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间歇性断食可以长期减重,但你耐得住与现代社会的断舍离吗?

Y博的科普园 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2023-10-26
点击蓝字关注,多点在看防失联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现代社会有两个永恒的焦点:什么好吃和如何减肥。当各种网红食品令你目不暇接时,也有同样多的网红减肥法让你不知如何选择。如今你告诉别人减肥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别人心里都不是骂你“废话”,而是骂你“没文化”。为什么?管住嘴,那么多种管住嘴的食谱哪种好啊?有人说生酮好,有人说paleo(原始人饮食)好。你以为管住嘴是不吃吗?太落伍了,如今管住嘴也是研究吃什么。迈开腿,那么多种迈开腿的方式,哪种好啊?有氧,无氧,耐力训练,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连迈开腿的姿势都没搞清楚,你让我怎么迈啊?
言归正传,如今确实各种减肥方法让人眼花缭乱,对很多真心需要也想控制体重的人来说,不免担心一些听上去特别洋气的方法靠不靠谱,是不是只是一种中看不中用的“快时尚”或fad。
而间歇性断食(intermittent fasting)就是一种近年来很流行,也让很多人担忧是否靠谱的减肥法。
所谓间歇性断食是指将食物摄取限定在一段时间之内。这与其它饮食控制出发点不同:传统的饮食控制强调吃多少,另一些则是强调吃什么(what),如素食、生酮都是避免一些食物,摄入另一些食物;间歇性断食强调什么时候吃(when)具体的时间限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每天限定时间,像常见的初级选手采取16/8——限定在8小时内摄食,剩下16小时饿肚子。第二类以一周为周期的5:2方案,5天正常吃喝方便有力气打工,剩下两天每天吃一顿500-600卡的饭饿晕在床上省钱。最后一类是隔天断食,即饱一天饥一天(5:2其实是由此演化而来)。间歇性断食有什么有效性证据吗?我们以如今更流行的每天限制进食时间为例聊聊。这方面研究不少,有三项研究我个人觉得挺有启发。首先是个泼冷水的研究,2023年2月发表在《美国心脏学会会刊》上:500多名受试者通过手机应用在6个月的时间里记录自己的饮食、睡眠(至少上报一次),然后利用电子医疗档案回溯这些受试者过去10年的体重记录。通过这种“往回看”的方法,研究人平均“跟踪”了这些受试者6.3年——下载手机应用后半年,回溯过去5.9年医疗档案。根据受试者们记录的饮食、睡眠数据,研究人员就能比较不同的进食频率、或进食时间段的受试者间,那么多年间体重变化是否有差异。这些受试者平均的进食时间范围是11.5小时,但有的人会时间短一些,有的长一些。那些进食时间范围更窄的人,跟踪的6年多时间里体重变化与其他人没有显著差异注意进食时间范围窄,比如大家平均是11.5小时内进食,有的人是8小时,后者就有点类似间歇性断食了。这研究虽然不是专门研究间歇性断食,但在指向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仅仅看进食时间差异,没有在人群里出现减重效果。这是不是就意味着间歇性断食“凉凉”了?非也。注意研究的细节,这些研究是回顾性质的,它是以现在受试者的饮食习惯,假定过去也是这一习惯,看不同饮食习惯的人体重变化是否有区别。但是采用间歇性断食来控制体重时,是同一个人从一种饮食习惯转变为另一种,看看有没有引起体重变化。这项研究里的另一个结论也能给我们一些启发:那些进餐次数更多,特别是小分量饮食次数更多的人与其他人比,体重降幅更大。其实这些人很可能总体热量摄入会更低一些。间歇性断食用于控制体重的原理是什么?正是固定时间段内摄食,可以减少总热量摄入。任何间歇性断食的攻略都会提醒你:可以正常吃喝,但不要因为时间缩短了,想着把握机会把该吃的都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吃上。假想一下,当人群出现自然的进食时间范围差时,比如有的人就是习惯不吃早餐,进食时间自然更短,可和其他吃早餐进食时间更久的人比,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会有区别吗?未必。大家的代谢都会稳定在各自的水平上,也不会有体重变化上的差异。因此,对于想靠间歇性断食来控制体重或是减肥的人来说,我们需要参考的研究最好是那些干预性质的临床试验,就是一群人随机分配一下,一些人用间歇性断食,另一些人不用,过段时间看看,大家的体重变化是怎么样的。还真有这样的试验,我们来看第二项研究:这是在有肥胖症的成年人(BMI>30)里的一项临床试验,受试者随机分配到每天限制在4小时进食、6小时进食以及对照组里,每组约20人。整个试验是10周,前两周是获取基线数据,受试者正常饮食、运动,确保正式对照试验开始前大家的体重都能稳下来,之后8周按各自的分组来规范饮食。整个过程中,受试者也会记录下基线时一周与最后一周里的具体饮食,用以计算热量摄入。间歇性断食8周效果如何呢?无论是4小时还是6小时进食组,相比对照组,体重都下降了3.2%(对照组体重没变化)。也就是说两种不同程度的间歇性断食都获得了减重收益尽管间歇性断食不要求受试者主动减少食物摄入,但无论是4小时组还是6小时组,间歇性断食后的每日热量摄入比基线都少了500多卡。
综合这些,我们可以说采取间歇性断食的干预措施,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会减少热量摄入,最终获得减重收益
不过上述研究是两个月短时间的结果。这种减重效果可以长期维持吗?今年6月,该研究组又发表了一篇跟踪时间长达一年的间歇性断食临床试验,给我们带来了答案:在这个长时间临床试验里,受试者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采取16/8小时间歇性断食组与减少热量摄取组。16/8就如同前面介绍的,每天摄食限定在8小时内,减少热量是指在营养师指导下设计食谱,保证每天比基线减少25%的热量摄入。一年的试验分为两个阶段,前6个月是减重期,按上述标准执行,后6个月是维持期。间歇性断食组的摄食时间放宽到10小时,热量减少组则放宽到摄取与自己代谢消耗相当的热量。最后一年下来,间歇性断食与减少热量摄取组都获得了与对照组相比大约5%的减重效果,而且在维持期体重保持稳定。可以说是非常罕见地利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这种极为严格的科学检验方法,验证了间歇性断食可以做到长期体重控制同时非常有趣的一点,在实际热量摄入上,间歇性断食与设计食谱计算卡路里的减少热量摄入组非常类似,都是平均每天减少了约400卡的能量摄入。总结下来就是间歇性断食可以作为一种长期的体重控制手段,而且它能减少的热量摄入和掰着手指头数卡路里来减少热量摄入,是一样的,减重效果也类似。在现实生活中坚持计算卡路里来减重,对很多人来说既复杂又比较有压力,不太容易坚持。相对而言,设定一个几点到几点吃饭的规定至少在原则上比较简单。其实就人类的漫长历史而言,间歇性断食很可能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段。现代意义的三餐制在工业化革命后才得以普及,两餐制甚至一餐制才是古代主流。只要醒着,随时随地能有东西吃更是20世纪全球消费大发展之后才出现的。因此,将进食限定在8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真不能算对身体的大逆不道。一些研究显示人体的生物钟规律导致胰岛细胞在早上的时候更敏感,由此推断间歇性断食如果把热量摄入时间限制在早一点的时候更好。但如今人们的生活规律让多数社交类聚餐集中在晚上,因此更现实的断食方案会把进食时间限定在中午到晚8点之类。我们分析的两篇间歇性断食论文也都将进食时间放在了中午到傍晚,仍然有减重效果,可见这些方案在具体执行上有灵活性。即便如此,由于现代社会带来的变化,间歇性断食以及任何一种饮食控制方案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路过一群人排队的漂亮网红店,你还会坚持不到点不能吃饭?晚上刷剧,你能否坚持说时间过了不吃零食?你能和现代生活里的那么多诱惑断舍离吗?从介绍的临床试验可以看出,间歇性断食和计算卡路里减少热量摄入的减重幅度是相近的,没有谁更突出。而且就是5%左右,不是天翻地覆的改变。真正的问题不是间歇性断食有效性如何,而是人们能否去执行很多人花了太多时间在思维层面比较哪种减肥方法更好,追逐着每一个被更多人种草的流行方案。但最后如同健身房,1月永远有很多人,2月就只剩下那些去年12月还在撸铁的几个了。




订阅关注防失联







也别忘了备用号





参考资料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JAHA.122.02648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673591/

https://www.acpjournals.org/doi/full/10.7326/M23-0052

原创不易 赞赏随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