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里的“亚洲美人鱼”
中华胭脂鱼因其奇特的模样,有着“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中华胭脂鱼(学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又称为火烧鳊、血排、粉排等,是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鱼类。亿万年前的中生代,胭脂鱼祖先就已出现。如今,亚口鱼科现存约14属,近80种,大多数属种均留在了北美,中华胭脂鱼是迄今所知的亚口鱼科分布于我国唯一的种,长江全域(多集中于上游)和福建闽江是其原生地。而作为长江出海口的上海,理论上胭脂鱼也是上海的乡土动物之一。
胭脂鱼体侧扁,背部背鳍起点处特别隆起,有如竖起迎风的风帆,因此有“一帆风顺”的别名。
背鳍
胭脂鱼腹部宽圆,头短,吻部圆钝,略突出,和长江中的中华鲟一样为下口位鱼类,形状如马蹄。唇部较发达,上唇与吻褶形成一条深沟,下唇翻出呈肉褶,唇上密布细小乳状突起,并没有鲤鱼一样的胡须。
没有胡须哦~
除头部外,胭脂鱼全身布满着圆形鳞片,鳞心位于中央,环纹细密,向后有稀辐射状纹路。长大成年的胭脂鱼从吻端到尾基有一条胭脂红色的宽纵带,背鳍和尾鳍均为淡红色,这也是胭脂鱼名字的由来。
胭脂鱼
02亚洲美人鱼从“小丑鱼”到“美人鱼”中华胭脂鱼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有所不同。幼体胭脂鱼全身微黑,身体侧面在腹鳍前后各有一条横斜的红色宽纹。随着身体的成长,横纹渐消失,鱼鳍上的红黑色也会随着体型的增长而变淡。
胭脂鱼幼鱼(图片源自网络)
在生活习性上鱼苗和幼鱼阶段,也就是童年阶段喜欢群居于水流较缓的砾石之间生活,多在水体上层缓慢游动,半长成的鱼也就是青春期的鱼则习惯于栖息在湖泊和江的中下游,水体的中下层迟缓活动,成年的鱼则多生活于江河上游、水体的中下层行动矫健。
03亚洲美人鱼胭脂鱼保护胭脂鱼是一种大型中、下层淡水鱼类,成年个体体长可达1米,体重在20公斤以上。从胭脂鱼向下的嘴性感的一吸一吸的动作可以看出此鱼为底食性鱼类,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为食,也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类。
性感小嘴
环境的破坏造成的产卵场破坏、过度捕捞等情况导致自然存在的野生中华胭脂鱼群体数量下降趋势仍在继续。目前中华胭脂鱼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
中华胭脂鱼的人工养殖和人工授精培育已近于成熟,为了补充种群数量,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自2009年起,上海每年在长江口放流胭脂鱼,2021年6月6日放流了10200尾,13年来累计放流数量超过45万尾。近年来,根据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的监测,长江口水域持续能监测到胭脂鱼,表明增殖放流有了明显成效。
“亚洲美人鱼”游弋的身姿
在上海动物园两爬馆一楼入口处就生活着6尾胭脂鱼,大家可不要错过“亚洲美人鱼”哦!
文:熊志杰
图:朱玉婷 或见文中标注
扫描关注上海动物园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