应。


不少人一听mRNA还以为是啥外星生物,可对人体而言,mRNA还真不是外来户。生物学上有个重要理论叫中心法则,是描述遗传信息传递的。例如我们人体的遗传基因在DNA里,身体结构是蛋白质,要完成遗传信息到蛋白质的转化,就得由mRNA这个信使来做中介。


所以mRNA不仅人体里本身就有,还很常见——套用烂大街的营销语言,说是“纯天然”也不为过。mRNA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不稳定,非常容易降解。这是它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的,也是为什么它在人体里只能做DNA与蛋白质之间的信使——这么不稳定,做遗传物质与结构物质都太不靠谱,只能用来暂时传个话,传完话任务完成,你爱降解就降解吧。


mRNA的不稳定对于做药物递送是造成困难的。因为无论是做疫苗还是其它药物,我们都需要mRNA“输出”足够量的“药”。要是药还没送出多少,递送装置就挂了,也别想什么疗效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RNA疫苗得在使用的mRNA分子上做些化学修饰,然后用脂质体包裹,这样才能让mRNA疫苗“坚持”到把携带的抗原信息传递出去。


即便如此努力续命,mRNA疫苗在体内半衰期也只是几个小时而已。毫不夸张的说,你今天接种,明天疫苗就不在你身上了。留下来的只有翻译出来的蛋白,而且翻译出来的蛋白本身是很少量的,也会被降解,更长久与强烈的,是针对这个外源蛋白的免疫反应。


所以我们讨论安全性,特别是大家说的长期安全性,实际上是要考虑人体对疫苗翻译出来的蛋白质产生的免疫反应的安全性。mRNA疫苗除了mRNA分子,还有包裹用的脂质体。这个脂质体本身的量很少,从安全性角度看,潜在的问题也是会不会诱导不良的免疫反应。


3. 如何评估mRNA疫苗安全性


从成分角度,我们明白了mRNA新冠疫苗只是脂质包裹的一段mRNA分子,其中的mRNA分子进入人体后只是传个话,表达出新冠抗原棘突蛋白。


无论是mRNA分子,表达出来的棘突蛋白,还是脂质体,本身的量都是极少的,存留时间也很短。有句话叫做离开剂量谈疗效与毒性都是耍流氓,所以这些mRNA、棘突蛋白、脂质,它们分子物质本身不太可能直接对人体造成毒性或健康损伤。


因此mRNA疫苗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长期安全性,要从这些分子引发免疫反应的角度来评估。


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该怎么从免疫反应角度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呢?特别是怎么从免疫角度来评估长期安全性。


首先,有一类不良免疫反应是很快显现的——过敏反应。对疫苗过敏从原理上来说也是我们人体对疫苗里的某个成分产生的不良免疫反应。注意,过敏是针对一个具体的过敏原。就像对花生过敏不一定对海鲜过敏,有过别的过敏不一定就会对疫苗过敏,要看过敏的到底是什么。对mRNA疫苗来说,目前认为最有可能的潜在过敏原是里面的脂质。


但对mRNA疫苗的脂质过敏极为罕见。最严重的情况——过敏性休克,两个mRNA疫苗在接种了几千万人后是每百万例3-5例。而且过敏很快显现,往往就是接种后几分钟——不用担心一年半载后会不会发生。像美国接种两个mRNA疫苗,没有出现因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因为接种完很快就发现了,及时救治都转危为安。


那么如果是非快速的不良免疫反应呢?我们要多久才能确认没事呢?


人体免疫反应一般要七天到十四天全部形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疫苗完全起效是在全部接种完成的两周后。如果接种疫苗的时候诱发的免疫反应出了问题,出现了有害的免疫反应——比如自身免疫现象,这些不良的免疫反应一样也要有一两周的时间形成。


不良免疫反应造成对身体的伤害,直至显现出症状可能在这两周之外还要更多时间。那具体多久会表现出来呢?根据以往疫苗的不良反应的研究统计,绝大部分不良反应是在两个月之内表现出来的。这个经验也是可以借鉴到新冠mRNA疫苗上的。因为虽然用了新技术,但mRNA疫苗和过去所有的疫苗一样,仍然是激发人体免疫反应。如果发生意外的不良免疫反应,进程仍会是类似的


所以美国FDA在审批新冠疫苗时就在安全性上做了这样一个要求:疫苗接种第二针之后14天,等免疫反应完全建立了,至少一半受试者继续跟踪两个月,保证大部分不良反应能被发现。


会不会有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发现的不良反应?这个概率是很小的。现在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跟踪时间已经从两个月增长到了半年。有新的不良反应被发现吗?没有。这也证明了两个月的跟踪是足以让我们了解疫苗的安全性的。


4. 我们的疫苗是安全的

一些人可能会说,之前阿斯利康/牛津大学疫苗和强生疫苗都被认为是安全的,现在却出了血栓风险,这难道不是我们不知道疫苗长期安全性的证据吗?

但这两个疫苗的罕见血栓也是集中在接种后一到两周出现,最晚的是三周多。从发生时间上看,仍然是符合疫苗不良反应在接种后两个月内出现的规律。

我们以前没发现这个不良反应,是因为它太罕见了,发生率在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在三四万人的三期临床试验里是很难发现的。这些罕见不良反应有赖于在疫苗上市后继续跟踪安全性

而我们现在能发现这个罕见血栓风险,恰恰证明了安全监督机制在起作用。

mRNA疫苗的接种人数如今已经过亿,上市比较晚的强生都接种超过八百万人。即便是罕见不良反应,我们也能做出相对靠谱的判断——况且别忘了“罕见”二字,这些真不太能碰上。

总结一下,依据科学原理,疫苗的不良反应,包括如果存在长期安全性问题,那么会在接种完两个月内出现症状。而现在多个疫苗的临床试验都是充分考虑这一点的,无论“新”如mRNA疫苗,还是技术“旧”如科兴的灭活疫苗,它们的三期临床都是跟踪了两个月,基本排除了长期安全性问题

而且我们现在也知道了,跟踪到半年,mRNA疫苗并未出现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随着大量的人已经安全接种了多个新冠疫苗,即便是极罕见的不良反应,我们也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总之,我们有充分的证据来说明:多个上市的新冠疫苗,包括mRNA疫苗都是安全的,不仅短期安全,长期也一样安全。如果你接种了,不用提心吊胆想什么长期安全性,你是安全的。如果没接种,那么反而要考虑在疫情下,自己是否安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