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朵小花真能摧毁一个大国?揭开荷兰郁金香狂热的历史真相

汪诘 科学有故事 2021-04-14

广为流传的那段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荷兰曾经有过一段“郁金香狂热”的经济史。对这段历史的描述,有一部名为《郁金香效应:关于郁金香的疯狂投资》[1]的纪录片最典型,央视在 2015 年 3 月曾播出过这部片子。
《齐鲁晚报》 2017 年 2 月也曾刊发过一篇传播很广的文章:《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一朵小花搞垮一个大国》[2]。这篇文章的结论是:“郁金香泡沫对于荷兰这个国家的打击,并不仅仅是参与投机的那部分蚀掉的本钱,而是它打乱了荷兰整个经济结构。经此一折腾,荷兰原本引以为傲的造船业都停顿下来,让位给花卉种植业。不造航船改种花的荷兰,最终在 17 世纪的海上争霸中输给了英国。”
在这场郁金香泡沫中,人们疯狂地用高价购买长得很像是洋葱的郁金香球茎。对于这段历史,大多数人在脑子中的印象可以用一句话描述:小小一朵郁金香摧毁了一个大国。


发现疑点

很多年以来,我未曾怀疑过“郁金香狂热”的真实性。但是,因为最近写植物学科普文章的缘故,我突然发现郁金香故事中有一个疑点。
按流传下来的故事,郁金香狂热事件发生在 1637 年的 2 月至 4 月间。但我现在知道,这个时间段的郁金香种球,是不可能挖出来拿到拍卖会上去拍卖的。因为这样做,郁金香就很难开花了。而且,郁金香在开花之前,也无法仅仅通过种球的样子来分辨品种,更不用说准确预测将来开出什么样的花朵。我相信种过郁金香的人都明白这一点。
图:郁金香种球
这个疑点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突然就开始对这个大众常识产生了怀疑。于是,我和我的文献助理牛牛小编展开了细致的文献查证。我很想知道,荷兰郁金香狂热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不是与那些流传很广的说法一致呢?
现在被人引用最多、并作为“郁金香狂热”事件存在的例证,是一位名叫查尔斯·麦凯的职业记者写的一本书,书名是《异常流行的幻象与群众的疯狂》[3],出版年份是 1841 年。看到这本书,我首先产生的一个疑问就是:“郁金香狂热”发生的时间是1637年,换句话说,这个作者写的是二个多世纪前的事情。显然作者麦凯不可能亲历那段历史,他的书不能作为一手信源。按照我们科普写作的职业操守,非一手信源的可信度是较低的。当然,如果这位记者在这本书中引用的信源是可靠的,证据是扎实的,也没问题。
但是,我发现这本书中的证据来源却并不可靠。麦凯这本书的写作素材,大部分都来自于 1637 年印刷的一本名叫《韦尔蒙特和盖尔戈特的对话》[4]的小册子。我也找到了这本小册子的原文。它用对话体描写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名叫盖尔戈特的人花言巧语地劝说他的朋友韦尔蒙特,让后者把全部家当都投入到郁金香的交易中去。而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揭露当时的郁金香骗局,规劝那些不了解郁金香市场的外围投机者不要参与到郁金香种球的炒作中去。遗憾的是,这本小册子几乎没有引用任何可靠的数据,通篇仅仅是讲了一个故事。
图:《韦尔蒙特和盖尔戈特的对话》开篇
在我看来,如果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目的是道德规劝,而不是记录史实,那它里面记录的故事距离真相很可能就会相差甚远。这种类型的小册子用夸张的手法写故事,反而是更合理的事情。
要了解历史的真相,不能听故事,而是要找到可靠的证据材料。
那么,在郁金香狂热的故事中,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咱们一项一项地来看麦凯的书中被广为引用的那些说法。


逐一分析五种流传最广的说法

说法一:一种名叫“永恒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品种,全荷兰只有两颗,价格抵得上阿姆斯特丹的一套豪宅。
我查证的结论是:半真半假
为了叙述方便,我后面把“永恒的奥古斯都”简称为“永奥”。
图:永恒的奥古斯都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贾布尔一直都对“郁金香狂热”事件很感兴趣,他发表过很多篇研究论文。1989 年,他专门针对事件前后多个郁金香品种的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做了研究。贾布尔找到了当时比较可靠的交易数据,数据表明[5],“永奥”的最高成交价格是 6290 荷兰盾,这个价格确实抵得上阿姆斯特丹的一套豪宅。

但是,全荷兰只有 2 颗“永奥”却是假的,并且“永奥”也不是一个品种。
永奥之所以价值连城,是因为它有着红白相间、类似火焰一样的美丽花色。而出现这种花色的原因,是因为郁金香的球茎受到了郁金香花叶病毒的感染。其实,早在 1576 年,荷兰植物学家卡罗勒斯·克鲁修斯[6]就已经发现了郁金香感染花叶病毒的现象,并且做了严谨的观察记录。
感染了花叶病毒的郁金香并不会一直活着,它们会逐年衰弱,然后在 2-3 年间死去。如果一株郁金香小苗感染了花叶病毒,那么它根本无法长大到开花,就会枯萎死亡。所以,创造花叶郁金香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了花叶病毒的郁金香球茎的碎块,嫁接在健康的郁金香球茎上[7]。这样,下一年这株被嫁接了病毒的郁金香就会染病,然后在死亡之前开出艳丽的花朵。换句话说,每一个郁金香球茎,都可以成为“永恒的奥古斯都”。
1637 年前,荷兰的花农就已经懂得如何控制郁金香花叶病毒的传染,也具备给健康球茎嫁接上病毒的技术。所以,永恒的奥古斯都只有两株,这完全是一种很外行的说法。或者,这只是为了炒作而发明的话术而已。

说法二:有些郁金香品种在一个月里,价格涨了几百倍;

我查证的结论是:子虚乌有
如果打开百度百科“郁金香效应”的词条,你会看到,一款名叫 Switsers 的郁金香在崩盘之前,价格涨了 300 倍,从 1 荷兰盾涨到了 300 荷兰盾。
但是,当我找到百度标注的信源,打开经济学家彼得·贾布尔的原始论文却发现:这款名叫 Switsers 的郁金香,它的价格增长幅度其实只有 30 倍,从 1 荷兰盾涨到了 30 荷兰盾。它成为上涨最快的品种之一,只是因为它的原价实在太低。其他品种的价格涨幅一般在 10 倍左右。永奥的价格反倒是上涨幅度最小的,从 2000 荷兰盾涨到 6290 荷兰盾,只上涨了 3 倍多一点。[8]


说法三:参与郁金香狂热的人非常多,各个阶层都有,很多人因此而倾家荡产;

我查证的结论是:严重夸张
有一本学术研究著作《郁金香狂热:荷兰黄金时代的金钱、荣誉和知识》[9],它的作者安妮·戈德加[10]是伦敦国王学院研究早期历史的教授。
根据她的考证,在整个所谓的郁金香泡沫期间,支付超过 300 荷兰盾的荷兰人只有 37 个[11]。而 300 荷兰盾按照购买力平价的话,相当于现在的 6 万元人民币,虽然不算少,但肯定也不能算是什么巨款。
经过戈德加的最终确认,所有参与郁金香狂热期交易的人,她确认的数字是 350 人。而且他们都是商人,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至于“倾家荡产”的说法,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持。
说法四:市场价格崩溃后,所有的郁金香价格都跌到了谷底;

我查证的结论是:并没有
在百度百科“郁金香效应”的词条上,列举了不同郁金香品种在三个不同时间点的价格,以此来说明郁金香的暴涨暴跌。

比如:有一个品种的价格从 18 荷兰盾涨到 209 荷兰盾,又跌到 0.1 荷兰盾;还有一个品种从 0.41 荷兰盾涨到 20.5 荷兰盾,再跌到 0.025 荷兰盾。
乍一眼看上去,这涨跌好恐怖。但你仔细看,第一个价格到第二个价格的时间跨度是 1 个月零 3 天,这个确实可以算得上是暴涨。但问题是,第三个价格和第二个价格的时间跨度是 102 年,这个就有点儿搞笑了,它不说明任何问题。
其实,在郁金香市场泡沫破裂之后,并不是所有品种的价格都会跌入谷底。原因也很简单:郁金香市场之所以会产生泡沫,是因为欧洲有一些贵妇人真的对稀有的郁金香有消费需求。虽然郁金香狂热事件制造了泡沫,但市场需求依然存在。那些可以大量种植的普通品种,价格会一直跌到平均水平。但那些稀有品种,比如需要嫁接病毒才能开出花朵的“永恒的奥古斯都”仍然可以卖个好价钱。
经济学家贾布尔在论文中分析,在郁金香狂热事件过程中,大部分稀缺品种的价格波动,与 18 世纪郁金香的市价长期波动范围相差不多。

说法五:荷兰的经济因此受到了重创,泡沫破灭后,荷兰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我查证的结论是:子虚乌有,莫名其妙
前面我已经论证过,在整个所谓的郁金香狂热期间,参与的人数很少,参与的资金也很少,持续的时间也很短,仅仅二个多月,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对荷兰的经济有可量化的影响。


郁金香狂热的历史真相

荷兰人举国上下都喜欢郁金香,这是不假的。1634 年前,荷兰的郁金香交易还比较平稳。郁金香在六月开花。花期时,买主就会到花田里看花,并且与花农谈价。付款之后,花农就会把郁金香球茎从土壤里挖出来,交付给买主。这样买主就可以确保,明年这些郁金香球茎,一定还会开出同样花色的花朵。
但是,1634 年后,由于对稀有品种郁金香的需求逐渐增加,郁金香球茎的交易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售郁金香的商人把郁金香的花朵画成了画册,这样,用不着等到郁金香开花,就可以完成指定品种的期货交易了。花农只要保证自己在第二年的六月份,能交付自己承诺的品种,那就可以提前开始销售了。
于是,中间商就会故意减少流行品种的期货供应量,来突出这些品种的稀缺性。为了满足第二年欧洲贵妇人对郁金香的需求,买主就不得不高价购买期货。在期货交易中,人们并不需要真的支付全款,他们在公证人的担保下,只需要支付很少的订金,甚至根本不用付钱,只凭信誉就能拿下订单。到了第二年六月,花朵正式交货时,才需要支付余额。
投机者发现,那些喜爱郁金香的贵妇人们,有着超高的心理价位。只要把郁金香的期货买下来,总会有人愿意开出更高的价格把它们买走。这才是郁金香的价格能在短时间内被迅速推高的原因。
推高郁金香价格的原始动力,并不是投机者的贪婪,而是欧洲贵妇们对郁金香的消费意愿。所以,真正被炒出天价的郁金香,只有最受欢迎的个别品种而已。


价格涨得快,但崩得也快。由于大家进行的是期货交易,所以郁金香泡沫破裂时,等待交易的郁金香还没到花期,根本无法交易。只有等到郁金香开花,买主们才会付钱,而面对价格的崩溃,买主们已经准备毁约了。
1637 年 2 月 24 日,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花商代表会议提议,1636 年 11 月 30 日之前签订的郁金香销售合同必须执行。之后的合同,买主可以在支付销售价格 10% 的前提下毁约。
但是,即便如此,荷兰政府也没有采纳这一方案。其中的原因是很多品种的价格已经跌入谷底,即便只缴纳 10% 的违约金,买主也根本不愿意承受。
1637 年 4 月 27 日,荷兰政府决定暂停所有的郁金香合同,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合理的补偿价格。暂停期间,卖方有权以任意价格处置合同中约定的郁金香球茎。也就是说:以前的合同都不算数了,郁金香你可以自己随意处置。至于赔给卖家多少钱,你们自己去协商,协商不成政府再来管。
后来,政府果然采取了保护买家的政策。1638 年 5 月,西部城市哈勒姆市的议会通过了一项规定,买家只要支付合同总额的 3.5%,就可以终止合同。很快,荷兰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
政府的调解是有效的。3.5% 的赔偿金拯救了买家,这显然不会让他们倾家荡产。所以,流传的说法“荷兰成千上万人倾家荡产”,显然没有真的发生过。


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据

180 年前,麦凯在书里写道:“荷兰人对拥有郁金香的狂热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该国的普通工业都被忽视了。

180 年后,齐鲁晚报感慨:“一朵小花搞垮了一个大国。

但历史的真相却是:郁金香的狂热过后,对于荷兰的经济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可见的影响。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错误使用信源的案例。如果文章的作者先入为主地相信一个结论,再为了证明这个结论努力地寻找素材,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必然会让真相离读者越来越远。
最后送给大家的金句是: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据
哪怕是像“郁金香狂热”这样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只要秉持着科学精神,认认真真地辨析信源,审视论据,就不难找到一个更接近真相的结果。

信源:
  1. http://tv.cctv.com/2015/03/16/VIDE1426456635261346.shtml

  2.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rwws/2017-02-15/1819/doc-ifyamkzq1340513.shtml

  3.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24518/24518-h/24518-h.htm

  4. the Samen-Spraeck tusschen Waermondt ende Gaergoedthttps://penelope.uchicago.edu/~grout/encyclopaedia_romana/aconite/tulipomania.html

  5. https://ms.mcmaster.ca/~grasselli/Garber89.pdf P19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olus_Clusius

  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ulip_breaking_virus

  8. https://ms.mcmaster.ca/~grasselli/Garber89.pdf P19

  9. 《Tulipmania: Money, Honor, and Knowledge in the Dutch Golden Age》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history/there-never-was-real-tulip-fever-180964915/

  10. Anne Goldgar

    https://www.history.com/news/tulip-mania-financial-crash-holland


——往期推荐——

汪诘杂谈 | 为什么我们不能神化袁隆平院士?


用“九章”量子计算机去挖比特币会是什么结果?量子计算VS比特币


硬件上九章和悬铃木旗鼓相当,量子计算的软件中国能否脱颖而出?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