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潮流联乘不再激起购买欲?|HYPEBEAST 市调结果揭晓

Staff HYPEBEAST 2022-01-19

Heison Ho/Hypebeast


综合近年时装界的潮流趋势,「联乘」大概是每个品牌都想要染指的关键词。面对将近每个月都有品牌联乘推出的频密程度,到底在一众潮流爱好者的眼中又是否过于泛滥?有鉴于相关现象渐趋盛行,HYPEBEAST 以我们的读者群为受访对象,制作了一个以「潮流联乘企划」为题的问卷调查,探讨一般受众对品牌联乘的看法,并从眼花撩乱的联乘作中拣选各位最喜爱的系列。


Hypebeast


本次参与调查的受访者的年龄分布以 16 – 25 岁(53%)及 26 – 44 岁(34%)占大多数,当中有约 86.3% 的受访者为男性。


Nike


由于品牌联乘项目众多,HB 团队先进行了一轮筛选,仅在此问卷中提供 Off-White™️ x Nike「The Ten」、Travis Scott x Nike、Dior x Kaws、Supreme x Louis Vuitton 及 Kanye West x adidas(YEEZY)等 5 个在网站阅读率最高且包含街头潮流元素的联乘企划,让读者从中选择,并从而延伸探讨更多与联乘相关的议题。



除街头与时装屋的联乘以外,读者对联乘企划的购买欲不大受单品定价影响


Presented by Hypemind


从上述 5 个联乘企划当中,以 Off-White™️ x Nike「The Ten」最受欢迎。在调查结果当中,便有超逾 30% 的受访者拣选该企划为最喜爱系列;Travis Scott x Nike 则紧随其后,占比约 28%,成第二受欢迎的系列。


Hypebeast


Dior x Kaws 及 Supreme x Louis Vuitton 的受欢迎程度旗鼓相当,以非常接近的比数稳占第 3 及 4 位。反之,因 Kanye West x adidas(YEEZY)属所有选项当中「年资」最高的一个,论新鲜度还是谈论程度也早已不及其他对手,因而仅获 8% 的票数,被远远抛离。


Louis Vuitton


由此延伸,我们亦有于问卷中探讨读者们愿意花费在联乘企划的金额(连同转售价格结算),并从而得出另一样有趣的发现 – 将愿意花费少于 $100 美金及花费 $100 – $300 美金的受访者归类为「低购买力」类别;选取 $300 – $500 美金及 $500 – $1,000 美金的受访者为「中等购买力」类别;而选取超于 $1,000 美金的受访者则为「高购买力」类别。


Hypebeast


我们从中发现在 3 个受访者类别当中,均以 Off-White™️ x Nike「The Ten」最受欢迎,其余结果在「低购买力」及「中等购买力」的受访者中亦有着与整体结果相近的比率。


Dior


唯独在「高购买力」类别中,Supreme x Louis Vuitton 的得票率仅以约 4% 的差距屈居 Off-White™️ x Nike「The Ten」之后,却又大比数抛离 Dior x Kaws 的得票率。


Getty Images


由此可概括,街头与高级品牌的议价能力(单就定价计算)相对较艺术或名人联乘高。



产品设计及产品种类仍是带动受访者购买欲的最大因素


Presented by Hypemind


联乘产品对受访者的吸引力无疑以产品设计为最大因素,在整体调查结果中占了 60% 的比重,其次是仅获 19% 支持率的「品牌价值」。


Hypebeast


此外,当中比较有趣的调查结果为单品转售潜力竟不在大部分买家的考虑范围之内,即大部分买家均以用家的身份选购联乘产品。


Hypebeast


的确,对 16 – 25 岁的读者(属调查中占比最高的受访者群,结合学生群体及青年白领两种特质)而言,产品的升值潜力未必属首要关心的条件。


Yeezy Mafia


再者,「明星效应」是众多选项中最不被受访者看重的因素,可反映出年轻消费者早已培养出自己一套的审美观,不易受名人加持或明星代言影响。


Presented by Hypemind


而在众多联乘产品种类中,球鞋无疑是从鞋履、衣物及首饰中最受受访者关注的单品,占比超于 65%,与 HB 较常报导的文章类别分布相近。



联乘系列的频密程度


Presented by Hypemind


以近乎超逾「每月一联乘」的频率来看,有紧贴 HYPEBEAST 报导的读者亦不难发现品牌联乘企划渐趋泛滥的现象。因此,关于联乘系列的频密程度,超逾 65% 的受访者亦认为这股风气达「非常频密」及「频密」的级别。


Hypebeast


鉴于消费者持续获得与联乘相关的资讯及认识,出现审美疲劳亦无疑是随之衍生的「副作用」。日益提高的发布频率只会增加获得消费者垂青的难度,变相蚕食时装联乘圈子的生态环境。


Hypebeast


「联乘」已逐渐从时装界新气象转变成陈腔滥调的伎俩。要从消费者越发精明的世代中突围而出,品牌必须在噱头以外多加心思,转为着重产品质素及设计等事项。


Hypebeast


毕竟消费能力最高的族群早晚会(或早已)转移到 16 – 25 岁的年轻世代身上,更深入地掌握这一代人的心理才是致胜的关键。



相关精彩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